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羊尖中学 江苏 无锡 214107
摘要: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们不懈追求的目标。本文从科学采用探究法展开教学、巧妙利用图像法分析数据两方面阐述了在“物质的密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有效课堂、探究教学、图像法
正文:
有效课堂教学是教师在充分备课、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考虑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以最大幅度提高课程实施的效益。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物理教师执行课堂教学的能力,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加速物理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物理教研组先后开展了“三品课堂”、“人情味课堂”、“三动课堂”教学研讨以及“营造探究型课堂”展示活动等,多次活动下来,总感觉我们有很多地方还需要努力改进,我们距离高效课堂教学还是很遥远,平时的课堂教学要切实追求有效性。本人就研讨活动中“物质的密度”听课及自身上课后谈谈自己的想法。
2月1日,我校物理教师谢才仁在教研组内开课研讨“物质的密度”,教学思路大致如下:先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长方体的体积”,在学生回答出长方体体积公式“V=abc”后,直接摆出本节课的探究内容“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何关系?”之后让学生猜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谢老师在教学时,设法引导学生猜想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关系,接着教师出示大小不等的长方体玻璃片、铁片以及铝片(每实验桌均放三块大小不等的长方体物块,且为同种物质),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分别测出质量与长、宽、厚,计算体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并进行数据分析,从而验证“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同时得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最后引出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单位换算等。由于在学生猜想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关系,以及体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的计算上费时太多,在引出密度的概念后教学就比较仓促,学生基本上失去了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后面都是教师讲授,这样在教学的有效性上就大打折扣。反思以上教学,本人通过教学尝试在操作上作了以下两方面的改进:
一、科学采用探究法实施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的教学
物理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改变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主式、合作式和探索式的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经历象“科学家”一样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从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综合能力的教学活动。因此,物理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探究式教学,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关于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的教学,虽然苏科版教材编排上是回顾上一节测量一个回形针、二十个回形针以及四十个回形针的质量,根据每个回形针的体积相等,直接猜想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然后提出其他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是否也满足这种关系呢?但我觉得教学时完全没有这个必要,这样会使得本身的探究性实验演变成了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我在教学尝试中采用的思路是: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课桌和椅子,思考所含木材的多少及体积大小关系,得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定性关系“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然后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是否存在某种定量关系呢?”之后开始分组实验,展开质量与体积的测量,进行探究性实验过程,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实施下来,发现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探究性实验是相对于验证性实验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与之对应的学习是开始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归结于问题。学生通过搜集、查阅大量的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最后自主将问题解决。探究性实验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活动,主张学生自主地去获取知识,它不仅强调获得实验结果和亲自经历实验过程的统一,而且更加注重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既然教材标题是“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依照新课标的本意,就应该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我们教师就该给学生一个探究的舞台,让学生去自主发挥。
二、巧妙利用图像法进行物质质量与体积数据的分析
物理与数学紧密相关,两种学科相互渗透,所谓数理不分家,指的就是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适当运用数学方法,可以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以及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从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图像法就是利用数学中各种函数的图像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用图像可以协助建立物理规律,还可以用图像来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图像的直观性,把物理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如线性等函数关系可以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本节课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定量关系活动中,我尝试采用了教材后“WWW第2题”的方案,在学生测出同种物质不同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后,我没有要求学生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而是要求学生在导学案(导学案上有印好的坐标系)上描出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各个点,然后连成平滑的曲线,继而观察分析图像寻找规律,得出质量与体积的线性函数关系,这样很轻易就探究出质量与体积的正比关系,根据几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也很容易分析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这种使用图像法分析质量与体积的定量关系,不仅形象、直观,而且使实验数据得到简化,虽然一般情况下,学生习惯运用代数法处理数据,但实际使用图像法后就更简明、直观,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因此,恰当的时候我们还是应多采用图像法进行分析解决物理问题。
课改实验是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恩曼所说:“我们的责任是给未来的人们一双没有镣铐的双手。”物理教学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重视方法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当前形势下,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课本,灵活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也使教师在促进学生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找到自身的价值,实现师生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走进新课程丛书之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