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武威医学科学研究院) 甘肃武威 733000
【摘要】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9月~2020年12月接收的脑出血患者102例,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护理常规开展,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FMA、AD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FMA、ADL评分,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后,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最大限度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出血;护理;临床护理路径
脑出血的发生原因为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发病后症状表现为嗜睡、昏迷、呕吐等,确诊后临床治疗需及时开展,且要开展合理的护理,减少偏瘫、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然而常规护理措施缺乏全面性和针对性,导致护理效果并不理想。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提出诸多新型护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即为其中一种,此模式以患者病情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科学性的护理方案,并按照时间顺序开展护理,促进护理流程化、规范化进一步升高,继而将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提供给患者[1]。本院护理脑出血患者时即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取得较理想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年9月~2020年12月接收的脑出血患者102例,男56例,女46例;年龄45~81岁,平均(58.6±6.4)岁;出血部位:小脑28例,丘脑26例,脑叶25例,基底层区22例。纳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2)经CT等检查确诊;(3)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脑出血由外伤引起;(2)凝血功能障碍;(3)重要脏器功能严重不全。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常规开展,包含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指导用药等;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方法如下:
(1)制定护理方案:首先组建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成员为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同时在护理方案中纳入功能锻炼方法等;护理方案执行过程中,要及时更新护理内容,对不合理之处做出改善,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提高;培训定期开展,使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不断升高。
(2)实施护理方案:①入院时:评估病情,指导家属办理入院手续;多沟通患者及家属,对其病情做出全面的了解,奠定临床护理路径有效实施的基础;介绍科室及病房环境,告知护士站位置,嘱咐其有需要时可到护士站询问,消除陌生感。②住院中:健康教育全程开展,并根据患者认知水平选择适当的宣教方式,包含介绍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常见并发症及后遗症等,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更加了解,并能以良好心态面对;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心理状况开展,例如担忧预后者,可介绍既往成功治疗病例,增强治疗信心,患者提出疑问时耐心解答,促进负面情绪缓解;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除保证清淡、易消化外,还要保证营养充足,生冷食品、刺激性食品、高胆固醇食物禁止食用;指导患者尽早开展功能锻炼,使功能障碍程度最大化减轻。③出院后:出院前1d,将健康手册发放给患者,详细告知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及复查时间,嘱咐其出院后仍然要坚持功能锻炼。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护理前、护理后评价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均为分数越高表示效果越好;调查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利用t和 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FMA、ADL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FMA、AD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FMA、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组别(n=51) | FMA | ADL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 | 16.3±6.8 | 71.4±10.6* | 14.3±8.9 | 67.4±12.1* |
对照组 | 16.8±6.5 | 53.3±10.4 | 14.6±8.5 | 51.9±12.2 |
2.2护理总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51例中,非常满意26例,基本满意22例,不满意3例,总满意率94.1%(48/51);对照组51例中,非常满意22例,基本满意19例,不满意10例,总满意率80.4%(41/51)。经比较,两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脑出血属于脑血管疾病,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致残率及致死率均非常高,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临床治疗脑出血患者时,及时是治疗关键,同时护理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不过常规护理模式下护理工作多遵照医嘱开展,系统性的护理计划无法有效行程,护理质量及水平难以保障,最终导致护理效果也并不理想[2]。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整体护理模式,横跨多种学科,具备综合性的特点,将其应用到脑出血护理中后,可转变护理工作模式,变为主动护理,且患者因事先知晓护理方案也会参与到护理工作中,保证各项护理顺利开展,并实现既定的护理目标;再加上预见性护理的开展,有效降低各种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使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在早期功能锻炼帮助下尽可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3]。另外,临床护理路径注重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的全程性,利于患者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以良好心态面对疾病及康复,促进整体治疗效果升高,提升满意程度[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ADL、FMA评分,护理总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证实临床护理路径的有效性。
综上,脑出血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后,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宋春兰,高佩佩.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贵州医药,2020,44(12):2000-2001.
[2]彭芬.评价不同护理路径应用在脑出血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05):628-630.
[3]黄丹.临床护理路径在16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2):176-177.
[4]许丽,王少敏.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其生活质量影响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52):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