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商大学 ,湖南 长沙 410205
[摘 要]目前,我校非思政课专业教师在立德树人方面还存在认识模糊、政治底蕴不足、“课程思政”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笔者认为,“课程思政”背景下,有效提升我校非思政课专业教师立德树人能力十分必要,提升的路径:一是以“新”应新,科学做好顶层设计;二是以“实”促效,努力开创师德师风建设新格局;三是以“变”应变,聚力开启“课程思政”改革新篇章。
[关键词]“课程思政”;非思政课专业教师;立德树人能力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立身之本。然而,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当前我校部分非思政课专业教师立德树人意识还比较缺乏、立德树人能力还有待加强,难以支撑“课程思政”改革。笔者认为,“课程思政”背景下,有效提升我校非思政课专业教师立德树人能力十分必要。本文对“课程思政”背景下有效提升我校非思政课专业教师立德树人能力的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当前我校非思政课专业教师在立德树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1、认识模糊。“课程思政”背景下,当前我校很多非思政课专业教师存在对立德树人及“课程思政”的内涵的把握不够、重要性认知不足等问题。调查表明,我校半数以上非思政课专业教师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与非思政课无关,与自己无关。
2、政治底蕴相对不足。立德树人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政治底蕴。然而由于学校及其主管部门没有为非思政课教师搭建应有平台、没有对非思政课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培训,加上非思政课教师自身认知模糊等,“课程思政”背景下,当前我校非思政课专业教师的政治底蕴普遍相对不足。
3、“课程思政”能力有待提升。“课程思政”背景下,当前我校很多非思政
课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还有较大成长空间:一是思政内容的挖掘能力还有待提升。主要表现为,有的非思政课专业教师因思政资源挖掘能力较差,在“课程思政”时无素材。二是思政内容融入能力还需加强。主要表现为,有的非思政课专业教师不能适时、适地、适量地将思政内容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之中。三是师德示范引领能力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有的非思政课专业教师在课下不能做到言行一致,在课上不能“信马言马”,等等。
二、有效提升我校非思政课专业教师立德树人能力的路径
(一)以“新”应新,科学做好顶层设计
“课程思政”背景下,学校要紧跟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需求,立足教师立德树人能力提升这一任务,压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创“新”性做好非思政课专业教师立德树人能力提升顶层设计;要创“新”党委领导、分管校领导牵头、各职能部门和学院(部)教研室同向同行落实的管理体系;要创“新”非思政课专业教师立德树人能力提升各项保障机制。
(二)以“实”促效,努力开创师德师风建设新格局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学校要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立德树人能力培养的首位,把工作落在“实”处。一是把标准做“实”。学校要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师德师风建设核心指标年度任务考核暂行规定》等制度。二是把监管抓“实”。学校要营造“抓师德、转师风”良好氛围,并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引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经常组织非思政课专业教师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培训会、座谈会和研讨会,经常开展师德演讲比赛;要搭建师德师风建设与实践平台,完善师德激励约束机制和监控评价机制。三是把典型树“实”。要深入挖掘并精选师德师风典型事迹,组织“最美教师”、“教师年度人物”等评选活动,树立优秀师德师风典范,并在重要节点,多途径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弘扬高尚师德师风,为提升非思政课专业教师的立德树人能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蓄积动力。
面对“课程思政”改革的新“变”化,学校要立足创新,以“变”应变,确保“课程思政”改革的顺利推进,开启“课程思政”改革新篇章,让非思政课专业教师在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实践中有效提升立德树人能力。一是要创新宣传方式,营造人人乐于参与改革的氛围。学校要在深刻把握“课程思政”内涵的基础上,创新宣传的方式,大力宣传“课程思政”改革,使非思政课专业教师增强对“课程思政”意义、作用、目标、任务、重点、难点和制约因素等认识,厘清认识与实践误区,为非思政课专业教师营造人人乐于参与“课程思政”改革的浓厚氛围。二是要创新性开展改革的指导与培训。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创新性地抓好思政课程建设,以思政课程引领指导“课程思政”改革。具体为:创新性地指导各非思政课专业教师充分挖掘各专业课中的思政资源,并将其适时、适地、适量地将其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之中;健全非思政课专业教师思政理论学习机制和“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机制,提升非思政课专业教师的政治底蕴与素养;学校要创新性地组织非思政课专业教师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并创新性地组织非思政课专业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培训。通过指导和培训,真正让非思政课专业教师筑牢信仰之基,提升“课程思政”改革能力,进而提升立德树人能力。
此外,学校要创新性构建“课程思政”改革体系,包括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工作体系等等,要创新性完善“课程思政”改革推进机制,以确保“课程思政”改革的高质量推进。
参考文献:
[1]喻江亭.新时代高校“五个思政”一体化研究,学位论文,武汉科技大学,2019。
[2]欧阳慧敏.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学位论文,中国矿业大学,2019。
[3]武亚珍.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难点与对策[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
[4]王玉辞.农业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研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
[5]朱秋.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内容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
[6]林祥柽; 王晓帅; 马臣.高校青年教师立德树人能力提升路径[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
[7]朱丽.“课程思政”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耦合与路径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
[8]柏桦.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成逻辑[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
基金项目:2020年度湖南工商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校教字〔2020〕15号),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9〕2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