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腕踝针对下肢骨折术后切口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下肢骨折手术患者82例(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随机分为常规疼痛护理的对照组(41例)与腕踝针干预的观察组(41例),观察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情况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RS评分低,满意度评分高,P<0.05。结论:给予下肢骨折患者腕踝针干预,能减轻其术后切口疼痛感,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借鉴。
【关键词】腕踝针;下肢骨折;切口疼痛;效果
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常存在肌肉、肌腱等感受器受损的情况,进而患者疼痛感也较为明显,患者骨折后需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度,并且限制患肢活动[1]。疼痛会对患者身心状态形成刺激,出现心率、血压增高的情况,还会抑制免疫功能,加大感染发生风险[2]。腕踝针针刺部位为腕部及踝部,能缓解患者身体一些症状,尤其是各系统的疼痛症状,应用效果较好。本研究取我院下肢骨折手术患者82例,观察腕踝针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选取我院下肢骨折手术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19至64(42.19±4.81)岁,观察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20至63(43.43±4.16)岁。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药物镇痛,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等。
观察组:①观察患者情况,查看患者局部皮肤是否存在破溃、出血等情况,并且向患者说明腕踝针干预目的,说明需要患者配合的方法,告诉患者针刺时出现的局部感觉,叮嘱其存在不适感时应立刻告知医护人员。②选择0.25mm×0.25mm毫针,75%酒精消毒,并且准备好一次性无菌敷贴等。③对患者基本信息进行核对,指导患者取舒适的体位,保证患者穿刺部位较好的暴露出来。根据患者骨折部位选择相应的穴位,趾骨骨折取下6区,胫骨平台、髌骨骨折者取下3、4区,足舟骨骨折者取3、4区,跖骨骨折取下2、5区。④确定患者针刺部位,检查毫针情况,查看是否存在弯折、针尖带勾等情况,针身与皮肤呈30°刺入皮下浅层,以针下有松软感为度。行针期间时常询问患者感受,一旦出现酸麻胀痛感,就绪对针的深度、方向进行调整,并且将针柄固定好。⑤留针时间一般为6h,留针期间也应该及时询问患者感受,出现出血等异常时应立刻告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起针,观察患者反应,对其留针部位、时间等进行观察。
1.3观察指标
切口疼痛: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低即疼痛轻;满意度:总分100分,评分更好即满意度好。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n,%, 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切口疼痛对比
观察组术后0.5h(3.12±0.11)分,术后2h(3.03±0.13)分,术后6h(2.97±0.15)分,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术后切口疼痛对比(分)
组别 | 术后0.5h | 术后2h | 术后6h |
对照组(n=41) | 3.40±0.25 | 3.20±0.19 | 3.12±0.20 |
观察组(n=41) | 3.12±0.11 | 3.03±0.13 | 2.97±0.15 |
t | 6.5641 | 3.0653 | 3.8418 |
P | 0.0000 | 0.0030 | 0.0002 |
2.2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94.17±3.94)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满意度对比(分)
组别 | 满意度评分 |
对照组(n=41) | 90.11±2.83 |
观察组(n=41) | 94.17±3.94 |
t | 5.3890 |
P | 0.0000 |
3讨论
骨科疾病最为常见且明显的特征就是疼痛,患者术后不仅承受生理痛苦,还会影响其术后康复。患者个体存在差异,进而对疼痛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
[3]。对于下肢骨折患者而言,手术会对其造成机械性损伤,进而出现术后疼痛这种恶性刺激,造成机体病理反应,影响多个系统,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控制,否则会延缓术后机体恢复。
本研究结果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RS评分低,满意度评分高,P<0.05。腕踝针具有较广的适应范围,其会涉及神经、内科疾病等引起的各种痛症。当前,临床已经有了很多针对腕踝针镇痛机制的研究。有学者认为,腕踝针能针刺皮部,并且通过对经络、脏腑功能等的调整而促进气血运行通畅,进而减轻患者疼痛感。从中医学角度出发,认为创伤引起的气血不通、经络受阻为伤口疼痛出现的主要原因,根据相关中医理论,针刺能通经活络,并且对脑内镇痛机能系统具有激活作用,进而达到镇痛的目的[4]。现代医学认为,针刺深度为皮下,而这一部位存在血管、淋巴管、神经末梢等,进而能通过针刺使足踝部、手腕部皮下感受器有效激活,出现针刺信号相互作用的情况,而且有利于内源性镇痛系统的激活,进而对通信号的继续传递发挥阻断作用,以此达到镇痛目的[5]。同时,中医针刺操作简便且效果显著,其疼痛控制效果也得到了证实。
所以,给予下肢骨折患者腕踝针干预,能减轻其术后切口疼痛感,且患者满意度高,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晓丹,梁彩虹,丁芸.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改善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2):89-92.
[2]李艺.疼痛护理干预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康复效果的临床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64(7):888-890.
[3]秦海燕.创伤性骨折患者采用疼痛控制的术后护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0(A01):516-517.
[4]张敏.综合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价值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0(A01):541-542.
[5]高换雄,张瑞霞.疼痛控制护理对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5):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