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儿呕吐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5
/ 2

浅谈小儿呕吐 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罗青 舒海梅

武胜县中医医院儿科 四川 广安 638400


【摘要】呕吐是因胃失和降,气逆于上,以致乳食由胃中上逆经口而出的一种常见病证。古人谓有声有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吵。由于呕与吐常同时发生,故多合称呕吐。本证发生无年龄和季节的限制,而以婴幼儿及夏季易于发生。凡内伤乳食,大惊卒恐,以及其他脏腑疾病影响到胃的功能,而致胃气上逆,均可引起呕吐。如能及时治疗,预后尚好。经常或长期呕吐,则损伤胃气,胃纳失常,可导致津液耗损,气血亏虚。临床对于小儿呕吐,要注意审其病因,辨识引起呕吐的各种不同疾病,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才能使患儿得到正确的治疗,不致贻误病情。我院在临床实践中,针对小儿呕吐的不同病因病机,进行不同的辨证论治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儿呕吐;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1 病因病机

小儿呕吐发生的原因,以乳食伤胃、胃中积热、脾胃虚寒、肝气犯胃为多见。其病变部位在胃,和肝脾密切相关。无论什么原因所致,其共同的病理变化,都属胃气通降失和。《幼幼集成.呕吐证治》说:“盖小儿呕吐有寒有热有伤食,然寒吐热吐,未有不因于伤食者,其病总属于胃。”脾胃脏腑相配,升降相合,生理上共同完成水谷的受纳消化吸收及精微转输,若脾胃不和则升降失司而呕吐。肝脏气机对胃气有直接影响,肝气疏泄正常则胃气和降通顺,若肝气横逆犯胃,则可使胃失通降而致呕吐。故呕吐之病总属于胃,且常与脾失健运、肝气横逆有关。
1.乳食积滞 小儿胃腑小而且薄弱,若喂养不当,乳食过多,或进食过急,较大儿童恣食生冷厚味油腻等不易消化食物,蓄积胃中,则致中焦壅塞,以致胃不受纳,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失调,胃气上逆而呕吐。
2.胃中积热胃为阳土,性喜清凉,如因乳母过食食炙博辛辣之物,乳汁蕴热,儿食母乳,以致热积于胃,或较大儿童过食辛热之品,感受夏秋湿热,热积胃中,胃气上逆而呕吐。

  1. 脾胃虚寒 先天禀赋不足,脾胃素虚,中阳不足;或乳母平时喜食寒凉生冷之品,乳汁寒薄,儿食其乳,脾胃受寒;或小儿恣食瓜果生冷,冷积中脘或患病后寒凉克伐太过,损伤脾胃,皆可致脾胃虚寒,胃气失于和降而呕吐。
    4.肝气犯胃 较大儿童情志失和,如环境不适,所欲不遂,或被打骂,均可致情志怫郁,肝气不舒,横逆于胃,气随上逆而呕吐。亦可因肝胆热盛,火热犯胃,致突然呕吐。

本病病机关键为胃气上逆。胃主受纳、廣熟水谷,胃气以通降为顺。小儿脾胃薄弱,胃体未全、胃用未壮,若胃为外邪所伤,或肝气横逆犯胃,易使胃失和降,气逆于上,产生呕吐。至于颅内压增高、心肾等全身性疾病致呕吐者,则是他脏之病扰乱脏腑气机,使胃气上逆而呕吐。
2 辩证论治

2.1 辨证要点

本证辨证,要结合脏腑、寒热、食积分证。呕吐宿食腐臭,多为伤食;呕吐物清冷淡白,移时方吐,多为胃寒;呕吐物热臭气秽,多为胃热;呕吐苦水黄水,食人即吐,多为肝胆热犯胃腑。伤食不消,蕴为热吐;久吐不止,化为寒吐;脾胃虚寒,伤于暑热或热食,可形成寒热错杂之证。暴吐不止,津液大伤,阴竭阳脱,可发生厥逆虚脱变证;久吐不止,损脾伤胃,耗气劫阴,则可延为疳证。
2.2治疗原则

呕吐病机总属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和胃降逆止吐为本病治标主法,同时,应辨明病因,审因论治以治本。食积呕吐者宜消食导滞,胃热呕吐者宜清热和胃,胃寒呕吐者宜温中散寒,肝气犯胃呕吐者宜疏肝降气,各证均须治以和胃降逆,标本兼顾。除药物治疗外,还要重视饮食调护,以防再为饮食所伤。若因误食毒物、药物而引起呕吐,则忌见呕止呕,应帮助患儿将有毒之物尽快排出。

2.3 证治分类
2.3.1乳食积滞

(1)证见 呕吐物多为酸臭乳块或不消化食物,不思乳食,口气臭秒,脱腹胀满,吐后觉舒,大便秘结或泻下酸臭,舌质红,苔厚腻,脉滑数有力,指纹紫滞。 (2)治法:消乳消食,和胃降逆。 (3)方选:消乳丸加减(伤乳)常用麦芽、神曲、山楂消乳化积;香附、砂仁、陈皮理气止吐;谷芽、甘草和中。保和丸加减(伤食)。常用焦山楂、焦神曲、鸡内金消食化积导滞;莱菔子、陈皮、法半夏理气降逆止呕;茯苓健脾渗湿;连翘清解郁热。 (4)若呕吐较频者,可加少许生姜汁以降逆止吐;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枳实以通下导滞;兼胃寒者,去连翘,加丁香、藿香、白豆蔻温胃降逆;食滞化热加竹茹、黄连清胃泄热;浊气犯胃呕吐而见胸闷恶心,苔浊垢腻,加玉枢丹辟秽止呕;因食鱼、蟹而吐者,加紫苏解毒;因食肉而吐者,重用山楂消肉食之积。 (5)小儿推拿疗法:掐合谷100-150次,泻大肠100-500次,分阴阳100-150次,清补脾经100-500次,清胃100-500次,揉板门100-300次,清天河水100-500次,运内八卦50-100次,平肝100-500次,揉足三里50-100次。


2.3.2胃热气逆
(1)证见 食入即吐,呕吐频繁,呕哕声宏,吐物酸臭,口渴多饮,面赤唇红,烦躁少寐,舌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滞。 (2)治法:清热泻火,和胃降逆。 (3)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常用黄连清胃泻火;陈皮、枳实理气导滞;半夏、竹茹降逆止呕;茯苓、甘草和胃。 (4)兼食积加神曲、山楂、麦芽消食化积;大便不通加生大黄通腑泄热;口渴者加天花粉、麦门冬养胃生津;吐甚者加生代赭石降逆止吐。虚热上犯,气逆不降而呕吐者,可选橘皮竹茹汤或竹叶石膏汤。 (5)小儿推拿疗法:清脾胃100-500次,清大肠100-500次,掐合谷3-5次,退六腑100-150次,运内八卦50-100次,清天河水100-500次,平肝100-500次,分阴阳100-150次。
2.3.3脾胃虚寒
(1)证见 食后良久方吐,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物多为清稀痰水或不消化乳食残渣,伴面色苍白,精神疲倦,四肢欠温,食少不化,腹痛便溏,舌淡昔白,脉迟缓无力,指纹淡。 (2)治法:温中散寒,和胃降逆。 (3)方选:丁萸理中汤加减。常用党参、白术、甘草扶脾益胃,补养中气;干姜、丁香、吴茱黄温中散寒,降逆止呕。 (4)若呕吐清水,腹痛绵绵,大便稀溏,四肢欠温者,加附子、高良姜、肉桂温阳祛寒。 (5)小儿推拿疗法:补脾经100-150次,揉外劳宫100-500次,推三关100-500次,揉中脘50-100次,分阴阳50-150次,运内八卦50-100次。

2.3.4肝气犯胃
(1)证见 呕吐酸苦,或嗳气频频,每因情志刺激加重,胸胁胀痛,精神郁闷,易怒易哭,舌边红,苔薄腻,脉弦,指纹紫。 (2)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3)方选:解肝煎加减。常用白芍缓肝急;苏叶、苏梗疏肝气;砂仁、厚朴调理脾胃气机;陈皮、法半夏降逆止呕。 (4)肝火犯胃致吐,用左金丸合四逆散清肝理气和胃;火郁伤阴,加北沙参、石斛清养胃阴;呕吐黄苦水者加柴胡、黄芩清利肝胆。 (5)小儿推拿疗法:揉脾俞50-100次,按揉胃俞50-100次,按揉足三里50-100次,运内八卦50-100次
3 其他疗法
3.1中药成药
(1)玉枢丹:每服<3岁0.3g, 4-7岁0.6g, 1日2次。用于外感呕吐。(2)藿香正气液:每服5-10ml, 1日2-3次。用于暑湿呕吐。(3)香砂养胃丸:每服3g, 1日2-3次。用于脾胃虚寒证。
3.2药物外治
(1)鲜地龙数条。捣烂敷双足心,用布包扎,1日1次。用于胃热气逆证。(2)大蒜5个,吴茱萸(研末)10g 。大蒜去皮捣烂,与吴茱萸拌匀,揉成壹角钱硬币大小的药饼,外敷双足心。1日1次。用于脾胃虚寒证。(3)鲜生姜切成厚0.1-0.3cm,直径1cm的姜片。以胶布固定于双侧太渊穴上,使姜片压住桡动脉。5分钟后让病人口服用药。可以预防服药呕吐及晕车晕船呕吐。


参考文献

[1] [1]汪受传、俞景茂、马融等中医儿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 周奕琼,刘晓峰.小儿推拿.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