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直蓝天幼儿园
有这样一句著名哲学终极三问:“是什么?要到哪去?怎么去?”提出此论,并非想故弄玄虚。因为个人经验欠缺,盲目的投入纷繁工作有时不禁会迷失,仅以此三问助我理清思路,也借此观点帮我梳理关于“户外低结构材料观察与指导”的一些工作思路。
本学期我班探究的低结构户外材料是枕头。以下是借“枕头”展开的三问。
第一问:什么是低结构材料?枕头是低结构材料吗?
通过查阅资料,我再次明晰了它的定义。低结构材料是指结构化程度相对较低、来自于生活废旧用品的材料。低结构材料没有具体的使用方法,也没有明确的玩法。生活中常见的低结构材料有纸张、包装盒和塑料制品等。我们班用来户外活动的枕头,它结构简单、利用了孩子们淘汰废旧的枕头芯缝制而成,在初次接触它时也没有具体的玩法。它的确属于低结构材料。
第二问:要到哪去?换句话说,即:要达到什么目的?
资料中指出:“低结构材料主要投放地点是幼儿园等儿童区域,主要目的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创造力”。那我们在户外投放低结构材料的目的显而易见,除了锻炼幼儿身体,增强体质。还希望幼儿在运动过程中,能通过一些行为来活跃他们的大脑,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换句通俗话来说:我们想借此培养,头脑发达四肢也发达的儿童。
第三问:怎么去?我们如何利用枕头来来培养头脑和四肢都发达的儿童呢?
追随兴趣是抓手,枕头变化乐趣多。
我们都知道低结构材料变化多,这是它的优点,也是困惑老师的一个点。因为“变”,有时候代表着你无从下手,你不知道怎么玩。我记得大一班刘小红老师在去年的专题经验分享过她班的瓶子,也是一种低结构材料,当时刘老师就是让孩子自由探索瓶子的玩法。没错,孩子就是最好的抓手。
在探索过程中,在孩子面前“示弱”,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玩的确实孩子的拿手好戏,成人在固有的经验与思维模式中冥思苦想,还不如把问题抛给孩子来思考和摸索。“这个枕头你们觉得能怎么玩?”大六班孩子在第一次面对这个问题时,立即就唤醒了他们的已有经验。都纷纷激动的如下表示:“我知道,可以用来打仗!”“是的,我在家就玩过,可是总是不让我玩!”为了让孩子能够喜欢“枕头”这个新朋友,我们决定追随孩子兴趣。与孩子一起开展“枕头大战”游戏。游戏前一起制定安全公约:禁止打脸。男女生分两队,以标志桶划分楚河汉界。男生攻打,女生用枕头防御,听指挥轮流互换。指挥可以是老师,更理想的情况是孩子,老师负责守护安全。
我们还带领孩子一起观察幼儿园日常开展的其他游戏,引发孩子更多的思考。孩子们通过观察体能课,联想到了跳的玩法。除了日常中常用的双脚并齐跳,孩子们把跳绳的经验也运用到枕头上了。例如单脚跳、挎着跳、甚至还有闭眼跳,倒着跳。出于安全和健康的考虑,通过和孩子们商量,保留了一些跳的玩法。孩子们在不断的联想与运用的过程中,也是一种深度学习。
二.枕头摆放有技巧,人人都是参与者。
小枕头轻便、易取放,便于孩子自己摆放。户外运动场地每块方砖的边长是50厘米。在摆放枕头时,我们和孩子一起找到规律。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个小格子场地,像下棋一样,我们用游戏化的方法学习枕头摆放秘密。双脚持续跳时,隔一条线摆一个枕头,距离就是50厘米。跨条时,我们需要更大的距离调整步幅度,2米距离较适宜,所以应该间距四个方块。掌握了这些小秘密,孩子在排好队后,可以依次一横排来摆。也可以先摆好一纵排,剩余在参照它。
三.游戏内容有层次,科学运动促健康。
在枕头的系列游戏中,每组孩子先以小跑热身。在跳的过程中,也是逐步递进的。双脚持续跳——单脚持续跳——跨跳——跨条障碍——跳上跳下。最后以简单的枕上舒缓操结束。这样科学适宜的安排,在运动量和强度上,呈现了松——紧——松的曲线图。
四.小步递进见发展,动作发展有提高。
孩子是天生的玩家,也是最容易“变心”的玩家。如何让孩子对一个小小的枕头,在一学期都抱有持续的热度与兴趣呢?
关注孩子运动水平以及差异性,了解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在孩子现有水平上,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例如在跨跳项目中,孩子的身高腿长不一样,运动水平也不一样。通过与孩子讨论,设置了三种线路。即“两层枕头、三层枕头、四层枕头。”孩子自由选择难度进行挑战。
加以简单的情景,增添游戏的趣味性。例如,在双脚持续跳中,孩子容易跳着跳着就不认真,就偷懒把脚分开。老师一句生趣的指导语就可以改变幼儿的状态:格格巫用魔法胶水把你的双脚黏起来了。要用咒语才能解开哦!”
榜样示范,请动作标准的小朋友当众演示。鼓励其他幼儿向他学习。
将动作标准作为游戏评价的内容。游戏结束后,要给予幼儿时间放松整理,利用这个时间,可以请幼儿来点评今天的游戏。老师可以引导:你觉得谁的动作最美?为什么?得票最多的孩子给与奖票奖励。进一步激励幼儿向同伴学习。
个别指导不能少。在游戏过程中,如果大部分孩子动作都不标准,可暂停游戏,与幼儿一起找原因。如果是个别孩子,我们可以当下指导,也可以在游戏结束后单独沟通,与家长也说明情况。这要视孩子的具体动作情况和性格来定。比如我班李伊蒙,她在平时走路时就有点“内八”的现象,在跳跃和跑步过程中容易动作不标准和摔倒,但是她又是个性格内向腼腆的孩子,综合她的具体情况,我认为不适宜当场就纠正她。需要单独帮助她调整,并与家长沟通。
五.全面互动共成长,人人皆是学习者。
1.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合作摆放游戏场地、小组比赛、榜样示范、同伴间的互助与关心。在集体中,孩子每次心与心的交流都是最好的学习机会。
2.幼儿与老师互动。
和孩子一起探究枕头的玩法,一起商量出发的信号手势,口哨吹长音还是短音,等。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3.老师与老师互动。
班级老师之间在引导观察中,合理的站位与分工、班级与班级的相互观摩学习、一次次的教研引领,都在帮助我们不断寻到更好方式去高效工作,也是帮助我们快速提升进步的一条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