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 7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诊护士在进行急诊抢救时预见性护理思维的应用,分析其临床应用质量。方法:本次研究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本次研究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患者作为研究病例,以急性心肌梗死为基础,研究预见性护理思维的应用质量,将该时段收入的5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名为对照组(n=25)与实验组(n=25)。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急诊内科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内患者的护理质量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诊内科护理,可以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诊内科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对机体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的一种严重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生与激动和过劳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冠状动脉缺血缺氧的情况,进而引发患者心肌坏死,同时还有可能导致患者并发心力衰竭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有实验认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诊内科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自觉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从而避免出现诸多并发症,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2]。本次研究探讨急诊内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以下为实验结果和过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本次研究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患者作为研究病例,以急性心肌梗死为基础,研究预见性护理思维的应用质量,将该时段收入的5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中包含男性13名和女性12名患者,年龄区间值介于46~80岁(61.25±4.52)。实验组中包含男性11名和女性14名患者,年龄区间值介于45~80岁(60.63±5.12)。
患者基本资料录入我院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由医务人员作出记录并按照要求进行统计学处理,判断所有患者基本资料具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后续的对照实验(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其中包含入院宣教、康复护理、遵医嘱用药、介绍疾病知识等。实验组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同时给予急诊内科护理干预,详情如下:
在开展患者的急救工作前,护理人员需要在到达现场前进行简单的讨论,预见性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特征,并准备好相应的急救设备,预见性的开展抢救工作,能够节约到达现场时,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时间。
开启绿色通道能保证患者送往医院的第一时间内送达急诊室实行抢救,首个接触患者的护士对每个相关科室实行通知,务必保证第一时间内有关的医护人员都能及时赶到实行救治,患者入院后的7min务必保证做好供氧、输液、建设静脉通道、心电图检查等操作。
3、护理人员理应在手术中全方位配合医生,为医生迅速准确传递所需的医疗器材。患者手术期间为清醒状况,手术时间过长会致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并会给手术效果带来影响。此时护理人员理应要严密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以及生命体征,如出现异常则马上通知医生。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0 for windows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用率(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达,以P<0.05作为统计学意义存在的判定标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分)
组别 | 健康指数 | 心理状态 | 躯体功能 |
对照组(n=25) | 7.12±1.98 | 7.22±1.87 | 8.11±1.96 |
实验组(n=25) | 12.87±3.21 | 13.05±2.96 | 12.94±2.03 |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相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为96.00%,对照组为68.00%,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组别 | 满意 | 基本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对照组(n=25) | 8 | 9 | 8 | 68.00% |
实验组(n=25) | 13 | 11 | 1 | 96.00% |
3讨论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环境的不断转变,我国的医疗护理工作也受到了现代相关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临床护理工作[3],对于患者的治疗来说至关重要,为了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医务人员往往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作出护理方案的优化调整[4]。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在入院时病情状况极为严重,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时,需要将护理重点放在患者的预见性护理上,而并非需要过于注重患者的治疗舒适度,当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可以逐渐将护理重心转变为患者的舒适护理中[5]。预见性护理与舒适护理两者之间的有效转变和灵活转变,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的护理质量,使患者在接受急诊时能够更为顺利的开展,医务人员需要对遇见性护理引起高度重视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护理质量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诊内科护理,可以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能保证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彬娜. 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急诊内科治疗护理干预的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5):170-171.
[2]张倩. 精细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2):115+133.
[3]孟晓琴.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改善急诊内科护理质量的实践研究[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10):187-188+191.
[4]李俐君. 急诊内科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罕少疾病杂志,2019,26(01):48-51.
[5]吕文梅.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作用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