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或者急诊中医护相关干预,对急性心梗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2

院前急救或者急诊中医护相关干预,对急性心梗效果分析

蔡克俭 蔡艳红 焦昆

武汉市东湖高新开发区高新四路金地艺境 430000

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或者急诊中医生相关干预,对急性心梗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0月医院急诊收治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接受一般常规急诊管理,重点关注病情的评估、及时的转运、治疗方案的实施、合理的药学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管理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纳入医护特色管理,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综合性、客观性、系统性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适应能力、心理强度、心理耐受、心理自控、意识水平、社会交际、心理修复、逻辑思维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特色管理理念更加注重对患者情志的把握和正面的引导,更加有助于对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实现,也间接提升了急诊患者的综合管理水平。

关键词:院前急救;急诊;医护相关干预;急性心梗效果

引言

急诊科是医院各类急症、重症的收治场所,涉及的病种多,抢救任务繁重,重症患者集中,是急诊患者入院的首诊科室,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目前,急诊科已发展为集急诊、急救与重症监护三位一体的急救医疗技术中心和急诊医学科学研究中心,是医院重要的形象窗口,也是体现医院综合医疗水平的科室。护理是急诊科重要的辅助医疗内容,对提高诊治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等有重要意义。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和临床护理模式的不断演变,护理的方向朝着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心理干预在急诊护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部分急诊收治的患者起病急骤、病情严重、变化迅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濒死恐惧,极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悲观等心理问题,容易引发生理、心理应激反应,而强烈的应激反应可损伤体正常防御功能,兴奋交感神经,增强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功能,不仅影响抢救效果,还会影响后续的康复质量及预后。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运用七情通于五脏、情志影响气机的理论,重视中医辨证施护,创新中医护理模式,可消除患者的生理、心理不良反射,减轻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有助于提高急诊救治效果。本研究分析院前急救或者急诊中医生相关干预,对急性心梗效果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0月医院急诊收治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为急诊收治患者,意识清晰,符合知情同意原则。排除标准:意识障碍。将13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组男42例,女23例;年龄为36~77岁。对照组男43例,女22例;年龄为35~7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快速评估病情,开通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通畅,完善各项检查,恢复有效血液循环,配合医生急救,以及用药护理、健康指导、心理疏导、饮食指导等,掌握其心理变化,对存在负面心理情绪者给予心理疏导,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采取院前急救或者急诊中医生相关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正确认知中医药人本理念①人是护理管理的主体。②护理管理要素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最为重要。③现代护理管理必须最大限度地做好人的工作,包括“以患者为中心”“以护士为中心”双中心人本理念。(2)人本知识培训。在急诊科开展中医学人本理念相关知识的培训,让护士了解中医学“生命观”“健康观”“医德观”“医学模式”人本理念的体现,以整体和谐观进行管理,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在职业培训、继续教育中加大人文知识课程的比重,组织护士长、护理骨干参加人文知识相关培训,让护士认识人文精神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树立以“尊重”为基础的服务思想,实践对人道和人性的尊重。(3)构建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制度。转变“机械检查型”管理模式为“沟通指导型”,转变发生问题后的“严厉训斥”为“温情讲解”,转变出现困难“要求克服”为“设法解决”,转变管理者“居高临下”为“平等对待”。护理管理者深入一线了解急诊护士的需求,主动给予指导,缩短管理与被管理者间的距离,让护士感受到被理解、被重视、被尊重,身心愉悦地投入工作,全身心地为患者提供服务。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6114c5f68bce2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管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综合性、客观性、系统性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6114c5f68bce2_html_d0ca7438fc712ab.png

2.2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适应能力、心理强度、心理耐受、心理自控、意识水平、社会交际、心理修复、逻辑思维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6114c5f68bce2_html_1be1a3b1b5794819.png

3讨论

近年来,急诊科收治患者不断增加,使得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日益繁忙,而急诊科每日面对的患者涉及到多种疾病类型,较多患者病情危重,死亡风险较大,急诊护理中护理操作频繁,潜在风险较多,加之就诊患者家属情绪较为激动,这些都使得急诊科护患关系紧张,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增加。研究指出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会影响服务水平,也是当代护患关系缓解中需要重视的。通过对中医药文化中医学伦理知识、医学高尚思想道德内容的讲述与普及,让急诊科护理人员感知古代中医学中的信任、尊重、公正、仁慈等精神,进而能够在具体工作中有所体现,对提高护理人员医德修养、自身素质均有重要意义。通过护患沟通知识讲座及分析典型护患事件,提高护理人员对急诊科工作的认知,提高应对能力;模拟训练则能帮助护理人员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从而在具体急诊护理中加以应用;留言簿设置可促进不同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医生相关干预对急诊患者生理、心理应激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了心理适应性,有助于预后的改善,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葛海明,张明,陶旭.院前急救小组综合演练在院前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8,32(35):110-111.

[2]董奕君.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0(1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