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 研究针对性性护理干预在脑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 筛选本院54名脑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随机编号分组,常规组及观察组各27例。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仅给予常规组病患常规的护理手段。本次实验选取病患的焦虑抑郁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对比分析两组病患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观察组病患不良情绪改善较常规组明显,生存质量较好。结论:通过实验分析和后续随访可以明显看到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较好的缓解脑动脉瘤介入术后病患的疾病及心理状态,且研究证实其可行性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字】针对性护理;脑动脉瘤;介入术后;生存质量。
脑动脉瘤是由于外伤、感染等原因导致动脉壁破裂,在周围软组织内形成局限性血肿,血流通过破裂口与动脉相通[1]。介入手术室临床上此病常用的治疗方式,该手术效果明显,但容易出现脑出血、脑积水等并发症[2],如何护理脑动脉瘤介入术后的患者成为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要研究问题。针对性的看护干预是对病人的临床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看护,本研究立足于我院脑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的临床研究观察及疾病特征思考,拟定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脑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进行治疗,立足于传统护理基础理论,现代疾病研究及临床观察,评析其临床实用性,以期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诊的脑动脉瘤患者共54名,均进行介入手术治疗。常规组男23名,女4名,年龄35-65岁,平均(46±8)岁,病程5-10年,平均(7±2)年,均为农村长期生活患者。观察组男22名,女5名,年龄36-64岁,平均(45±9)岁,病程4-10年,平均(7±3)年,均为农村长期生活患者。(P<0.05),可以进行比较。
表1 病患的一般资料统计表
组别 | 常规组 | 观察组 |
例数(n) | 27 | 27 |
男:女 | 23:4 | 22:5 |
平均年龄(岁) | (36±8) | (35±9) |
病程(年) | (7±2) | (7±3) |
选取标准:①临床确诊为脑动脉瘤;②进行介入手术治疗;③知情同意本临床研究观察者。排除标准:①存在心、肺、肾功能不全。②有严重的咽喉疾病、脊柱畸形;③神志不清、精神异常及不同意参与实验。
1.2方法
1.2.1常规组
根据病情及患者自身素质给予相应的治疗并观察治疗疗效。绝对卧床,保暖,遵医给予药物及手术治疗。
1.2.2观察组
观察组病患进行针对性护理。(一)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针对性给予饮食指导,病人住院期间容易有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风险,营养不良会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对病情的发展影响较大。因此需要给予病人营养丰富的膳食搭配,保证病人摄入足够的营养。指导病人食用富含营养的健康食物,以清淡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进食姿势要正确,尽量让病人坐着进食,进食不要讲话。进食后不要进行吸痰等刺激性操作,避免误吸。(二)治疗使患者及家属身心俱疲,使患者自身心理状况和疾病的诊治都受到不利影响,及时评估病患的心理状况,针对性进行干预治疗。给予心理疏导,及时消除病患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增加病患长期治疗的信心,了解疾病知识,告知注意事项。(三)密切观察病人有无感染征象,勤测量体温,观察病人有无肺部或尿路的感染表现,必要时可借助血液、尿液、痰液的检查;有条件时住单人病房,病室定期进行消毒,看护人员进行诊疗和操作时严格注意无菌原则,尤其应特别的注意病人留置导管有无感染发生;加强日常的看护,减少探视。卧床期间保持皮肤的完整度,注意病人的贴身衣物和被褥,经常给病人更换体位,防止压疮的发生。避免药物外渗,进行肌肉注射时应严格消毒拔针后用棉球按压。定时清洁病人的口腔,预防口腔的感染,同时增加病人的食欲。(四)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观察皮肤表面有无出血点,观察眼底、鼻腔等有无出血情况,发现出血征象及时处理。(五)健康教育。护理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定期复查,制定术后随访计划。
1.3观察指标
①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焦虑、抑郁程度。
②生存质量评分。统计两组病患的生活质量,评价病患的活动能力、对健康的感受、社会支持、生活感受、日常生活,统计两组病患的生存质量评分。
1.4统计办法
使用SPSS18.0软件统计实验所得的数据,使用t、χ2检验,P<0.05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实验结果
2.1焦虑、抑郁情况
表2 焦虑指数及抑郁指数比较
组别 | | 例数 | 护理前 | 护理后 |
常规组 | SDS(抑郁) | 27 | 0.67±0.24 | 0.37±0.14 |
SAS(焦虑) | 27 | 0.62±0.26 | 0.25±0.16 | |
观察组 | SDS(抑郁) | 27 | 0.63±0.22 | 0.47±0.18 |
SAS(焦虑) | 27 | 0.64±0.24 | 0.44±0.17 |
常规组病人的生存质量得分为(7.18±1.27),观察组病人的生存质量得分为(9.02±1.26),(P<0.05)。
表3 生存质量统计表
| 常规组 | 观察组 |
自我监测 | 1.82±0.13 | 2.36±0.14 |
社会功能 | 1.79±0.33 | 2.27±0.21 |
生理功能 | 1.76±0.39 | 1.87±0.36 |
饮食控制 | 1.81±0.42 | 2.52±0.55 |
总体得分 | 7.18±1.27 | 9.02±1.26 |
结论
脑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容易出现脑出血、脑积水等并发症[3],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护理方式的不完善也十分明显。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脑动脉瘤介入术后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后临床症状和焦虑抑郁改善程度更为明显,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长期控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临床症状改善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实行。
【参考文献】
倪程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采用综合护理的疗效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3):417-419.
杨婧,姜谧,赵皓,刘瑶.夹层动脉瘤患者在针对性护理模式下的效果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B05):122-122.
王蕾.以快速康复理念为依托的综合护理模式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的应用研究[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5,32 (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