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中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3
/ 2

不合格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中的探讨

宋丹丹 黑龙江省鸡东县人民医院,邮编 158200

摘要:目的:对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200份血液样本为对象,按管理方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不合格血液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液报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则为70.00%,组间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采集中加强质量管理控制,可提升血液标本检验质量水平,为疾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不合格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临床结果;分析;探讨

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中血液标本采集作为一项关键的缓解,标本的合格率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1]。为了提升检验结果准确率,还应采取有效的质量管理手段,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2]。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将对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集的200个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按质量控制方法将所有样本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质量管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取血液质量管理,分别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选择最佳的质量管理方式,为血液的质量安全提供重要保障,为患者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

观察组采取血液质量管理:

对患者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采血管进行采血,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运送[3],并利用日本sysmex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法国ABX pentraDF12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液标本质量科学评价,对标本不合格原因向护士长及时反馈[4-5]。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将数据进行录入,然后再将数据转化为SPSS16.0数据库,以“(n/%),X2”代表文中相关计数资料,以“t,(611608fadff73_html_74008b6936a67841.gif ±s)”检验文中相关计量资料,对照实施前后相关信息,若结果表现出显著性的特征,则表明(P<0.05)。

  1. 结果

    1. 两组管理效果比较

经实验结果表明,两组采取不同方法后均呈现出显著的差异,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则为70.00%,组间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一:观察组与对照组管理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100

50(50.00)

40(40.0)

10(10.00)

90(90.00)

对照组

100

40(40.00)

30(30.0)

30(30.00)

70(70.00)

2.2两组满意度比较

比较两组满意度,观察组总满意度高达92.00%;对照组总满意度为65.00%,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

表二:两组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

100

45(45.00)

47(47.00)

8(8.00)

92(92.00)

对照组

100

40(40.0)

25(25.00)

35(35.00)

65(65.00)

2.3比较两组血液报废率

表三:比较两组血液报废率

组别

例数

报废

报废率

观察组

100

5

5.00%

对照组

100

25

25.00%

2.4比较溶血标本与正常标本

详情如下:

表四:溶血标本与正常标本比较

项目

正常参考值

溶血标本平均值

137.00±0.00

131.50±325a

4.30±0.00

8.67±0.36a

102.00±0.0

115.01±10.25a

尿酸

200.5±0.00

104.68±20.31a

2.5比较两组血液不合格发生率

两组血液不合格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中延时送检1例、标签不当2例、溶血1例,发生率仅为4.00%;对照组中延时送检5例、标签不当7例、溶血8例,发生率仅为20.00%,组间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比较两组血液不合格发生率

组别

例数

延时送检

标签不当

溶血

发生率

观察组

100

1

2

1

4.00%

对照组

100

5

7

8

20.00%

3讨论

就目前来看,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诸多,主要表现在:延时送检、标签不当、溶血等方面[6],从一方面来看,夜班护士采血过早未及时通知护理人员送检,或遗忘,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此外,部分护士人员因粗心导致标签贴错,引发诸多风险事件发生;溶血的发生集中在诸多方面,包括:护士操作不规范;采血管与针头质量不合格。

为提高血液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还应加强有效的管理力度,检验科室应与临床科室增强有效的沟通,并对采血护士进行技术指导,在采集标本时根据医嘱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确保信息无误。另外,医院还应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提升其操作水平,在采集血液标本时应确保操作有序,保证标本的质量。为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医院应对其定期考核,促使其技术的全面提升。总的来说,在血液采集过程加强质量控制,有利于操作规程的科学完善,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为临床疾病提供科学的依据。

比较两组血液不合格发生率,观察组发生率仅为4.00%;对照组发生率仅为20.00%,组间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在血液采集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管理,可促进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提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琪.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原因及处理对策[J].名医,2019(09):129.

[2]孙笑语.不合格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中的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6):197-198.

[3]沈丽丽.不合格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中的分析与探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28(10):1179-1180.

[4]杨毓.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和对策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08):252-253.

[5]尹玲.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2015,36(03):85-86.

[6]方斐.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的原因及补救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12):1333-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