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家长教养方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4
/ 3

指导家长教养方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布凡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330038

摘要】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家长的教养方式、行为观念、家庭环境等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和溺爱型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概括了每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的有利或不利影响,本文认为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幼儿教育的基础,选择合适的教养方式,尤其注意民主的界限,进而正确对待隔代教育、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是健全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

关键词:家长教养方式;幼儿社会性发展;幼儿教育;家庭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幼儿成长的第一场所是家庭、第一任教师是父母,他们的成长环境定位于家庭生活与来自父母的切实影响,因而幼儿能否进行社会性发展与其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这就需要年轻的父母们积极完善自己的教养理念,从而针对幼儿的成长需要采取科学的教养措施,以助于幼儿在今后的成长中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1、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

1.1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概念

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形成和发展社会性和个性的过程,是指幼儿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并逐渐掌握各种社会规范、社会技能、价值体系等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品质和技能,从而取得社会生活适应性的过程。

1.2指导家长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生活中所表现的一种具有稳定性的行为倾向,它集中反映了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教育方法等行为。父母教养方式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特在1976年首次提出的。在国内研究中,父母教养方式这一概念是由英文单词"Parenting style"直接翻译过来的。因此,也称之为家庭教养方式、育儿风格或者父母抚养方式等。

1.3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幼儿时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在这段时间所有的经历和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性发展状况,将影响他们的一生,他们将来能否适应这个社会,能否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能否担负起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相当程度上都取决于这个时期的生活经验和教育。父母的教养方式比较集中的反应了父母对儿童的态度,也是其教育观念的体现。父母可以通过教养儿童的活动,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儿童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并以独特的社会个性与人交往,相互影响,适应周围环境,由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儿童心理特征。

2、家长不同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分析

2.1专制型教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专制型父母对于孩子会提出十分严格,甚至是不合乎情理的要求。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或者是行为无法符合父母要求的情况之下,父母将会直接对孩子进行训斥与体罚。而这种教养方式非常容易让孩子形成一种自我评价低下,甚至不够自信的情绪,久而久之更愿意去盲目的顺从,继而形成一种懦弱、自卑的性格,这对孩子身心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孩子长期处在一种紧张、不安和焦虑的环境当中,经常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恐惧心理,并且容易与社会之间产生敌意,不愿意去接受一些伦理道德所形成的约束,非常容易形成较强的攻击性。家长的粗暴和恐吓态度将会让孩子出现太过紧张以及恐惧的状态。这种专制型的父母总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向其他人学习他们的优点,总是把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经常否定孩子。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将会让孩子出现一种我比别人差,自己没有任何优点的错觉,继而导致他们自暴自弃。有一些经常受到家长训斥与惩罚的孩子会变得十分顽固,严重的逆反心理导致家长让他做什么,他却偏不做,这也就会导致家长对他们更加的严厉,在恶性循环当中使孩子长期生活在阴影之下。有的孩子在犯了错误之后害怕受到训斥与责罚,会选择对问题的逃避,不会跟父母或者教师进行沟通,有时甚至直接通过说谎来解决问题。

2.2放任型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放纵型的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如果孩子向父母提出要求时受到父母的拒绝,他就会以无理取闹、乱发脾气、死缠烂打等行为来反抗父母,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绝大部分独生子女家庭里,孩子提出的要求能够马上得到满足,很少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缺乏完善自己的坚定意志,很容易丧失生活的勇气,克服挫折的能力差;由于溺爱,孩子容易形成自私、任性、放肆、易发脾气等不良的性格和造成不遵守规则、没有公德等不良行为,孩子融入社会的能力差。

2.3民主型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民主型父母不任意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与引导,对于孩子在成长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更多的是采取帮助与鼓励的方法,并合理地应用奖励与处罚的手段,使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与教育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在这种家庭氛围中,家长对幼儿是理解与尊重的,他们会与幼儿心贴心的交流及给幼儿自由的成长的空间。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从小被尊重,又不乏父母的引导和要求,往往成为最独立而有自信的人。父母能够平等地对待、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贴心的帮助,对子女的需要及时做出反应,让子女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2.4溺爱型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当今社会中,溺爱孩子的家庭有很多,受社会现状的影响,在当代我国的家庭组成一般是两个成年人、四个老人、一个孩子,孩子是家中的宝贝,从小就给孩子提供最好的一切,使孩子在温室中成长,娇生惯养,可谓“捧在手里怕化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是一种错误的教养方式,根据社会中的调查显示,一般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一般逆商比较低,难以经历挫折,面对困难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退缩,在学习中成绩一般不会很好,生活中的自理能力也比较差。

2.5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不同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幼儿今后的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不同。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

(1)溺爱型 有的父母过分地爱孩子,娇生惯养是最常见的一种错误方式,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待孩子态度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2)专制型 专制型是教育方式也是属于高控制教育方式,专制型这类型的父母对幼儿时常表现出缺乏热情的,否定的情感反应,很少考虑幼儿的愿望和要求,父母会无条件的要求幼儿遵循自己的规则做事,对幼儿违反规则的行为又表示不满,甚至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

(3)放任型 放纵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权威型教育方式的父母一样对幼儿充满积极肯定的情感,但是缺乏控制。

(4)民主型 民主型父母不任意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与引导,对于孩子在成长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更多的是采取帮助与鼓励的方法,并合理地应用奖励与处罚的手段,使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与教育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

3、指导家长教养方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策略分析

3.1 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作为对儿童成长影响最直接、最深刻的微观环境,它具有怎样的环境氛围是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温馨的家庭生活自由、平等、和谐,充满了爱,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就会身心放松,有安全感,容易形成健康的心理,易沟通,善于和人打交道。要创建温馨的家庭氛围,首先是要求儿童的父母关系和谐。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夫妻和睦关系是成功地教育孩子的首要条件。”幼儿正是以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他认识一切人际关系的起点的。父母之间的相互关心、体贴、爱护给幼儿以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同时,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自然会感到温暖、快乐,能尊敬父母长辈、关心他人。相反,若生活在父母关系冷漠、紧张、争吵不断的家庭中,孩子就会因为父母的争吵而担惊受怕,缺乏安全感,久而久之,就会感到焦虑、恐慌,严重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除此以外,父母与子女之间要建立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父母不论工作多么忙碌,一定要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多陪伴幼儿,关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点滴变化,适时地给以指导和帮助,让幼儿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关怀。对于出现的问题,父母要保持冷静,耐心地向幼儿讲清道理。如果父母情绪激动,斥责甚至惩罚幼儿,就会使幼儿产生紧张、害怕、胆怯、逃避等不良心理。甚至产生敌意,亲子关系就有可能长期不和谐,这种不和谐的关系和氛围就会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3.2选择合适的教养方式

父母采取民主型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放任型教养方式虽然给孩子较多的自由,对孩子的压抑较少,有利于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但孩子接受父母影响教育较少,对孩子是不负责任的。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最初阶段,采用这一教养方式,会导致子女社会性发展的不成熟。父母采用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往往是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对孩子过多干预,过分保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研究发现:父母的文化水平和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知识的程度,是影响其选择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因素。

3.3注意民主的界限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但是,民主不等于什么事都协商。即使再民主的家庭,也会对孩子有所回避。孩子由于自身的知识、经验、能力的有限,很多时候不能深刻、准确、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父母在跟孩子商量比较有难度的问题之前要商量讨论好。然后举行家庭民主大会,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具体事项,让孩子心服口服地听从父母的意见。

父母不仅要尊重孩子,而且要对孩子有足够的要求,这样才能促进孩子健康蓬勃地发展。父母要做到尽可能多地尊重孩子和尽可能多地要求孩子,较多地与孩子沟通,明白孩子需要的是什么,清楚尊重孩子的重要性。正如美国教育家约翰·霍尔特说:“家,正如我们许多人所说的,是充满宽容与爱的地方。”让孩子在充满亲切、友爱、平等、欢乐的环境中受到良好的影响和教育,健康而活泼地成长。学习习惯,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巩固班级的学习氛围,不仅对班级、对学校有帮助,对社会的发展也是非常有用的。

3.4正确对待隔代教育、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正确对待隔代教育,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扬长避短,有利于家庭和睦。亲子关系是一种复杂的人际关系,随时间、情景而变化,所以从什么角度来研究这些问题,对于了解亲子关系的本质十分重要。研究的维度不同,对亲子关系的理解也不同。幼儿被其父母接受的孩子一般都需要具有社会行为,而被拒绝的,大部分儿童在情绪等方面表现不稳定;被父母主宰的孩子比较被动、顺从,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让父母对他们表示服从的幼儿,更多的表现出独立性和攻击性。很多"80”后父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他们的孩子,祖父母有充足的时间和经验照顾孙辈。然而,一些祖辈的育儿观念相对落后,难以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溺爱重男轻女等,这影响到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亲子关系的正确建立影响并决定了“80"后父母所建立家庭的氛围,相对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可以促进家庭的团结发展,父母和幼儿之间建立密切的亲子关系。基于此,建立良好的密切亲子关系是促进幼儿社会发展的重要积极因素,"80”后父母有必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祖辈多了解育儿知识,遇到问题时相互探讨和交流,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为目的。这样,整个家庭遵循时代步伐,转变旧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相互学习,一起为孩子创造和谐家庭环境、促进社会发展而努力。


结论 综上所述,幼儿在童年时期喜欢玩乐,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愿望,这两者可以相互矛盾,也可以相互统一人们在社会中发展,来自家庭中父母的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了一个永恒的话题,为了使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并且未来在社会中得到更好发展,我们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引导,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引导孩子成长,只有父母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切实提高,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加科学。

参考文献

[1]吴雨姗. 主题背景下音乐活动促进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1.

[2]阴亚萍. 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20.

[3]张嘉琪. 父亲参与教养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个案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9.

[4]王秀丽. 父母教养观念、亲子关系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9.

[5]姚梨园. “80”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的探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8.

[6]吕家欣. “二孩”家庭中4—6岁长子女社会性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7]潘玉芝. 亲子关系对大班幼儿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18.

[8]黄亚利.指导家长教养方式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J].考试周刊,2018(36):187.

[9]马瑞. 母亲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D].江苏师范大学,2016.

[10]那仁格日乐. 幼儿社会性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11]张水秀. 幼儿园托班教养对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12]左本琴. 3-4岁幼儿社会性发展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3]张榕芳. 4-5岁幼儿气质、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