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核工业卫生学校 湖南衡阳 421002
《三国演义》中的主人公刘备,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玄孙。帝室之胄,为汉室宗亲,可谓出身名门。他之所以能成就大业,除了他出身独特这一客观因素外,还与他独特的性格品质密切相关。
一、素有大志,“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大器晚成。
“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少年时师事名家郑玄、卢植,师从名家,从小就受到了优质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在刘表处寄居时,因久不骑马征战而致腿长肥肉,于是为“日月蹉跎”、“功业不建”而深感自责,并“乘着酒兴”,向刘表坦露大志:“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后来又向诸葛亮表明大志:要拯救倾颓的汉室,“伸大义于天下”。他身为大汉宗亲,在后来与曹操对战中,义正辞严地声讨对方,理直气壮地宣布自己是“奉诏讨贼”。
二、“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礼贤下士,得人才之心,连曹操都佩服他:“惜乎贤士归于刘备!”
1、人际情谊与政治礼仪相融合
刘备与关羽、张飞三人之间奠定了一种以义为核心的人际关系乃至政治关系基础:他们在张飞庄后“花开正盛”的桃园三结义,从此奠定了志同道合的兄弟之情、生死友谊和政治关系雏形,三人“食则同桌,寝则同床”,但在公共场合却颇讲规矩,“关、张侍立,终日不倦”,可见公私有别,情义与原则清楚,人性与规矩结合。
2、兄弟情义薄云天
为了兄弟情义,刘备甚至也会徇情枉法,把纪律和原则都放其次。因为在他眼里,兄弟情义大于天。当张飞纵酒后失徐州后,众皆失色。他却不在乎这个损失,而是说:“得何足喜,失何足忧!”
当得知关羽被害之事时,刘备说“孤与云长,誓同生死;彼若有失,孤岂能独生耶!”并哭道:“云长有失,孤断不独生!孤来日自提一军去救云长!”当确信关羽被害后,“大叫一声,昏绝于地”,表示自己不能“独享富贵”;“一日哭绝三五次,三日水浆不进,只是痛哭,泪湿衣襟,斑斑成血”;还表示自己与东吴“誓不同日月”!立即“提兵问罪于吴,以雪吾恨!”还“传旨川中大小将士,尽皆挂孝”,并“亲出南门招魂祭奠,号哭终日”。刘备的这些言行足以表明他与关羽间情义之深厚!
刘备欲除掉害死关公父子的刘封和孟达。刘封战败后,刘备终于斩之,以报杀关公之仇。当他即皇帝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起倾国之兵,剪伐东吴,生擒逆贼,以雪此恨!”甚至不顾赵云和孔明等多人劝阻,仍起兵七十五万,出师进攻东吴。还一反常态,连投降请罪的人也不放过。在御营中设关公灵位,亲捧马忠首级祭祀,并亲自用刀剐降将糜芳、傅士仁,“以祭关公”;还答应张苞要“削平江南,杀尽吴狗,亲自把仇人剁成肉酱,以祭其父。当东吴献了杀害张飞的二人之首级,并上表求和后,刘备仍“怒气不息,定要灭吴”。
3、敬爱英雄,得英雄扶持;敬重人才,得人才力助。
首先得到张世平、苏双二客商援助和官方支持,于是能置办武器和拉队伍,并加入了官方队伍以壮大自己的力量。
初次见赵云时,“便有不舍之心”;第二次见赵云时,一见如故,使赵云从此生死相随,“大悦平生,虽肝脏涂地,无恨矣”。在与曹操的对战中,当刘备在被围得“两头无路”的危难时刻,是赵云救之于死地。赵云从之于患难,永不离弃。
其次刘备还敬重荆州之主刘表。他兵败投附刘表时,“见表,执礼甚恭”,“表亦相待甚厚”。
他还得到伊籍救助。荆州幕宾伊籍劝刘备不要骑缴获的的卢马,否则妨主;伊籍深夜到他的馆舍告知蔡瑁欲害他的消息,“催促玄德速速起身”,从而救了他一命;在刘表请他到襄阳赴宴的“鸿门宴”上,伊籍巧妙地通知他离席更衣,从而又逃过一死。在刘表手下的紧急追赶过程中,他拼命奔逃,却被檀溪阻断去路,所骑的卢马“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跃三丈,飞上西岸”,从而又使他逃过一劫。
他还得到水镜先生的指点和徐庶的谋划。得到谋士徐庶,并礼待之,使徐庶为其作军师,即使身在曹营,心也向着刘备。后徐庶还乘曹操派他去招降刘备之机,向刘备说出曹方敌情,并表示“身虽在彼,誓不为设一谋”。刘备不忍与徐庶离别,要“远循山林”,要砍光阻挡他视线的林木,足见他对徐庶的敬重与渴求。
刘备求才若渴,敬重人才。终得诸葛亮并“以师礼待之”。“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几次三番去请诸葛亮出山都无果。这使张飞很不耐烦,态度急躁粗暴,只想速回,甚至连关公都嫌刘备“其礼太过”。而刘备在与诸葛亮见面前早已“立候多时”,他不仅三顾茅庐,还哭着哀求,“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他亲自会见苦役犯彭漾,并拜之为幕宾,采用其建议,防止了敌人决涪江淹汉军的大事故,从而使魏延、黄忠军马幸免于难。
他在与张任交战中,张飞越过“山路险阻”,“长驱大进”,与老将严颜提前到位救了刘备一命。当从张飞口中得知“于路关隘四十五处,并不曾费分毫之力,皆出老将严颜之功”时,刘备感谢严颜并“脱身上黄金锁子甲以赐之”。
当众将领因愤怒欲往杀闭门不出的黄权、刘巴时,刘备慌忙传令说:“如有害此二人者,灭其三族”!并亲自登门,请二人出仕辅佐。
他爱马超英勇,但不施谲诈而是以仁义待之,终于想方设法得到了这名勇将。
当黄忠斩了夏候渊向刘备献功时,刘备大喜,加黄忠为征西大将军,并设宴庆贺。赵云占了曹寨,刘备欣然称赞赵云“一身都是胆”,称他是“虎威将军”,“大劳将士,欢宴至晚”。
他重用投降的曹军将领王平,命他为“偏将军”,并高兴地说:“孤得王子均,取汉中无疑矣”。
三、有仁爱之心,“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是个讲信义的“仁慈的人”。
刘备虽救了董卓,却被董卓轻视,当张飞气不过要杀董卓时,却被刘备放过。这是刘备的宽容。在围攻黄巾军据守的宛城时,刘备主张招降纳顺。还有就是他不杀想收受贿赂的督邮。这些都是“性宽和”的表现。
再就是刘备讲信义。不论借得军队与否,都“必然亲至”去救陶谦,以践行自己对孔融的承诺。他为人厚道。三番五次地拒接陶谦让出的徐州相位。不忍乘危夺刘表荆州,推却刘表死后交付荆州之托,并在诸葛亮要他乘刘表病危夺取荆州以作安身之地时,他宁死不这样做,而是说:“吾宁死,不忍作负义之事”。
他“心胸忒好”。不忘对方功劳,收留前来投靠的吕布;不杀投降曹操的宋忠;不顾关羽不满(关羽怕“后必生乱”),认刘泌的外甥寇封为义子,认为“吾待之如子,彼必事吾如父”。为了防徐庶助曹攻刘,有人劝刘备“切勿放去”徐庶到曹操那边,好让曹操“必斩其母”,从而达到让徐庶“为母报仇,力攻曹操”之目的。但这一计谋遭到了刘备的强烈反对,他说:“不可。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
他不顾关羽恐东吴设圈套的顾虑和当心,而是以大局为重,不猜忌,决定前往江东会盟。赤壁之战期间,去东吴协助周瑜作战的军师孔明,在“东南风起多时”仍未回来,刘备“心甚忧”。而当孔明终于让关羽办好手续去华容道“把一个最紧要的隘口”时,刘备当心关羽会因为义而违纪,因违纪而被问斩,他于是就违反规定为关羽说情。
当他从东吴胜利逃出虎口时,“蓦然想起在吴繁华之事,不觉凄然泪下”。
当孔明气死周瑜并要求“往江东走一遭”,借吊丧之机“寻贤士佐助主公”时,刘备担心“吴中将士加害于先生”,他的仁爱之心总让他及时为朋友考虑。
在进攻西川行军途中,军师庞统所骑之马失前蹄把庞统掀了下来,刘备跳下马亲自为他稳住受惊之马,并关心庞统安危,为求万无一失,把自己所骑之马换给庞统,而自己却骑统之劣马。此举令庞统“深感主公厚恩,虽万死亦不能报也”。后面在得知庞统“被乱箭射死”后,“望西痛哭不自已,遥为招魂设祭”。
他接受被围得走投无路的吴兰、雷铜投降,并为愿降的吴懿“亲解其缚”,赏赐投降的刘璋部将卓膺。不忍杀宁死不降的张任,并为其“感叹不已”。
在进兵攻取绵竹的过程中,对“下马卸甲投降”的刘璋部下李严“待之甚厚”,并通过李严招降了费观。
战争中关心张飞:张飞战马岱时,刘备恐他性躁,随后赶去帮忙。
“亲自接入”来降的马超与李恢,“待以上宾之礼”,使李恢为己所用,招降马超。
“出塞迎接”“决计投降”的刘璋,握手流涕曰:“非吾不行仁义,奈势不得而也”!
领益州牧后,“尽皆重赏”“所降文武”。
刘备还是个谦和之人。众将推尊刘备为帝,孔明将之意告知刘备,刘备大感惊讶,不敢为帝,认为那样是反汉,连做汉中王他都认为要“得天子明诏”。在“再三推辞不过”后,才做了“汉中王”,并不忘修表章报天子。法正劝刘备纳刘瑁遗孀吴氏为妃,刘备认为刘瑁为之同宗,“于理不可”,经法正再三劝,才纳了吴氏为王妃。闻知汉帝被害,曹丕自立为大魏皇帝,孔明等大小官员也欲立刘备为帝,以“继汉统”,他却死活不肯,认为那样是“篡窃”,是“逆贼”,是“不忠不义”之人。后经孔明使计装病,才诱使他即皇帝位。可等他登坛致祭完后,却仍再三推辞:“备无才德,请择有才德者受之”。
刘备被东吴陆逊打败,退回白帝城。得知部将黄权被隔,不得已而降魏,他认为是自己对不起黄权,因此未采纳臣子杀黄权家属之建议,而是不予追究,“仍给禄米以养之。”
四、有智谋有见识
1、有智谋
刘备识破曹操借他杀吕布的阴谋,不上曹操的当。
当袁绍因怀疑刘备手下关羽杀了他的猛将颜良而欲迁怒于刘备并要杀刘备时,刘备从容不迫进行申辩:“天下同貌者不少,岂赤面长须之人即为关某也?”从而免去一祸。当袁绍因证实刘备手下关羽又杀了他一员大将文丑而终于要斩刘备时,刘备再次从容申诉:曹操忌恨刘备,故特使云长斩将,以达到借袁绍之手杀刘备之目的。从而解除了袁绍的杀心。
刘备向关羽写信,愿献出身体以成全关羽功绩,以退为进,赢得了关羽忠心耿耿、死心蹋地的追随。刘表长子刘琦不为继母所容,性命危在旦夕,向刘备求救。刘备教他向孔明求教,并为了配合刘琦而推说腹痛,要孔明回拜刘琦,从而使刘琦终能得孔明之救。
刘备与孔明合作对付周瑜,巧设夺南郡之谋。
为了巩固他和孙夫人的感情,使其更信任自己并利用她保护自己从而全身远祸,刘备要求夫人撤走武装侍婢,并“又将金帛散给侍婢,以买其心”。
刘备以回荆州祭祀宗祖为借口,巧装可怜和为难,实诉心腹之后,告之婚姻实情,以死相请,从而赢得孙夫人同情、信任、配合与协助,并使之“顺刘备,同心而去”,一同私奔回荆州,终于金蝉脱壳,虎口脱险。途中仍用计谋:
诉实情――以求理解,从而得孙夫人之庇护。
请愿死――以求同情,从而解除徐盛、丁奉之追截。
再问计――以求救助,从而解除陈武、潘璋之追截。
刘备为救东吴,采用孔明计谋,联合马超,共破曹操。
当吴国鲁肃来讨还荆州时,“玄德闻言,掩面大哭”,以退为进,搏得鲁肃同情并回东吴为之申诉“烦恼情节”,从而达到拖而不还荆州的目的。
刘备配合孔明在来讨还荆州的孔明兄诸葛瑾前演戏,唱黑脸:不仅不还荆州,反而以孙权暗中将其妹取回东吴为借口,要“大起川兵,杀下江南”,以报其恨;并用拖延战术,说什么等取了东川、汉中再还荆州,哄骗诸葛瑾回吴。
在与曹彰对战中,刘封和孟达都要争着去,面对这种情况,刘备说:“二人同去,看谁成功”。以激励法鼓励将士勇立战功。
2、有见识
曹操召袁谭不至,于是攻打袁谭。谭向刘表求救,刘备建议刘表不救,“只养兵自守”家门,并作书劝袁氏兄弟,“以和解为名”,婉词谢绝。为刘表解家事之愁,力主不能“废长立幼”。他还指出,张飞在长坂桥一人独挡百万曹军时,不该折断桥梁,而应该保留此桥以为疑兵,使曹不敢追。
在与张合相持过程中,张飞终日饮酒,刘备得知是败张合之计后,主张不可骄傲麻痹,并派魏延助战。
欲除掉害死关公父子的刘封和孟达,刘备采纳了孔明的建议:先升职,后“调虎离山”再除之。后当知道孟达叛变时,又采用孔明建议:令刘封进攻孟达,“二虎相并”,以绝两害。
五、主张“以人为本”,爱民,得民心。
刘备杀掉“纵兵掠民”的吕布手下韩暹、杨奉二人,为民除害。
刘备在兵败逃亡途中,老百姓“争进饮食”,猎户刘安甚至“杀其妻以食之”,足见刘备得民心之深;在被曹军打败“狼狈而奔”的逃难中,老百姓闻名而“奉献羊酒”。
连徐庶之母都盛赞刘备之德:“屈身下士,恭己待人,仁声素著,世之黄童、白叟、牧子、樵夫皆知其名:真当世之英雄也。”
在曹操攻打樊城时,刘备不仅为百姓遭战火之难而悲痛并不忍弃百姓于不顾,而且还始终与百姓一同撤退,百姓也愿意冒死相随。
刘备还采纳赵云建议,把成都有名田宅归还给百姓。
六、不足之处
在曹操攻打樊城时,为百姓遭战火之难而悲痛并不忍弃百姓于不顾,始终与百姓一同撤退,百姓也愿意冒死相随。在此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刘备“作秀”过度的一面,他大恸曰:“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吾何生哉!”
作秀过度的另一面:为收买赵云之心而甩阿斗:“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也有其以貌取人的一面。孔明推荐的人才庞统去刘备那应聘时,因长揖不拜和貌陋而被他等闲安置去耒阳当了“县宰”,“屈待大贤”。后了解实情后,才“下阶请罪”,并委之以重用(副军师中郎将)。
作者简介:蒋晓飞(1965-),男,汉族,湖南衡阳,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核工业卫生学校,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正高级讲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及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