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中落实核心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3
/ 2

在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中落实核心素养

王 媛

辽宁省大石桥市南街小学 辽宁省营口市 115109

摘要:落实核心素养是当代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构建促进核心素养提升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越来越多的生活化内容出现,教师更应该结合教材内容,进一步加深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程度,让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通过不断的思考,对数学知识形成更为深入的认识,为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打好基础。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生活化教学方法,并提出能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不足

(一)教学主体不明确

在现代小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长时间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形成“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学生陷于被动地位。很多小学生由于天性胆怯,缺乏充分表达自己的勇气,在遇到问题时,无法积极主动的与教师进行探讨,只能够被动接受,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所措,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依据教育改革以来先进的教育理论,审视课堂教学,我们发现: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还比较陈旧,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组织得较少,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

(三)学生学习兴趣淡薄

由于部分教师一味的强调教学进度,而且整个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书本知识进行讲解,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感受到数学的快乐,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排斥数学课程。

(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很多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容易精力不集中,一万面原因可能是教师的数学教学方法不当,使数学课内容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总是无法集中精力,容易跑神。还有一方面原因是小学生自身原困,因为小学生年纪较小,根本无法长时间的集中精力达到全神贯注。

二、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拓宽教学资源,打造生活化课堂

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善于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各项资源,将课堂教学内容带入到实际生活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生活化教学应用时,首先,教师要充分考虑材料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既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能够带给学生一定的启发与启示,增强学生想象力,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其次,形象化教学时,要保证所选取的材料信息能够真实、准确反映出数学概念的原理和本质,不能出现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的情况,更不能出现信息不准确问题。最后,教师在选择生活化教学资料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循序渐进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所学知识与新知识建立联系,真正将高等数学知识体系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例如,我校齐红梅老师在数学实践活动课《预防近视眼》一课中,通过调查五年组学生近视眼的人数,收集、整理、分析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找到预防近视的方法,使学生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明确近视的严重性、危害性以及预防近视的紧迫性。最后,制定班级预防近视公约,严格遵守公约的同学将被评为“护眼小卫士”,每天督促学生按时做眼保健操,这节实践活动课不光有课堂上的组织。还有课前的调查,课后的干预是数学不单单存在于课堂上,更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了掌握统计方面的知识。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入课堂教学

课堂伊始的情境创设和活动,应体现一定的数学内涵和遵循教学目标。理想的情境是已有知识和经验的结合,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把数学学习引向深入。本环节重在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乐学,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因此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设计的问题既要切合实际,又要符合可接受性、探索性的原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乐于接受问题的挑战,从而激活学生思维,与新课内容进行有效衔接,适时提出本节课教学目标。例如:张杰老师在开课伊始便通过孩子们课间喜欢玩的“九井图”游戏作为切入点,采取PK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问题:“这个游戏还有一种新玩儿法,你们想玩儿吗?”引发学生观察思考,从而调动学生去猜测这新玩儿法是什么样的,以此引入新课,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何不将数学还原于生活中去呢!

情境式教学作为生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必须要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教材,将真实的案例引入课堂,帮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作用与功能。例如,我校李晓明老师在上《小小商店》这一课时,让学生扮演超市的收银员和顾客,通过购买物品来认识元、角、分等货币单位,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与了解,又能够从小培养学生节约的好习惯。

(三)借用生活化素材,自主学习新知识

本环节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时学生先自学书本上的主要内容,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绕产生的问题或问题串,各抒己见,形成信息的多向传递,充分发挥思维的共振效应,让学生扬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从而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了解学情,收集学生疑难信息,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作单独辅导,作为确定和修改后面的教学重难点的参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只有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如,何艳红老师在教学《有趣的测量》这一课时,利用学过的长度单位知识,带学生到操场上亲自去目测、步测、绳测、尺测等方法,估计测量旗杆有多高,操场一圈有多长,井盖的周长,足球门的高度等等。有一句话,狭窄的课堂里找不出高大的人格,那么我们就把课堂搬到操场或更远的地方,把孩子们带到生活中去。在活动中,锻炼孩子们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

(四)活动生活化,树立自信心

心理学中记忆的遗忘曲线是巩固练习的基本依据,所以合适的练习是必需的。巩固练习的难度、量和时间有一定梯度。教师根据自己对学情的调查了解,精心设计多种练习,巧妙点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精要小结,使所学知识明晰化,条理化,系统化。此外,本环节中,做好对学生的评价和检测,特别是对于进步较大、表现较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和鼓励是不可缺少的。如:在课堂上,当老师提出问题后,平时里成绩不是很好的小明同学不但能说出正确答案,而且还能清晰地将思维过程说的很有条理,老师感到十分惊喜,于是马上在全班提出表扬,孩子很高兴,在愉悦的气氛中上完了这节课。老师的表扬,给孩子自信,而自信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价值重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 结语

“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让数学生活化教学成为促进核心素养提升的桥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更利于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我们教师既有“教书育人”的使命,就必须完成以上任务,尊重学生的同时理解他们,并尽可能多地运用生活化数学的教学,在情境创设、游戏活动、教学方法改进与创新等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尽最大努力提高了教学质量,优化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这样一来,小学生才有机会成为高素质的人。相信,只要我们坚守心中的信念,一定会等到花儿开的那一天!


参考文献:

仇桂霞:《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与方法》理科爱好者

张小云《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考试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