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136例良性甲状腺结节病患,所有患者均应用左甲状腺素治疗,通过抽签分组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Ⅰ组(低剂量用药)和Ⅱ组(大剂量用药),对比两组病情改善效果、甲状腺素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最大结节的直径与体积均有降低,治疗前后小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进行最大结节的直径与体积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SH水平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小组内TSH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对比FT3、FT4以及TSH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Ⅰ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94%与治疗Ⅱ组11.76%相比更低,P<0.05。结论:左甲状腺素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能够获得满意效果,促进结节缩小。低剂量应用左甲状腺素不仅能够获得同样良好的效果,同时有更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值得应用的用药剂量选择。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左甲状腺素;低剂量;不良反应
甲状腺结节临床发生率较高,女性发生率较高,若控制效果不佳会导致结节增长,不利于机体的美观[1]。对于体积稍小的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对用药治疗接受程度更高。左甲状腺素是此类患者的常用药,但实践中发现,大剂量长时间的应用此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使得患者依从性降低。研究分析了不同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旨在探讨更安全且有效的用药剂量,报道如下。
1资料、方法
1.1基础信息
研究时间:2018年2月~2020年2月。研究对象:在我院就诊的136例良性甲状腺结节病患。通过抽签分组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组,治疗Ⅰ组和Ⅱ组,每组各有患者68例。治疗Ⅰ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有31例、37例;年龄33~57岁,平均年龄(45.17±5.32)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病程(1.16±0.29)年。治疗Ⅱ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有30例、38例;年龄31~59岁,平均年龄(47.22±5.64)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病程(1.07±0.22)年。互相比较两组患者基础信息资料,P>0.05。
1.2方法
患者选择的药物均为左甲状腺素(国药准字H20100523,默克德国公司),但两组患者应用的剂量不相同。治疗Ⅰ组患者以低剂量应用,具体用法:开始用药时以12.5μg的剂量口服,每天1次,用药一周后患者无异常表现增加剂量至每次25μg。治疗Ⅰ组患者以大剂量应用,具体用法:用药时以50μg的剂量口服,每天1次。
两组患者的用药时间均是12个月,在这期间做好随访,定期提醒患者复查。
1.3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帮助患者检测最大结节的直径与体积。在治疗前后帮助患者进行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包括FT3、FT4以及TSH等。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数据分析
研究所以数据用过统计学软件SPSS25.0进行处理分析,激素水平、结节的体积与直径等计量资料通过(x±s)表示,用t检验;以χ2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P<0.05的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最大结节的直径与体积
治疗前两组患者进行最大结节的直径与体积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最大结节的直径与体积均有降低,治疗前后小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进行最大结节的直径与体积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最大结节的直径与体积
小组 | 例数 | 时间 | 直径(mm) | 体积(mL) |
治疗Ⅰ组 | 68 | 治疗前 | 7.12±1.64 | 11.75±2.34 |
治疗后 | 4.55±0.76 | 8.84±1.23 | ||
治疗Ⅱ组 | 68 | 治疗前 | 7.09±1.45 | 11.88±2.45 |
治疗后 | 4.41±0.67 | 8.72±1.12 |
2.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对比FT3、FT4以及TSH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SH水平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小组内TSH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对比FT3、FT4以及TSH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
组别 | 例数 | 时间 | FT3 | FT4 | TSH |
治疗Ⅰ组 | 68 | 治疗前 | 5.11±1.32 | 15.23±3.02 | 1.89±0.84 |
治疗后 | 5.55±1.43 | 15.76±2.65 | 0.43±0.13 | ||
治疗Ⅱ组 | 68 | 治疗前 | 5.16±1.37 | 15.04±3.97 | 1.81±0.93 |
治疗后 | 5.65±1.65 | 15.49±2.43 | 0.40±0.12 |
2.3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Ⅰ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94%与治疗Ⅱ组11.76%相比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组别 | 例数 | 心悸 | 震颤 | 胸闷 | 总发生率 |
治疗Ⅰ组 | 68 | 1 | 0 | 1 | 2.94% |
治疗Ⅱ组 | 68 | 3 | 2 | 3 | 11.76% |
χ2 | | | | | 5.498 |
P值 | | | | | P<0.05 |
3讨论
甲状腺结节有发展缓慢的特点,95%以上是良性,对于良性甲状腺结节且体积较小、症状不明显的患者更乐意接受保守治疗[2]。左甲状腺素常参与到此类患者保守治疗用药的选择,左甲状腺素也称作优甲乐,属于人工合成激素,是种内源性甲状腺素内左旋同分异构体,可以在应用后提高机体甲状腺素水平,对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予以调节,对垂体前叶合成机制进行抑制,进而对TSH进行调节,从而使促甲状腺组织增殖降低,有利于对甲状腺结节的控制[3-4]。该药物与传统的甲状腺素片相比血药浓度更稳定且不良反应少于甲状腺素片,因此有更广泛的应用。
应用左甲状腺素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起效时间并不算快,需要的治疗时间较长,而长期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不得不考虑。长时间常规剂量应用左甲状腺素,容易引起心血管、骨骼等不良反应,使得安全性下降,也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小剂量应用左甲状腺素,更利于保持患者的依从性,同时不仅能够减少不良反应,也同样能够获得促进结节缩小的效果[5]。此项研究中两组患者分别以不同剂量应用左甲状腺素,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最大结节的直径与体积均有降低,治疗前后小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进行最大结节的直径与体积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SH水平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小组内TSH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对比FT3、FT4以及TSH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证明了左甲状腺素治疗符合治疗指征的良性甲状腺结节能够有效控制结节发展,促进TSH水平改善,从而减轻了疾病和激素水平异常对机体的损伤。而小剂量应用也能够获得常规剂量治疗相同的临床效果。治疗Ⅰ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94%与治疗Ⅱ组11.76%相比更低,P<0.05。证明小剂量应用左甲状腺素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使用药治疗期间机体承受的化学刺激减轻,保障了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左甲状腺素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能够获得满意效果,促进结节缩小。低剂量应用左甲状腺素不仅能够获得同样良好的效果,同时有更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值得应用的用药剂量选择。
参考文献:
[1]冯金华,侯英兰,蒋足英.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8):31-32.
[2]何照方,周晓慧.左甲状腺素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7):138-139.
[3]刘杰,许崇国.不同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疗效及对患者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刊,2020,55(3):304-306.
[4]龙棹.不同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疗效评价[J].中国药业,2020,29(S02):31-32.
[5]刘义粉,尹长恒,赵光远,张九菊,王林娜,侯素平,郑保恒.不同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20,23(2):153-155.
作者简介:张娜,出生年月:1987年5月,女,汉族,山东省聊城市,研究生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