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会东县松坪镇中心校 615207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与实施,素质教育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主流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顺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地融合。语文教师应当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创设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的教学形式,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夯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进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在义务教育中,小学语文是重要的基础学科,阅读教学是关键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当摒弃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班级中的主体,为学生带来内容丰富、充满趣味性的语文课堂。在授课时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习能力展开课堂,创新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我国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现状
由于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部分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仍旧使用单一、灌溉式的教学方法,并未将学生的实际学情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地结合。学生在课堂中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被忽视。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的选取具有严谨性,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细致、反复的筛选后得出的,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与阅读需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总也到不了的老屋》为例,该课文表达了老屋的爱心,赞誉了老屋善良的品质,该文章属于童话体裁,属于叙事性的作品,教师可借助此文章锻炼学生的叙述能力。首先,教师以提问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同学们见过一百年的老屋吗?”学生:“见过。”教师:“那同学们见过心地善良的老屋吗?”学生:“没见过。”而后,教师为学生播放“总也到不了的老屋”的动画视频,抓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投入到课文的阅读学习之中。教师让学生分段阅读文章后,让学生说一说旁批的预测是怎么得出来的。最后,教师让学生分段叙述文章的内容,使学生的叙述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1]。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抓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主动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之中。
(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
教师应当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将实际学情作为教学分析的主要依据,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展开个性化教学形式,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动机。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守株待兔》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教师可现为学生讲一讲古人的生活方式,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当时的古人能够碰到正好撞在树桩上的兔子。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当为学生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促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进步。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文章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其他寓言故事,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使学生的阅读思维得到不断地深化。
(三)延伸教材内容,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目
许多学生的阅读量不足,不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由于学生的年纪较小,不知道什么样的书籍是适合自己阅读的。并且,教师没有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学生对于阅读没有兴趣,学生的学习情趣低落,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不到提升,这影响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2]。教师应当延伸教材内容,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目,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我们奇妙的世界》时,为学生解释下雨的自然原理,太阳照射地球上的水会形成水蒸气,水蒸气蒸发升到空中,遇到冷空气时水蒸气便凝结成水滴。而当云层到达一定厚度时,构成云朵的水滴便会自然降落,这就形成了雨。教师帮助学生扩充知识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阅读兴趣,而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与大自然相关的书籍,如《令孩子着迷的100个中国之最》这本书中包含了最高的山峰、最长的河流、最早的星途记录等等。兴趣令学生主动地阅读课外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量得到了提升,阅读习惯得到了良好的建立。
结束语:
教师要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能力,首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带来内容丰富的课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使学生的阅读思维得到不断地深化。当学生具有较好的阅读能力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延伸教材内容,贴合教材内容推荐适合学生阅读学习的课外书目,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刘东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7):91-92.
[2]廖永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语文课内外,2020,(01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