新时代青年观视域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7
/ 2

新时代 青年观视域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路径研究

田晓光

辽宁,沈阳 110000


[摘 要]关于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一直是是党和国家投入大量精力并逐步提升取得成效的实践课题,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在实践上做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的领头人,培育广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成才,鼓励其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去。为此,提升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科学性、灵活性、通俗性、提高培养所产生的效果质量尤为重要。

[关键词]青年观;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思想政治教育


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对当代青年人的教育工作,鼓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积极勇敢地追求梦想、努力奋斗、艰苦创业,为实现卓越理想并为党和民族的长足发展贡献力量。为了从源头上切实提高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育工作质量,各高校党委应该以坚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信仰、提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素质为重点,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从严治党,多层次、全方位地丰富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手段、创新马克思主义培训载体,不断探索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新颖路径。引导新时代马克思主义青年能够增强“四个意识”的观念、坚定“四个自信”的原则、做到两个维护。努力为党和国家建设政治合格、思想合格、执行纪律合格、理想信念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队伍。

一、坚持以政治标准为统领,抓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

1.抓好中心组学习。一方面,各高校党委应该对思想理论教育培训给予高度重视,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武装头脑,更要把以政治标准为基础的统领抓固抓牢。另一方面,各高校党委更应该始终把理论学习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学校通过开展以“自学、领学、研讨、体验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展开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使广大青年的理论素养进一步提升,提高了其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过程中真信笃行、知行合一的意识和能力。

2.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载体,开展心得交流会。组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观看有关党史纪录片并借此延申到目前的学习工作环境当中,设立现场教学点,帮助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会以史为鉴,从中学习先辈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增强自己的民族使命感与责任担当。正值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各高校党委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并创新体验并存的学习方式,挖掘区域红色资源设立现场教学点。同时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开展“波澜壮阔七十载,逐梦启航新时代”等主题系列活动,以此类活动可以厚植了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推动青年建立忠党爱国的心里路程,坚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青年们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的自觉思想。

二、坚持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分级分类开展培训

1.强化各级培训培训。组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开展“重走红色之路,领略红色经典”等党性实践活动。二级党组织定期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进行培训,学校党委对培训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各高校要求做到培训高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精选教师、精挑优质新颖且容易被青年学生所接受的课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创新对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训形式,同时以此促进党务干部理论水平和党务业务能力的双双提升与促进。

2.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培训体系建设。一是创新学习方式,升级培训课程,培训体系有机将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环节融入党校学习,始终以政治标准为引领,有效发挥党校的红色阵地作用。将九一八纪念馆、二战盟军战俘营、中国工业博物馆等各个爱国主义实践教育基地作为教育工作者开展对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知识教育的第二课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党性修养,加入红歌学唱、体育训练等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各高校党委应把党课作为党性教育的主课堂,通过重温入党誓词、七一系列活动、升旗仪式、过“政治生日”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对各学生党员以及预备党员的日常教育。

三、坚持整合资源、继承创新,强化平台阵地建设

1.利用好线上平台资源,开发“云党课”。一是用好线上课程资源。创新运用信息化手段,发挥“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优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使用青年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用好“学习强国”等线上学习资源助力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党员的教育教学,开通更多学生党员可以获取党的理论政策与方针的途径。自主开发“云党课”,组织广大青年共同上了一堂题为“向抗疫英雄学习、筑初心使命堡垒”云党课,聆听抗击疫情英雄事迹会。同时,录制“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云党课等,确保疫情期间的教育成效,同时满足党员学习的多样化、个性化要求。

2.整合线下资源力量,建立师资库。各高校党委应积极主动整合党员教育培训资源,全力打造“高精尖”复合型优质专兼职讲师教学队伍,整合编改建立开放式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选聘专家学者、学校教授、高层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师、先进典型和基层党组织书记、技术骨干等担任专兼职讲师。结合高校党校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班和集中轮训工作,制定科学而严谨的教学培训计划,指定相关专兼职讲师授课以此提高培训的质量,“项目式”选学。

3.实践基地助推教育培训入脑入心

各高校党委组织、实践部与地方相关政府部门组织共同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将专题式红色历史文化融入到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教学活动当中,把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以思想学说、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等为研究对象,深化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历久弥新的各时代红色革命精神的理解。同时在校内,各高校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拓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的培育路径。在红色基地里学习党史,将红色基因“扣人心弦”。带领新时代青年重温党史国史,展现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与多少年来的艰苦奋斗,培育青年学生的中国共产党政治认同,增强对党和国家的使命感与荣誉感。

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祖国的希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加深改革的强有力接班人,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社会群体。广大新时代青年要深入学习和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争做扎根于民族,奉献与国家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把握住内心坚守的初心、恒心、忠心去艰苦奋斗、扎实理论知识功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马健永.论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学理论,2017(07):252-254.

  2. 张冬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02):278-283.

  3. 赵晓峦. 共青团组织在高校大学生思想引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7.



作者简介:田晓光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本课题为辽宁省教育厅思政专项课题(项目编号:JYT1907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