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财源街道清真寺街学校 271000
我参选的课题是《蜡烛燃烧》这一课。我认为,这节课能让学生基于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探究物质变化,并运用多种方法探究、发现科学现象,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探究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
精心备课
一是备课标。准确把握本课的课程标准,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我认为《蜡烛燃烧》这一课,教学目标:一是知道有些物质发生了变化,构成物体的物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二是能基于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探究物质变化。三是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探究蜡烛燃烧发生的变化;乐于合作交流,对探究物质变化充满兴趣。四是了解科学技术可以改善人们生活。教学重点是:用实验方法探究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难点是:正确掌握探究步骤和操作方法,具有合作意识,培养探究兴趣。准确理解和揣摩课程标准的内涵,并将其物化到备课、上课环节之中,这是我上好这节课的基本要求。
二是备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充分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教材由“蜡烛燃烧变短,变短的部分去哪了”?问题导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下面是两个实验验证,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实验让学生验证蜡烛燃烧生成新的物质水和二氧化碳。接下来进一步探究了解生活中其他生成新物质的现象。教材中提供的是纸燃烧、切开的梨变颜色、鸡蛋壳浸泡在白醋中冒泡三个例子。在进一步探究了解的基础上,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在认知的过程中总结归纳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一般会伴随发光、发热、变颜色等现象发生。教材最后是知识拓展,还有哪些生成新物质现象在生活的应用。如何备好这一课,我查阅教师用书、优秀教学案例,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实录,向身边优秀教师征询,向专家请教。我逐字逐句研读教师用书关于对本课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是我理解解教材内容、设计学习步骤、完成教学意图的第一手资料。但必须遵循以课标为准绳、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切不可全盘采纳。例如:教师用书中设计了蜡烛燃烧时会有黑烟生成的教学设计和学习步骤,也设计了燃烧生成烟成因的讲授。对于这部分知识点,郭老师建议我不予考虑,因为与本课的教学目标无关,所以备课必须紧扣课标,立足教材,体现科学、精准的原则。
三备学生。备课最终落脚到学生学习,因此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合学生学习特点、教会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完成课堂教学是我备课最终目的。例如:这节课让学生用火柴点燃蜡烛,必须了解学生使用火柴的情况,有时现实会颠覆我们的认知,很难相信学生根本就不会用火柴,很多学生对火柴是陌生的。我们身边的学生有这种情况,我在课前熟悉学生时也遇到这种情况,不会使用火柴是一种普遍。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设计学习步骤,准备学习实验器材。发现问题后,我把火柴改成打火机,效果明显好于用火柴。还如:学生用烧杯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由于烧杯开口大,学生操作不规范,就会出现收集的二氧化碳不足,当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后没有反应或反应不明显,郭老师和参与磨课老师们建议把烧杯改成集气瓶后,效果就特别好。因此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预设实验步骤至关重要。
重视试讲。
备课的结果是上课能达到教学目的,试讲是检验备课合理性的途径。在试讲中我发现自己的语言不精准,语速快,过渡性语言欠推敲,语言啰嗦,环节设计不合理。例如:当学生点燃蜡烛固定在小瓷盘中,然后我问:“蜡烛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的回答是“灯芯发黑;蜡烛上端变软;火焰中间变蓝;生成新的物质水、二氧化碳等等”,完全出乎我的的预设。反思一下,是问题提的不严谨。我及时修改为:“仔细观察,你看到什么?”让学生明确观察的角度,就是眼所看到的,引导学生说出“发光、发热、蜡烛变短”。到此,我进一步提出问题:“变短部分去哪了?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胆猜测可能生成新的物质水或者二氧化碳。从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块探究蜡烛燃烧”。这样的设计,意图明确,思路清晰,课堂推进层次分明。还如:装有蜡烛、小磁盘、打火机的材料袋起初是放在实验材料盒里,让学生从材料袋中取出材料时我的课堂语言是:“打开一号试验盒,拿出材料袋,打开材料袋,取出蜡烛、小磁盘,打火机”,感觉特绕。磨课中在老师们建议下,我就把材料袋课前直接放到每个小组的桌面上。我的语言就改为“打开材料袋取出里面的材料”。语言简练、明了。还有原先设计是:“取出蜡烛、小磁盘、打火机,用打火机把蜡烛点燃,固定在小瓷盘中,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种连续性的任务布置,学生会任务接受疲劳,顾此失彼。我改为先让学生点燃固定蜡烛后,再提出问题:“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这样学生任务明确,活动清晰。
反复打磨。
试讲是完善、熟练备课环节的过程,但真正赋予课堂第二次生命,还是在磨课环节。在这里我要感谢郭老师、李叶、张慧、刘双双、王越、徐淑萍等老师们对我的指导和帮助。各位老师针对我的课堂教学环节进行逐字逐句地推敲、质疑。从新课导入,到课堂学生认知的过程,再到课外的拓展延伸,每位老师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解决的办法。
磨课不仅为我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还让我准确地解读教材,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和突破。老师们的指导,使我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有序,教学目的更加明确,教学方法更科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磨课让我认识到:我的想象力是局限的,而集体智慧是无限的,老师们总能给我惊喜,这也许就是磨课的魅力所在。例如仅板书设计环节就是老师们集体智慧结晶。开始我的板书设计只是板书课题,刘双双老师建议板书必须完整,在此基础上我只是把板书稍加补充(水、二氧化碳新的物质),最后在郭老师的主导构思下使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还如:在学生完成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探究后,我依据教材的内容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引入师生共同探究纸燃烧、切土豆、鸡蛋壳浸泡白醋中的变化,完成后我又根据教材内容提问:“还知道哪些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李叶老师提出质疑:“问题重复”。这说明我对教材把握不够,思维机械。我采纳李老师的建议,把第一次提问省略。像这样的建议不胜枚举。
磨课中我最大的收获是与专家的思维碰撞。我的备课郭老师逐字逐句斟酌审阅,并提出合理建议和指导,郭老师的意见,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都是不容质疑的。如:删减视频导入、蜡烛燃烧生成烟的现象教学环节、学生操作中用毛巾包着烧杯、集气瓶防止烫伤等等。还有我最初的设计是,老师演示“纸燃烧”、“鸡蛋壳浸泡白醋中”探究实验,拓展环节是课后作业。郭老师主张让学生自己完成“纸燃烧、切土豆、把鸡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探究实验;课堂完成拓展环节,体现课堂的知识延伸。事实证明专家的指导高屋建瓴。
我想,要成长成优秀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教学理论,以新思想、新观念武装自己的头脑;要认真的学习课标、深入的钻研教材,准确的把握教材编排意图。对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落到实处,让学生学有所获。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以这次优质课评选为契机,取长补短,更上一层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