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绵阳 621010
关键词:街巷空间、活力、活力要素
1 前言
作为一种给定的城市形态,一种积极参与现实的要素,街巷是城市构成中最具现实意义的自由空间,它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并在此散发活力。为推动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大部分地区都进行了老城、老街的翻新改造,但就目前的建设情形来看却不容乐观——街巷设计千篇一律,已隐隐呈现出模板化的趋势,现代街巷大多模糊了因地域、历史、人文等因素的不同而带来的差异,这些“量产”的街巷因缺乏自身特色而显得灵气不足、枯燥无味,让人难以升起想要一探究竟的愿望。因此,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挖掘老街巷的活力要素,对其进行“再改造”、“再鲜活”已经成了当下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成都太古里为研究对象,从反差对比、商业改造、历史文化建筑“再鲜活”等不同层面进行要素分析,期望对深入分析城市街巷空间的活力要素提供可能的价值。
2 成都太古里
太古里位于成都市中心,以千年古刹大慈寺为中心,接壤人潮涌动的春熙路商业区,并紧邻2、3号线地铁交汇站——春熙路,极具地理优势。成都太古里楼面面积近11.4万平方米,包括博舍酒店、服务式公寓、甲级办公楼等,整个商业综合体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总投资达到了80亿元。项目于2014年分阶段开业,逐步建成一座开放式、低密度的街区形态购物中心。通过实地考察发现,该项目的活力要素显著,优势独特,对历史建筑“再鲜活”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3 对城市街巷空间活力要素的探析
3.1反差对比是成都太古里的活力要素
反差对比将从两方面解析:
⑴“自然公园式”和“钢铁森林式”环境下的消费体验。
⑵“密集”和“松散”品牌分布下的消费体验。
3.1.1人气为何高?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太古里有意营造差异化,使其在周围众多商业综合体中脱颖而出。研究发现,太古里拥有自己独特的设计语言:一反常态地采用了群落开放式街区,形成“自然公园式”环境。太古里整体建筑空间变化丰富、自然,低密度的街区由西里、中里和东里三条主要街巷贯穿东西,大体上划分为“快耍”“慢活”两块主要区域,并将中心广场、音乐喷泉等景观点缀其间。设计师不仅把大慈寺内保存相对完好的五栋建筑——天王殿、弥勒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修缮、维护,还将现代建筑结合传统的坡屋顶和深出檐——川西青瓦坡屋顶和大面积的落地窗,整体造型简洁轻盈,建筑材料力求朴素,为人们营造一种视觉冲击感,与其周围5-6层的“钢铁森林式”传统高密度商业街区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自然公园式”环境使“逛”成为一种美好的体验和感受。
3.1.2如何实现成功的商业化改造?
经实地考察发现,“单品牌-单栋建筑”的情况不在少数,如:GUCCI、Apple、星巴克等均独占2-3层独栋建筑。相较于传统的“密集”的专柜消费体验,这种“松散”的品牌分布对于消费者从结果上看是更加具有吸引力的。各零售商低密度分布,通过里巷连结,整体项目在二层设置了连廊空间,将整个建筑串联起来,因街巷宽窄不同,建筑以两层为主、局部三层退台处理, 通过广场和庭院进一步丰富了建筑空间,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空间的需求,为游客提供最为酣畅淋漓的逛街享受。
小结:
“自然公园环境”和“松散品牌分布”促成了顾客在成都太古里的高品质消费体验。
3.2成都太古里的特色远不止于此
类比北京三里屯太古里,两者都是太古地产旗下的优秀房地产项目,设计上相互借鉴,但各具特色。
通过研究发现,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分为北区和南区。南区建筑用色鲜艳大胆,突显时尚活力;四通八达的胡同式规划,营造出流畅多变、错落有致的街巷空间。北区建筑则体现内敛的奢华格调,简洁的建筑外观,映衬国际品牌的大气端庄;开放式的庭院布局,灵感源自北京的传统四合院,呈现大都会开放包容的气质。
两者的“优胜点”很明显:因地制宜。北京三里屯以北京胡同和四合院为设计基因,成都太古里以大慈寺为文化根源。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极具借鉴意义。将二者对比研究发现: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用色和建筑线条设计上更加大胆前卫,而成都太古里则更具历史积淀,简洁大气。
3.3成都太古里提供了历史文化建筑“再鲜活”的新思路
不少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老城区日益贬值,但拆迁工作进展缓慢;新城区房价疯涨,导致入住率增速缓慢,活力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大拆大修”抑或是无限制的“摊大饼”,采取这样的增量扩张形式不仅劳民伤财而且也少了些“人情味”。成都太古里的出现,让不少的城市规划者看到了解决这一新常态下的地域文化危机的办法——融合。
融合意味着“开发”和“保护”并重。在很多历史学家的眼中,历史文化街区在时间的推移下造就的破败就是文化艺术本身,翻新改造就是在破坏艺术,但是这种理论在实际改造工程中缺失了实用性,我们所强调的融合不仅强调建筑“新”“旧”融合,还强调“建筑”与“人”融合,“住宅”与“商业”融合。相比于单一发展的现代化城市街巷,人们更偏好历史人文、古建风貌、艺术创新和现代都市等不同元素碰撞融合出的“再鲜活”街巷。
5 结语
城市建设是一个庞杂繁琐的过程,作为其中之一的街巷体系则在该过程中渐渐展现其外观,它们既是城市活力的集中场所,演绎生活的重要舞台,更是城市文化、城市特色的形象表达。太古里将大慈寺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进行有机融合和保护性利用,以大慈寺为中心的U型布局,空间分层、尺度舒适;重视街巷色彩,保障界面连续;运用“以现代诠释传统”的手法,从文化、商业、空间多维度的发扬着太古里的文化气息,打造新型文化体验式商业建筑。
参考文献:
[1]阿兰·B·雅各布斯.伟大的街巷[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彭晓,罗冬梅,高银宇.成都春熙路与太古里语言景观对比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曾浩杰.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初探——以成都远洋太古里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
[4]梁玮男,岳鑫.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商业街区开放空间设计研究[J].华中建筑,2016.
[5]李乐岩.商业街区广场空间营造——以三里屯太古里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