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胜任力词典构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2

高校辅导员胜任力词典构建研究

王亚楠

江汉大学,湖北武汉 430056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不断增长,辅导员队伍也在逐渐壮大,同时,大学生作为青年培养中的主力军,辅导员的引领作用与行为表现至关重要。通过研读大量文献,结合以江汉大学本科生为对象的开放式问卷调查,总结出高校辅导员胜任力词典,对辅导员的招聘选拔、素质考核、培训开发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胜任力,胜任力词典


  1. 引言

  1. 研究背景

高校辅导员是一个根据我国国情应运而生的岗位,主要职责是学生思想的引领,区别于其他国家高校内的任何行政岗位,于1952年在我国正式设立。是引领学生思想、做好学生政治工作的主要工作人员,是高校思想政治阵地的一线工作者,同时也是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人员。

(二)研究意义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大学生则是青年人的重要群体,处在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也承担着建设祖国的伟大责任。辅导员作为培养人才的第一线工作者,起到重要的思想引领、行为指导作用。只有不断提升辅导员的职业素质能力、建立健全优质辅导员培训体系才能更好地承担起这一重任,实现辅导员自身、学校和社会的共赢。

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拓宽高校本科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为高校本科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能力提供参考、为高校开展辅导员素质能力培训提供明确方向。


二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 高校辅导员概念界定

辅导员作为我国特有的一个工作岗位,一直以来都没有明确的定义,2017年教育部提出,辅导员既要作为教师队伍的一员进行专业培养,又要作为行政队伍的一员,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干部身份。要做到既能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做到亦师亦友[1]。

  1. 胜任力概述

国外研究中,2001年Hay Macber提出了目前仍被广泛认可的观点:胜任力是可以区别工作业绩优与工作业绩一般的个体特性,具体包含个人动机、知识储备、个人能力、工作态度[2]。2019年Sateesh V结合方程模型,提出了针对组织效度的胜任力模型。

国内研究方面,2003年钟理峰提出胜任力是在完成某项工作时,为达到优秀业绩而需要的个人特性,包括:工作动机、知识、能力等[3]。2009年徐彦红对辅导员岗位的胜任力展开研究,构建了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模型,模型共包含:人格素养、政治素养、辅导员工作能力、工作品质、发展他人五个维度[4]。2019年袁凌以新时代为背景,针对高校辅导员开展胜任力模型研究,建立了由工作、传播、学习 3 个能力维度组成的“三角模型”,丰富了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的研究。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无论国内国外,均能认可胜任力是一种与个体工作相关的能力,不同的岗位具有不同的胜任力,同时,可以综合胜任力判断绩效优者与绩效一般者。综上,本文定义胜任力为:能够区分绩效优者与绩效一般者的个体工作特质。


三 构建胜任力词典

  1. 开放式问卷调查

设计了开放式调查问卷《高校本科辅导员胜任力调查问卷》,内容为:“您心目中优秀的辅导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或能力?比如思想觉悟高、专业能力强、公平公正等。请将您认为重要的特征及原因填写在以下空白处,请您尽可能多的填写。谢谢!”问卷以江汉大学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收集胜任辅导员岗位主要应该具备的素质或能力等特征。

本次问卷调查共面向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300名学生,发放问卷 300 份,获取有效问卷271份,回收有效率90.3%。其中男女占比为59%、41%。

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处理,规范词条用语,归纳出高频词条。比如客观公正、理性客观、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归纳为公平公正;专业知识丰富、工作效率高、雷厉风行、归纳为工作能力强;党性觉悟高、三观正、思想端正归纳为思想觉悟高;工作认真、责任心强归纳为认真负责;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生活、为学生考虑归纳为关爱学生;平易近人、有耐心、友善和蔼归纳为亲和力。

最终对开放式问卷收集到的 521 项词条归纳整理出 20项胜任特征。出现频率最高的 20 个词条分别为:公平公正、工作能力强、思想觉悟高、认真负责、关爱学生、亲和力、耐心、沟通能力、工作及时高效、热心、细心、组织能力、学习能力、积极向上、表达能力、领导力、深入学生、管理能力、性格开朗、专业知识能力。

  1. 胜任力词典

胜任力词典又称“素质词典”。自 1989 年开始,Spencer,LM & pencer等人对不同工作岗位中工作成绩优秀和工作成绩一般的员工进行了比较分析,经过对200 多种工作岗位的详细分析,最后总结出工作中绩效优秀者的工作特征,即胜任力特征。又将这些胜任力特征进行归纳和整理,从而建立出一个具有21项胜任特征的模型,即胜任力词典[5]。

胜任力词典是胜任力模型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具有很广泛的实用性,但也存在一定局限,他并不是适用于一切工作岗位。由于工作性质、工作岗位的复杂多样,胜任力词典中的特征不能将其全部覆盖,这时就需要研究者对具体岗位进行具体分析,合理修改胜任力词典中的胜任特征。

辅导员这一岗位具有一定的大众特点,但也有其岗位特殊性。不能简单的用原有胜任力模型分析这一岗位的特点,也不能直接套用教师和管理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为了能更精准的定义出色辅导员的特性特征,找到优绩效的辅导员工作特点,构建辅导员胜任力词典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构建出更加符合辅导员岗位特征的胜任力词典,在基本胜任力词典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式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根据岗位特征进行一定的增加、删减和修改。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规范了开放式问卷中所得词条,对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条进行了拆分并重新归类,拆分后相近含义的词条进一步归纳总结。例如:心态佳、管理情绪、从容应对、自我安慰归纳为抗压能力强;有干劲、热情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归纳为职业认同;乐于学习、接受新鲜事物,视野宽阔、看问题全面、有全局观改为学习能力强;协调能力、号召力、领导力、让人信服、善于利用资源、分配工作合力归纳为团队领导力。

根据基本胜任力词典和开放调查词条高频词条,得出3个维度、17个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词条,即高校辅导员胜任力词典。1、个性特征:政治素养高、公平正义、亲和力强、乐观开朗、认真细心、个人魅力;2、工作品质:职业认同、责任心强、有耐心、关爱学生、主动性强;3、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团队领导力、抗压能力、专业知识、组织能力。


四、总结

本文对前人的成果进行分析研究,以江汉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提炼与辅导员岗位相关的胜任力词汇,总结出绩效优者具有的普遍特征,从而得出高校辅导员胜任力词典,包括个性特征、工作品质、专业能力三个维度的17个胜任力词条。对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开发、绩效评价、招聘选拔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 43 号令),2017

[2] Mc Ber H. Research into teacher effectiveness : a model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3] 彭剑锋.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4] 徐彦红.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5] 赵兴联.基于胜任力的高校辅导员360度评价研究[D].江苏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