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县总医院 福建 大田 366100
【摘要】目的:分析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及满意度。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2月至2021年0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全部患者接受临床护理,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增加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前及1w后负性情绪、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情况,并评估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1w后,干预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护理前,且低于参照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护理前,且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w后,参照组负性情绪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负性情绪的消除,也能够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更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护理价值更显著。
【关键词】冠心病;临床护理;认知行为干预
冠心病的临床发病率较高。认知行为干预用于这类患者临床护理中,能够从患者心理认知、生活行为两个方面入手,提高患者对于病情的认识,从而采取正确的行为进行自我干预,进而达到更好的护理干预效果[1-2]。为评估认知行为干预的应用效果,以我院8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2020年02月至2021年02月展开研究,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02月至2021年0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全部患者接受临床护理,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参照组40例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63~76岁,平均(69.23±2.30)岁。干预组40例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62~78岁,平均(69.30±2.32)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定时检测各项指标并做好记录,遵医嘱给药并做好用药指导,展开健康宣教讲解冠心病相关健康常识与保健知识,嘱咐饮食、运动等方面注意事项。
干预组增加认知行为干预,其中包括:①认知干预。护理人员增加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心理情绪变化,给予患者心理疏导、疑问解答、心理支持与言语鼓励,使得患者更信任医护人员。而后展开病情分析,使得患者了解日常生活中错误的生活方式对病情的影响,形成自我管理意识;②行为干预。以正确的生活行为指导,鼓励患者自行改善不良生活行为,例如在饮食中,需要遵循饮食计划,科学饮食,合理搭配饮食结构。在运动锻炼中,需要坚持每日参与适当运动锻炼,提高自身运动耐力。在休息中,需要保持身心放松,能够给予自身心理暗示,以闭目养神、听音乐、深呼吸等方式或配合散步等运动方式保持放松。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前及1w后负性情绪(其中,抑郁情绪以HAMD量表评估,总分54分,分值越高表示抑郁情绪越高;焦虑情绪以HAMA量表评估,总分64分,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情绪越高)、自我管理能力(以CSMS量表评估,总分135分,分值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能力越强),改善情况,并评估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以我院自制满意度问卷评估,总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75~90分为较满意,60~74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²检验,统计学有意义表示为P<0.05。
2结果
2.1两组临床护理前及1w后负性情绪、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情况比较
护理1w后,干预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护理前,且低于参照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护理前,且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w后,参照组负性情绪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护理前及1w后负性情绪改善情况、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s)
组别 | HAMD | HAMA | CSMS | |||
护理前 | 护理1w后 | 护理前 | 护理1w后 | 护理前 | 护理1w后 | |
干预组(n=40) | 14.23±3.23 | 7.23±1.02* | 10.28±2.79 | 6.52±0.74* | 89.70±5.18 | 106.23±4.34* |
参照组(n=40) | 14.20±3.25 | 13.47±3.03** | 10.31±2.80 | 9.47±2.58** | 89.79±5.21 | 91.72±5.03** |
t | 0.041 | 12.344 | 0.048 | 6.951 | 0.077 | 13.813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注:*表示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比较[n(%)]
组别 | 非常满意 | 较满意 | 基本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度 |
干预组(n=40) | 12(30.00) | 17(42.50) | 10(25.00) | 1(2.50) | 39(97.50) |
参照组(n=40) | 8(20.00) | 14(35.00) | 12(30.00) | 6(15.00) | 34(85.00) |
x² | - | - | - | - | 3.914 |
P | - | - | - | - | <0.05 |
3分析与讨论
冠心病的诱因多样,除患者基础疾病等因素外,日常饮食、运动、心理情绪等也是诱因之一[3]。因此在给予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时,既需要从常规的用药、饮食与运动中控制、稳定患者病情,还需要加强患者对于自身病情的认识,提高患者病情的自我管理能力[4]。本次研究中,以认知行为干预的应用比较常规护理,结果指出,在认知行为干预下,患者负性情绪得到显著消除,且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认知行为干预是通过建立患者对病情的自我认知与自我干预意识、指导患者形成病情自我干预行为的一种护理内容,在认知行为干预下,患者能够正视自身的病情,并掌握病情的自我干预措施,从而在认知与行为上得到优化,更好地实现病情的自我管理,减轻负性情绪的影响[5-6]。
另外,本次研究指出,在认知行为干预下,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这是基于认知行为干预中更好地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使得患者对自身病情有更多的认识,进而更好地缓解病情带来的焦虑、抑郁等情绪,所以患者身心得到放松,因此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也更高。
总的来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将认知行为干预应用其中能够达到较好的护理效果,既能够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也能够提升患者满意度,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陈娟,樊倩,张敏霞. 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分析[J]. 贵州医药,2020,44(11):1836-1837.
[2]李秀霞. 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02):103+113.
[3]张迪,武彩绵,王兰,岳媛. 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分析[J]. 贵州医药,2019,43(12):1999-2001.
[4]刘淑环,何宜汀. 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吉林医学,2020,41(01):241-242.
[5]朱华芳. 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1):158+160.
[6]朱冬梅. 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分析体会[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5):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