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应用多层螺旋CT技术在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3
/ 2


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应用多层螺旋 CT技术在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效果观察

欧阳伟桐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多层螺旋CT技术应用的临床价值以及鉴别诊断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理诊断确诊为该疾病。再对所有患者进行X线扫描诊断以及多层螺旋CT技术的诊断,以X线扫描诊断结果为对照组,以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结果为观察组,分析多层螺旋CT技术在该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疾病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短毛刺征、棘突征、空泡征、细支气管气象、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分叶征等征象的显示中,均为观察组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多层螺旋CT技术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有效观察到病灶的形态、部位。

【关键词】早期周围型小肺癌;多层螺旋CT技术;X线扫描;临床诊断

多层螺旋CT技术是目前临床对肺部疾病进行诊断的高应用率方式,该诊断方式具有疾病检出率高,操作简单的优势,本文旨在探究将该诊断方式应用于本疾病中能够有效检出疾病[1],特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该疾病患者68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并做本次汇总。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理诊断确诊为该疾病。再对所有患者进行X线扫描诊断以及多层螺旋CT技术的诊断,以X线扫描诊断结果为对照组,以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结果为观察组。6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范围为24岁~58岁,平均年龄在(39.09±1.98)岁。经过统计学处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等均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治疗同意书。

纳入标准[2]:(1)患者存在咯血、咳痰、咳嗽等临床症状,并均已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该疾病;(2)积极配合研究者。

排除标准[3]:(1)合并胆管癌、淋巴瘤、白血病、肝癌、胃癌等肿瘤性疾病者;(2)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3)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患者;(4)合并心包积液、心肌梗死等需抢救治疗者;(5)合并呼吸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6)合并精神疾病障碍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扫描诊断以及多层螺旋CT技术的诊断。

其中X线扫描是让患者保持站立位,对患者的正位侧位片进行拍摄,对获得数据进行记录。

多层螺旋CT技术是让患者躺平,上举患者的双臂,并让双臂高过头部,通过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 128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平扫,再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扫描过程中叮嘱患者屏住呼吸,对患者的整个肺部进行扫描。扫描层厚与层距分别为1mm,扫描范围为肺尖转向膈肌。通过薄层靶模式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扫描。再通过高压注射器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即注射70~80ml的碘帕醇注射液(生产厂家:上海博莱科信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3385),注射速度为每秒3.5~4.0ml。再对数据进行薄层处理,向影像工作站进行数据传输。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对周围型小肺癌的检出率情况。

对比两组对肺癌征象(短毛刺征、棘突征、空泡征、细支气管气象、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分叶征)的显示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对本研究内所涉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算,采用χ2检验进行样本率的比较,用“6116051b3f2a3_html_8b35d40147f1b802.gif ”表示正态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 < 0.05表示。

2 结果

2.1两组对疾病检出率对比分析

观察组的疾病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对疾病检出率对比分析 [n(%)]

组别

例数

疾病检出率

对照组

68

58(85.29)

观察组

68

67(98.53)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疾病征象显示情况

两组对短毛刺征、棘突征、空泡征、细支气管气象、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分叶征等征象的显示中,均为观察组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肺癌征象显示情况 [n(%)]

危险因素

对照组

观察组

P值

短毛刺征

53(77.94)

65(95.59)

P<0.05

棘突征

35(51.47)

67(98.53)

P<0.05

空泡征

37(54.41)

65(95.59)

P<0.05

细支气管气象

37(54.41)

64(94.12)

P<0.05

胸膜凹陷征

44(64.71)

65(95.59)

P<0.05

血管集束征

42(61.76)

66(97.06)

P<0.05

分叶征

35(51.47)

67(98.53)

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周围型小肺癌属于肺部肿瘤中的常见疾病,以三级支气管以下与细支气管以上为主要患病部位,瘤体体积较小[4]。该疾病患者早期患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故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为中晚期,治疗难度较大,且预后不佳。故早期对疾病的诊断尤为重要。现为探究何种诊断方式能够对疾病进行早期检出,特做此研究。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的疾病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短毛刺征、棘突征、空泡征、细支气管气象、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分叶征等征象的显示中,均为观察组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了,多层螺旋CT技术的应用价值显著。究其原因,多层螺旋CT技术在该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能够在任何矩阵、间距以及层厚范围内开展增强扫描,且不限层数的进行重建,能够将病灶内部情况有效展现[5];(2)薄层扫描效果佳,对于微小病灶能够有效被发现,同时对病灶内有无空洞情况得以展现,病灶内部密度也能得到分析,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6];(3)通过骨算法能够重建患者的最大病灶 CT值,使图像对比度增加,使患者的肺内组织能够被细致的观察到,进而使组织密度差异得以有效反映。

综上所述,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多层螺旋CT技术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霞.多排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3):67.

[2] 李建平.多排螺旋CT技术对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应用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2):72-73.

[3] 秦笑乙.64排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6):138-139.

[4] 和秀英.低剂量CT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3):524-525.

[5] 卢小文.螺旋CT在体检人群早期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91-92.

[6] 熊健,罗巧云,钟美花.螺旋CT在体检人群早期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当代医学,2019,25(31):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