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阅读”的种子,带领孩子走进“悦读”殿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2

播种“阅读”的种子,带领孩子走进“悦读”殿堂

卢耀珍

广西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广西 南宁 530012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语文课程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如何为儿童生活播下阅读的种子,带领他们走进悦读的殿堂呢?

一、建设书香校园,营造阅读氛围

古有孟母三迁之说,道出了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当人置身于书香四溢的环境时,自然就会浸润于书香之中。精心打造阅读环境,让教室成为图书室,校园变成图书馆,为学生创建阅读的乐园:教学楼楼道成了别具匠心的图书画廊拐角处、楼梯间成了学生喜爱的书吧。趣味十足的好书推介海报、别具匠心的图书画廊,让学生每天走进学校,踏上教学楼的楼梯,就好像漫步在图画书的长廊里。海报上推荐的书目、内容都精心选择:有面向低年级学生的绘本书,如玛格莉特·怀兹·布朗《逃家小兔》;有适合中高年级学生阅读的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如叶圣陶的《稻草人》;还有深受学生们喜欢的儿童文学大师的作品,如郑渊洁的《皮皮鲁与鲁西西》……好书推荐海报以极大的磁力吸引着学生:这是我最喜欢的《白雪公主》……”“那是我们班的共读书《列那狐的故事》……”“这是我刚读完的《淘气包马小跳》……”“那是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阅读环境的建设,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飘溢着浓郁书香。

二、增强阅读趣味,培养阅读习惯

(一)丰富阅读实践方式,增强阅读趣味。

通过开展绘本创编、名著动态阅读,经典人物秀、读写绘、我手绘家乡等丰富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读、做、写、绘、演等多样的实践中自然产生阅读的欲望,增强阅读的自觉性。再通过“图书漂流”、“阅读考级”、“阅读表演”、“邀请作家进校园”、“读书讲故事比赛”、“阅读闯关竞赛”、“图书跳蚤市场”等丰富有趣而又充满挑战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不知不觉爱上阅读。

(二)课外阅读课内化,促使阅读习惯的养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要重视阅读,努力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课外阅读课程化。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加课内阅读量,就要把课外阅读挤进课堂。利用我们自主研发的“晨诵课程”“好书推介课程”“乡土拓展课程”“乡土绘本”等,在每天的诵读时间,师生一起伴着美妙的音乐,亮出最美的声音,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领略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精华。每周的静心阅读课,师生一起按照阅读推荐书目进行。鼓励学生每天坚持半小时课外阅读。老师不定期组织阅读分享课,聊书课等,让学生在阅读、分享和交流中享受阅读带来的精神享受,体悟阅读的愉悦,促使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研究阅读策略,指导阅读方法

阅读是有层次的,渐进的。从简单到复杂依此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不同的阅读层次对应不同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掌握阅读方法和策略是生成阅读力的关键。

(一)教给阅读方法,完成基础阅读。

“这本书究竟讲了什么”这就是基础阅读层次解决的问题。默读即是不出声的朗读,是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阅读方法。默读的重点是“边读边想”,是解决“这本书究竟讲了什么”的最好方法。略读、跳读都是快速阅读的方法,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抓住读物的基本信息,了解大概内容。儿童掌握了默读、略读、跳读的方法后,就能抓住读物的主题,获悉各部分的主要内容,顺利完成基础阅读。

(二)是指导阅读策略,达成检视阅读。

“作者通过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这就是检视阅读层次解决的问题。我们主要通过以下策略实现检视阅读。

1.故事手掌策略:主要用于指导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在文本整体阅读后,让学生借助手掌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等信息进行总结复述。大拇指代表故事发生的时间,食指代表地点,中指代表人物,无名指代表事件,小指则代表阅读的收获感受。学生在复述故事时伸出手掌,就可以进行有序讲述,既加深对文本的内化理解又提高表达的有序性和完整性。

2.思维导图策略:主要用于指导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关注焦点和已有的读写经验、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等,自由运用多形式的构图呈现自己的阅读理解。可以是文本内容,也可以是文本写作思路、结构特点,还可以是文本的写作方法。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个性化呈现。图文并茂,形式活泼的思维导图,能激发学生的主动阅读。

3.预测与推论策略:预测就是利用已读过的内容推断文章接下来将发生的事情,发展的结局,并通过阅读后面的内容来加以印证和肯定。推论则是阅读者根据已有经验和文本信息作推断,形成合理的判断或结论。如:老师和三年级的同学们共读《洋葱头历险记》这本书时,就运用了预测和推论的阅读策略:开始,预测:猜猜这本书会是讲什么故事呢?(这个猜测是有根据的:观察封面图、封底图和标题。)关注封面,引导观察:插图的中间是?周围有?从他们的表情,你可以猜到?当聊到扣人心弦的一节《第二十四章:洋葱头失去了一切希望》。规定学生看完面临危险这个部分就不准往下看了,在最关键的地方被强行刹车,学生的胃口被吊了起来。洋葱头真的失去一切希望了吗?他会找到办法解决送信的问题吗?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和后面历险的章节推论出这次脱险的经过,学生兴趣大增。

4.整合资讯策略:指通过成分提示(主角、情节等)、找出主题、回忆重要事实与细节、理清顺序等方式,指导学生学会梳理故事的重点,凸显主干。例如,引导学生阅读绘本《晴朗的一天》。读完后,让他们与熟悉的《狼来了》故事进行对比。

《狼来了》:放羊娃骗人说狼来了——放羊娃继续骗人——狼真的来了,但人们不再相信——放羊娃被狼咬死

《晴朗的一天》:611dcffb2a419_html_f805bdba6b529c0e.png

通过对比,学生会发现:《狼来了》的故事是“直直的”,一路向前发展,结尾不再“回来”;《晴朗的一天》却是“圆圆的”,故事由“尾巴”开始,转一圈,又回到了“尾巴”上,头尾串起来了。这样的故事结构连锁重复,环环相扣。学生阅读后不仅能感受到故事的好玩有趣,又能得到思维的锻炼。

5.视觉化策略:读者根据文字讲述的动作、人物、场景等信息在脑中描绘出形象可感的画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运用视觉化策略,在阅读中经常可以这样提问: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场景)?你能描述一下你所感觉到的吗?让学生在脑海中展现画面,再通过语言描绘画面,在发展想象能力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发展阅读能力,实现分析阅读。

阅读一本书,仅仅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还要产生自己的想法。联系、问题、画面、推断、改观五大阅读能力,引导儿童在分析、鉴别、整理过程中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一是提问能力,主要教会儿童向书本提问题的能力,培养儿童的好奇心。二是联系能力,在阅读中帮助学生从书本的故事联系到自己的生活。三是推断能力,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把书本上没有文字记载的地方,通过自己的猜测,推断出更多的信息。或者根据书中的文字、图片等推断出书中没有写出来的内容。四是画面能力,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用五种感官去参与画面设计,用自己的想象在心里制作电影。五是改观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时,通过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确定这本书怎样改变了他们。

阅读,能改变孩子的生命状态,让不喜欢学校、不喜欢课堂的孩子每天欢天喜地地进入校园 ,对课堂充满了期待 ;阅读,能给孩子们多彩的童年,让他们获得童年应该得到的童趣;阅读,能让孩子们的生命得到文化的滋养,使一个个生命从此变得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