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7
/ 2

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王清华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消化科 266700


【摘 要】目的:分析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9年6月-2020年10月的时间范围内选择病例,86例均为本院收治的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依照抽签法分成甲组、乙组,各43例。甲组实施内镜下手术,乙组实施传统外科手术,评比2组手术指标的不同。结果:甲组少于乙组术中出血量,短于其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各项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开展内镜下治疗,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速度快,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推广。

【关键词】消化道早癌;癌前病变;内镜

消化道早癌属于浸润局限深度的病变之一,其主要涵盖早期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通过及时且有效的临床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和预后[1]。以往临床以传统外科手术与淋巴结清扫联合方式治疗消化道早癌与癌前病变,其可将病变组织有效切除,保证生存率。但手术过程创伤性大,风险性高,不利于术后生存质量。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表现出治愈率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其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本文将本院收治的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86例确定为观察样本,现进行以下分析与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在2019年6月-2020年10月的时间范围内选择病例,86例均为本院收治的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依照抽签法分成甲组、乙组,各43例。甲组男患者24例,女患者19例;年龄32-79(56.8±3.7)岁;病灶平均直径(2.1±0.4)cm;乙组男患者25例,女患者18例;年龄33-80(56.9±3.6)岁;病灶平均直径(2.2±0.3)cm。组间予以基本资料的评比,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能够公平比较。

    1. 方法

甲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术前要求禁食、禁饮8h,若患者存在肠道病变,则给予肠道清洁,以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口服的方式为主,术前对患者禁忌症、适应症进行确定,麻醉予以丙泊酚静脉注射,进行面罩吸氧,对于体征变化需要严格监测,通过窄带成像的方式对手术切除部位进行确定,手术切除部位的边缘外侧约0.5cm处予以氩离子技术,将电凝标记完成,配置5ml靛胭脂、5ml玻璃酸钠、1ml肾上腺素、100ml 0.9%氯化钠混合液,注射至黏膜下。直肠病变注射玻璃酸钠,顺着标记于外侧将黏膜切开,直视下对黏膜下层进行剥离,直接剥离病变位置,完成手术后予以氩离子凝固,做好止血操作。送检手术切除组织,保持禁食状态,进行抗感染治疗,术后3d予以随访。乙组传统外科手术,本文未做阐述。

    1. 观察指标

对两组手术指标进行记录,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评析

利用统计学SPSS24.0软件处理涉及到的所有数据,(61284ff1af791_html_199d25296068e7ac.gif )加以表示的为计量资料,比较运用t检验,P<0.05证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甲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比乙组短,而术中出血量比乙组少,数据上的差异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表 1对比两组手术指标的差异(61284ff1af791_html_199d25296068e7ac.gif )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排气时间(d)

术后首次进食时间(d)

住院时间(d)

甲组(n=43)

67.33±4.62

167.04±9.67

2.22±1.13

2.34±0.12

5.08±1.06

乙组(n=43)

75.42±5.16

195.05±8.48

4.45±1.32

4.52±0.28

9.13±1.18

t

7.6595

14.2809

8.4156

46.9263

16.7430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所谓的消化道早癌,实质上是对早期肠道癌、胃癌等恶性肿瘤的统称,尽管选择传统手术治疗可将病变组织完全切除,但治疗完整率并不高,无法获得良好的临床实践效果。内镜技术的应用,成效显著,究其原因:①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不会造成较大的创伤,可促使术后早期恢复。治疗期间可完整切除病灶组织,使肿瘤组织学信息保留下来,为临床进行病理诊断提供依据[2];②通过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病变局部组织进行切除,可使胃部结构的正常状态最大限度的保持,减少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保证临床疗效,提升生存质量[3];③相比于传统手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可同时切除多个病灶组织,整体切除率较高[4]。需要注意的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属于创伤性操作,术前需要做好相应的检查工作,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加强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并发症预防,辅助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以确保手术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康复。

此次试验结果显示,甲组同比乙组,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表明,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开展内镜下治疗,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速度快,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天贵.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及对复发率影响分析[J].心理医生,2019,25(5):12-13.

[2] 施颖琦.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9,9(31):100-101.

[3] 袁秋霞,姚志新,庄洪峰,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89):63-64.

[4] 何英丽,盛学亮,盛雅娇,等.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37例临床分析[J].甘肃医药,2018,37(3):247-24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