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计算准确率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2

提高小学数学计算准确率的策略

董曼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王家峰小学校 15835129106

摘要:计算能力的提高,计算准确率的增加也能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欲望,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上下功夫。而往往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计算水平总体不高,这就值得我们仔细的想一想了,该如何去做才能让小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得以提高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准确率;策略

1小学生计算准确率低的原因

第一,注意力不够集中。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在计算过程中很容易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哪怕别人的一句话或是一点其它的响动,他们的注意力都容易分散,这个时候容易发生抄错符号,看错数字,写漏数字等错误,导致计算失误。或者是时间没掌握好;主要是学生的计算基础差了些,分析应用题题时浪费时间长。在组织参与式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第二,容易被假象所迷惑。学生在运算顺序上经常犯迷糊,他们不习惯分析问题,也不会主动去用简便算法。在一道题出现时,小学生往往不注意认真观察题,审题,而是自以为是的运用计算方法,最后导致计算错误。第三,不能灵活运用解题方法。计算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教育学生根据习题的不同而选择最佳方法。第四,求快不求准的心理。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碰到这样的学生,明明他的基础并不差,可是每次计算准确率都不高,那是因为他的虚荣心在作怪,他想求快,但往往就是因为追求速度而导致他在计算时出现错误,导致计算准确率低。第四,对数学没兴趣。有些小学生可能对比较枯燥的数学计算不感兴趣,所以在出现计算时,他不愿意动脑,随便乱写,或是抄袭别人的答案,以至于他们的计算准确率降低。再者是计算兴趣不够活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掌握的较好,在知识的产生时学生总结的不到位,和老师的引导有关,在今后的计算指导中注重这方面的训练。

2提高小学数学计算准确率的策略

2.1注重创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课堂上,都是教师为主导地位,将教学内容授予学生,课堂氛围不够活跃,不利于学生创新、学习。因此,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厘清知识结构和逻辑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分享,使其更具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6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时,由于之前已经学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及2-5的乘法口诀,学生们对乘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认识来学习这一课的内容,然后请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时有学生说:“之前在学习乘法口诀时,我已经提前把九九乘法表给全部背下来了,所以在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我都知道怎么运算。”教师立即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说:“那老师在黑板上画一颗苹果树,上面有很多苹果,你能通过本课的内容来快速算出有多少个苹果吗?把方法分享给大家。”学生说:“我先把苹果进行分组,6个一组,然后圈起来,看看一共有多少组,再用乘法口诀相乘起来,加上余下的数就可以得结果了。”其他学生听了之后纷纷表示赞同,给予热烈鼓掌,并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被调动起来,并显示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开展更顺利。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找寻解决方法,并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保证了课堂实效性。

2.2多样练习,让学生乐算

单纯依靠计算内容的趣味化有时还是不够的,在小学低年级计算方法教学中还有许多可选择的练习形式,如开火车、比赛、送信、对口令、找朋友等,通过多样的练习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得以激发。小学生喜欢比赛,即使没有任何奖品,教师的一句“你真棒”也会让他们兴奋不已。因此,在算法练习的教学设计中笔者经常采取比赛形式,让学生对已学的算法知识进行巩固练习。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退位)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全班分为五个组,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棵贴着“红苹果”的苹果树,“红苹果”上题目的类型是这样的:27-15=()+24=()+11=()-35=(),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比赛。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仅使课堂气氛由沉闷变为活跃,还使学生体验到计算时既要讲究速度,更要讲究正确率。总之,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同时以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能在有趣的学习中真正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计算技能,从而让学生从小喜欢计算、期待计算,最终达成灵活计算的目标。

2.3技巧传授,简便算法

不少学生一提到计算就十分反感,认为这是老师在故意为难自己。最初接触各种类型计算时确实存在一定的接受难度,但是随着数学教学的深入,学生自然能发现,很多教学内容是以简便计算为目标的,这也是数学应用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时,教师也要围绕着技巧这部分给学生进行精细化讲解,让学生领略简便算法在数学计算能力提升中的巧妙运用。首先计算技巧可以从数字本身的特点入手,如在27+33=、12+288=、46+74=等加法算数时,教会学生可以先从个位入手,7和3、2和8、4和6等本来就是可以组合成整十的特殊数字,因此在计算的时候触摸到这一规律可以简便计算的过程。其次是要懂得运算时的一些特殊规律,最有代表性的是四则运算部分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较为复杂的算式之中准确地抓住要害,明确核心规律,减轻计算压力。分数和小数作为小学数学计算的重要部分,其实他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在0.625+0.75=这个算式之中,小数位数过多,学生出现的错误是五花八门。有的是算了几遍,每次的结果都不一样;有的是把小数位数对错了,计算错误等。其实如果把0.625转换成分数1/8、0.75转换为分数3/4,再将两个分数的分母进行通分,就能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2.4生活融入,缩短学生计算距离

无论是小学生,还是成年人,在接触陌生事物的时候,都会产生迷茫、担忧、恐惧的心理。因此,为了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熟悉”,拉近学生和数学的距离,老师可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化的场景,让数学变得“触手可及”。这样,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也就成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例如,笔者在教授“1-5的加减法”时,为了让数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同学们,大家平常最喜欢吃的零食有哪些?”学生甲:“辣条!”笔者接过学生的话:“好!咱们就以辣条为例,1包辣条的售价是2.5元,老师要买两包,应该给多少钱呢?”学生乙回答:“一包2.5元,2.5就是5的一半,所以购买两包需要5元钱!”笔者接着说:“回答正确!如果老师有5包辣条,吃了1包辣条,从剩下的辣条中拿出3包辣条分给同学后,老师还有几包?”学生丙:“5包辣条吃了一包,就是5-1=4,老师还有4包辣条!”学生甲反驳道:“老师,他说得不对!老师应该还有1包辣条。刚刚老师说从剩下的辣条中拿出3包辣条分给同学,所以是5-1-3=1。”把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带入数学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思考、计算的过程中回忆相关生活画面,有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和吸引到课堂上来,大大提高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效率。

3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不能一味地赶任务,而是要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进行提醒,尽量不要在计算这样基础的事情上犯错误。作为一项数学基本功,其养成非朝夕之功,小学数学教师要耐住心,沉住气,从学情出发,以长期不懈的训练加持,为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为学生的数学计算问题答疑解惑,推动小学生在计算能力上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张兆秀.答案准确计算迅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J].新课程,2021(03):203.

[2]李丽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01):93.

[3]程海燕.浅谈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教学研究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1(0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