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计算练习加点“佐料”--计算练习设计例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5
/ 2

给计算练习加点“佐料”--计算练习设计例谈

简兵水

广东省中山火炬开发区第一小学

【摘要】计算的重要性众所周知,训练学生计算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当前部分学校、班级的计算练习存在很多弊端,练习形式单调重复,或拘泥于形式上的“算法多样化”,使学生对计算兴趣缺乏,练习效果不佳,学生计算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探索计算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应注重计算练习的开放性、趣味性、人文性,给计算练习加点“佐料”,使学生乐于参与计算训练,训练效果能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计算练习 趣味 人文 开放

计算的重要性众所周知,训练学生计算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练习,是训练学生计算技能,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载体。而当前的计算练习,有两种现象值得我们反思。一是练习形式单调,重复性的计算占据了很大比例,偶尔有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不是“买东西”,就是“逛商场”, 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二是一些班级的计算练习不够充分,表现为计算新授课拘泥于形式上的“算法多样化”,所占用时间过长,相应的学生练习时间就大减少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能有效提升。因此,在计算练习设计中,教师要适当减少程序化的技能训练,注意练习的形式,增加练习的趣味性,给计算练习加点“佐料”,使学生乐于参与计算练习,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趣味引路,调动积极性

小学生的年龄小,注意力不能持久,他们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往往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的趣味,趣味程度越高,学习的有效性也相对提高。计算训练本身是枯燥的,但计算练习的形式却有创新的空间,使计算练习本身有趣,是教师设计计算练习时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例如在学生学会了多位数的减法后,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卡布列克常数。

师:同学们,请你从1到9中任意选3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三位数与一个最小的三位数,再相减;将得到的答案中的三个数字再组成一个最大的三位数和一个最小的三位数,再相减,重复这样算下去,你将会有重大发现。

生1:最后结果是495,算来算去都是495。

师:你们算的结果是多少?(大部分学生:结果是495。)

师:大家选择的数字不同,可结果却都是495,是巧合吗?请自己换一组数字独立验证一下。

师:四位数是否也有这样的神奇现象呢?五位数呢?

学生在惊讶中急不可待地计算,希望寻找答案,效果比让他计算二十道减法计算题还好。

这样的趣味计算在网络上可以搜索到很多,教师只要花点时间收集整理,在教学中就能发挥作用。通过这个例子,笔者意图表达这样的观点:在设计计算练习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有趣的内容,使学生做计算练习时,不再感到枯燥、乏味,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计算练习的兴趣。

.注重人文,关注教育性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将数学的学科教学与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在计算练习中,也要注重人文,关注对学生的教育。

例: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将题目的结果填入短文,使短文成立。

228÷19= 6×311= 37×52= 25×77= 434÷14

你知道吗?孙中山先生是我们中山翠亨人,他生于( )年11月( )日。早年行医,1894年创立兴中会决心从事革命运动。1905年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年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发表新三民主义,创立黄埔军校。( )年3月12日病逝北京。孙中山先生为中国耗尽毕生精力,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这道练习是复习整数乘除法的笔算而设计的。有意思的是设计时将5道题的答案:12、1866、1924、1925、31巧妙的与一段介绍孙中山先生的文字结合起来,既用到过去学习的年月日的知识,又需要一些简单的推理,还达到了拓展学生知识面的目的。这道题的设计意图是:第一,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的数据由计算题得出,达到了练习计算的目的。第二,四个空格给出五个数据,让学生接触到多余数据,还要合理的运用其他知识(如判断月份的大小与天数)进行推理和选择。第三,结合学生计算练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开放练习,增加有效性

传统的计算练习答案一般都是唯一的,这样方便教师批改,,但同时也限制了计算练习对学生思维的提高。在大力倡导民主、开放、对话、生成等现代课程理念的今天,计算练习也不应只满足于对课本习题的简单复制,而应设计开放性的练习内容,促进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提高计算的能力。我们应该要把书中封闭式练习稍加改动,变成更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的练习。例如:

1.要使38×64=2.432的积是正确的,因数的小数点该怎样点?你能想到几种方法?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算式成立。( )×( )=2.4

这是五年级学生学习小数乘小数后的两道课堂练习。这种逆向思维的变式练习、内涵广泛的开放练习,为形成计算技能的“自动化”提供了很好的载体,达到了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又如学习小数加减简便计算后,课本(第九册第54页第2题)中有两组练习。算一算,比一比。

9-4.37-0.63 6.48-(4.48+0.9)

9-(4.37+0.63) 6.48-4.48-0.9

我们在应用此练习时不妨将题组改为这种形式:

9-4.37-0.63 6.48-(4.48+0.9)

9-(4.37+0.63) ?

这样设计使学生为了能找到?下的算式,就要用心的观察第一组算式中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然后利用算式之间的关系而想出问号下的算式。一个小小的问号,就能使学生思维更积极主动了。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既掌握了简便计算的方法,找到了算式之间的联系,又锻炼了其思维的广阔性,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精心设计计算练习,提升学生的计算技能,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要面对的问题,作为我们一线的数学教师只要在平时备课中愿意思考,注意收集资料,都应该能设计出一些较好的练习,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计算的积极性,提高计算练习的效率,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罗秋苑.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1,(28):78-79

[2]刘士海,汪金玲.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145-146

[3]张春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