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风机功能配置分析及性能要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2

智能风机功能配置分析及性能要求

赵伟

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 四川 德阳 618000

摘要:风机的性能优劣直接关系到一个风电项目投资价值所在。智能风机采用先进的感知、自我学习以及智能决策等技术,使其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思维”能力。基于国内外风电机组的发展方向,以及电网对风电场的要求,为实现提高风电场发电量,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对智能风机的深入研究越来越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智能风机功能配置及性能要求方面的有关内容,可供参阅。

关键词:智能风机;功能;配置;性能;要求


1功能的配置

智能风机的功能配置包括智能测风系统、智能监测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友好并网系统以及环境友好系统。智能风机深度感知是通过应用各种先进传感器对风机所处环境、自身状态的全方位、深层次感知,通过精准定位,为智能风机的管理和控制,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输入。智能风机对风速状态感知可通过智能测风系统实现,对大部件状态感知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实现。智能风机自我认知和控制基于深度感知的多维数据,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建立智能分析模型和控制策略,实现机组从自我识别、自我学习、自主控制到自主适应的过程。智能风机协同决策通过数据信息的共享,合理分配单机或风电场出力,实现风机之间、风电场间的互补。具备上述特征需具备智能控制系统,完成风机本身智能控制及风机之间的协调控制。智能风机针对生态、人居和电网等环境要求,通过分析感知信息和进行自身行为的预测,有效降低因机组噪声、光影闪变、叶轮转动等因素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同时从被动适应电网转换为主动支撑电网,实现对电网的友好性。


2性能要求

2.1智能测风系统

1)必须能测量风机前一定距离外的风速。2)必须能提供足够的信息量,能够测量多个距离的风速,有足够的采样频率,有先进的算法能够预测风吹到风轮时的风速。3)能输出每个距离原始激光测量数据、风轮面平均风速、风向、水平及垂直风速切变、风向切变以及湍流强度等。激光雷达技术传感器的性能在于测量距离、采样频率、测量精度。光束探测距离至少200m,采样频率至少4Hz,风速测量精度0.1m/s,风向测量精度0.5°。且测量用激光雷达必须有4光束或以上的光束,4光束激光雷达垂直半张角不易过大。

2.2智能监测系统

2.2.1机械振动状态监测系统

机械振动状态监测系统需要满足《风力发电机组振动状态监测导则》、《风力发电机组及其组件机械振动测量与评估》以及《风力发电机组振动状态评价导则》的要求。

2.2.3塔架状态监测系统

1)能够通过连续监测塔架倾角变化趋势,结合风机运行时的风速、功率、偏航角等,对塔架与机舱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在塔架倾斜角度超出标准时,可及时给出报警,避免因塔架及基础的故障造成风机主体结构的破坏。2)能够通过对横滚角的长期监测,结合风机运行时的叶片转速,对叶片的启动不平衡、质量不平衡状态进行评估。3)结合偏航角的变化,能够对塔架的弯曲变形、基础变形进行评估。4)通过测量塔架角度的变化,获取塔架姿态,评估塔架当前受力情况与机舱晃动位移情况。5)通过长期监测塔架的低频振动频率变化,提示风机转动时需要避开的共振频率。6)应可联动风机控制系统,对塔架异常晃动状态进行有效控制。塔架状态监测系统主要分析功能应包括:塔架倾角落点罗盘图,塔架固有频率分析,阶跃状态分析,塔架晃动加速度、位移、波形频谱分析,塔架轴心轨迹分析,特征趋势显示、分析。

2.2.4基础沉降监测系统

1)可在线连续监测风机基础沉降的状态量化指标。2)可在线连续监测基础在水平方向的不均匀沉降及塔架倾斜度。3)可提供基础监测报表数据的查询及趋势分析功能。

2.3智能控制系统

智能控制系统由自适应变桨控制、独立变桨控制、自学习偏航控制、尾流协调控制等构成。自适应变桨控制技术应采用自适应算法并持续自学习,并配合最佳增益自适应寻优,获取不同风况下的动态最佳桨距角,实现最大程度捕获风能的效果。同时结合叶片特性、风轮特性采用自适应补偿和独立变桨控制,根据风轮面内的叶片位置、转速、载荷信息,精准的智能修正每支叶片的运行角度,能够极大地降低各叶片间的不平衡载荷。独立变桨控制应针对检测到的不平衡载荷,通过一定算法,将不平衡载荷转换为桨角控制,在协同控制的基础上,加上桨角的独立信号控制的算法机制,从而使3个桨角在存在不平衡载荷的情况下可以以不同的角度进行控制,补偿不平衡载荷。独立变桨系统组成包括:1套可靠的载荷传感器及其配套接口设备,作为控制的输入,需要在叶根处增加载荷传感器、在轮毂内安装传感器的接口设备、在滑环内安装旋转编码器;1套可靠的变桨执行机构,作为实现降低载荷的关键执行机构。自学习偏航控制可采用神经网络等预测算法构建准确的风模型,并在实际运行中不断学习校正模型,从而实现风速风向的预测,基于预测的风向数据提前进行偏航控制的优化,自动调节偏航系统的灵敏度及相应的辅助系统,减少不必要的偏航误动作,或提前启动正确偏航动作,更为精准地对风。尾流协同控制可通过与相邻风机的信息共享,每台风机能够感知到自己的工作状态,也能依此判断出与相邻风机的相互影响,从而实现智能协调,通过主动尾流控制有效减少因尾流引起的折损,以提升全场发电量并降低总体疲劳载荷水平。

2.4友好并网系统

  1. 具备惯量支撑及一次调频能力;2)具备无功支撑及一次调压能力;3)具备更高的故障穿越能力;4)具备更宽的频率适应范围;5)具备更高的电能质量。风电场应具备一次调频功能,技术指标应满足《电力系统网源协调技术规范》的要求,风机响应精度、响应速度、响应命令时间间隔、响应滞后时间及通信速度需满足调频要求,并通过转子惯量及桨距控制,风机本身提供一定调频能力。为保证风电场电压稳定,在风电场稳态运行下,风机能提供33%的风电场装机容量的无功功率,且当系统处于低电压穿越时,风机最大能够提供100%的无功电流支撑。

2.5环境友好系统

风机在运行时产生机械噪音和气动噪音,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此智能风机需采取降噪措施:1)采用低噪音翼型、加装涡流发生器改善叶片边界层;2)加装尾缘锯齿;3)降低叶尖线速度;4)优化叶片气动外形设计;5)控制风机尾流扇区;6)添加阻尼装置、隔音装置。风机在功率曲线保证值下,根据IEC测试标准的噪声应为105dB。为减小风机运行时造成的光影污染,智能风机配置光影控制系统,依据风电场及机组所处地理位置、太阳高度、当前天气状况和机组运行工况等内外部信息,结合特定计算模型,动态预测光影的影响范围和闪烁频率。同时根据所保护的目标位置及可能的影响范围,实时改变机组的运行状态,调整偏航角度或调整机组叶片转速,以满足设定的光影闪变保护要求。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风机获取风速输入端至风机并网输出端,系统性地提出智能风机功能配置,实现了风机智能发电、主动预防、故障智能诊断、友好并网特性,并对各系统提出性能要求,希望能够提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焦绪国,杨秦敏,孙勇,等.基于有效风速估计与预测的风电机组自适应最大风能跟踪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9,36(03):372-382.

[2]邢晓坡.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风电叶片运行状态监测系统[J].天津科技,2018,45(09):77-83.

[3]应华东,何俊尉,何国栋,等.风电机组桨叶螺栓断裂失效原因分析[J].装备制造技术,2017(12):203-206.


作者介绍:

赵伟(1988.10.20);男,籍贯:湖北襄阳;汉族;大学本科;工程师;产品开发;智慧系统开发;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