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南县城关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726300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名言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书必须多读才能记得住,理解得深。语文教学中的读是一个承载体,在课堂中它承载着学习语言、培养语感、促进理解、诱发思辩、引导感悟、熏陶情感的使命。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读在课堂中的份量,使之成为学生识记生字、释词析句的渠道,从而达到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领悟遣词用语之妙,掌握布局谋篇之法。
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确立以读书为主的思想。正如新课标所诠释: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师应树立这样的一个观念:书是学生读懂的,不是教师讲懂的,教师的讲是为了学生读得更有质量更有效果。教师要把教学着眼点放在如何让学生会读,让学生在教师启发诱导和鼓励下,自己用心去朗读语言文字的建构,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
多次反复朗读能使学生对文章获得真切的敏锐感受,激起情感的共鸣。在读的过程中能“悟”出一些道理来,有些内容是只能意会无法言传,也就只能靠学生在读中体会、揣摩领悟。朱熹说:“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出一定的水平非得长抓不懈,并要注意训练的方法。
以背促读,被动变主动。
按课本的要求背诵能促使学生的读书由被动变得更为主动积极。我在教学中将课本的要求背诵部分及学生名字列成一个统表,曰“背书大比拼”,学生每背诵一课书便打上“√”。这样他们能看到自己的背书情况与其他同学相比,便能形成你追我赶的背书风气。互相比拼,从而养成主动积极读书的好习惯,为语文课的朗读奠定了基础。
二、抓住精华,融入情景
课文的类型各种各样,朗读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老师应在课堂中发现并指导学生朗读精华部分。如《少年闰土》一课中作者回忆瓜地少年部分便是精华。教师使可以指导学生在看插图的过程中示范朗读,让学生想像: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里种着一望无际的西瓜;项带银圈、手捏钢叉尽力刺向猹的少年;扭身从少年跨下逃走的猹……把学生思维带入作者所描述的意境中,使学生如临其境,较快融入情景中,再指导学生朗读这部分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进入角色、激发兴趣
用扮演角色的方法朗读,能使课堂变得有动有静、有分有合,又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参加表演的学生和看的学生同时进入角色,达到深入理解文中语句的目的。如教学《穷人》一课中,渔夫出海归来与桑娜的对话由男同学和女同学扮演。学生的表演和朗读的同时把课文还原为活生生的现实,使语言和形象结合起来。学生读得声情并茂,兴趣盎然,更会百读不厌。
四、适当评价、提高效果
评价包括学生的相互评价和老师的评价。
老师大胆地让学生相互评价,指出朗读过程中不当的地方,找出正确的朗读方法,从而真正提高朗读水平。这不是比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读课文更好吗?
教师对学生朗读评价多用表扬方式,引导纠正,鼓励精益求精,功到自然成。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神之自知”。希望各位教师重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采用各种方法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让琅琅的书声回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