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究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2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究与实践

李悦

沈阳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 辽宁 沈阳 110034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要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文化自信、提升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课程思政;文化元素;价值观

引言

2017 年 10 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指出高等学校的教育方向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大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新背景下贯彻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文化强国战略,努力开辟一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径,能够更加坚持文化自信,拓展思想政治工作,拓宽思想政治研究的领域,促进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建设进程,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使命。

1.课程思政的概述

“课程思政”的概念最早由上海市委、市政府于 2014 年提出。课程思政的含义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打造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作为课程观的课程思政,打破了原有的观念,并不是增设一个科目,也不是简单地在课程中加进去政治色彩浓烈的时政元素,更不是用英语讲政治,而是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辐射到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各个年级。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程评价标准、教学指南、教学目标等各个环节,在课程设置中体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要求,这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质量的要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发展方向。

2.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未来工作中能更好地运用英语。教师的关注点更多地在于如何进行语言知识的教学,更侧重于介绍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注重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以利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这样做原本无可厚非,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思政教育的缺位。大多数英语教师对思政教学这个概念的理解与认识存在偏差,认为英语教学只是进行语言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应该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范畴。另外,由于英语的学科特点,英语教师日常接触到的教材内容多为欧美文化、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且他们平时忙于教学工作,对国内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理解不够深入,熟悉和掌握程度也十分有限。此外,教师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关注度也相对较低,未能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教育与语言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

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策略

3.1将英语新闻、热点话题引入课堂教学

思政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关注国内外形势、新闻热点等。而英语新闻能很好地将语言学习与时事政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英语新闻话题广泛,涉及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多样性,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素材。通过英语新闻,学生不仅能及时了解到时事资讯,又能学习到新鲜的热点词汇。因此,选用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英语新闻或热点话题,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产生话题共鸣。

3.2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操性理论

一是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 POA( 产出导向法) 教学法,提倡“学用一体”,注重提高课堂效率,努力实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从宏观上研究大学英语的编写体系、教材特色,在微观上着眼于不同单元多样化的文章主题、全面的语言技能覆盖和形式多样的课后练习,按照 POA 模式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驱动式导入、指导与促成、总结与评价、拓展与延伸等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衔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二是积极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将英语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进行有机的结合,既传授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又适时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中实现社会关注点的渗透,进而达到学而时习之的目的。

3.2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秉承“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理念,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包括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以及教师评价方式,尤其融入了语言与育人结合的评价方式,具体如下: ①在第一、二课时文本深入解读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FredSmith 每个人生阶段体现的特质,总结企业家的成功要素,突出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和集体主义意识。②在第三、四课时,以学习写作技巧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写好一篇最敬佩的中国企业家的传记体记叙文,旨在训练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③在第五、六课时,通过对比 Fred Smith 与 HowardSchultz 的异同,帮助学生理解两位企业家共有的特质( 坚强、努力、坚持、责任等) 。

结束语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其教学应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并担负起传播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增强课程思政意识,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以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增强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文化自信和思辨能力,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使他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张仁霞.《新标准大学英语》教材中国文化元素呈现特征分析:一项基于语料库的调查[J].英语教师,2013,13(5):53-58,66.

[2] 和伟.“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路径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9,36(6):96-100.

[3] 贾晓琳.试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J].现代交际,2020(2):175,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