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创伤性休克治疗中限制性补液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4
/ 2

急诊创伤性休克治疗中限制性补液的应用

吴永卓

密山市人民医院,黑龙江省 密山市, 158300


摘 要:目的:针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性补液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急诊创伤性休克40例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比组患者治疗应用积极补液方法,研究组患者治疗应用限制性补液方法,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在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平均动脉压等指标方面,研究组患者比对比组患者好一些(P<0.05)。治疗后在血清乳酸水平、活化部分凝血酶及凝血酶原时间等方面,研究组患者比对比组患者低一些(P<0.05)。在治愈率、死亡率及发生多功能肾衰比率等方面,研究组患者比对比组患者好一些(P<0.05)。结论: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用限制性补液治疗方法,可保持相对稳定的生命体征,使凝血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死亡率降低,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急诊治疗;限制性补液


1. 前言

创伤性休克主要是指受外力冲击作用,患者机体和器官受损严重并产生较大出血量,患者迅速减少体内循环血量而发生休克。针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而言,治疗及时有效可使其生存质量和存活率明显提高。随着临床中日益提高创伤性休克的发病率,急诊抢救备受关注。结合临床经验可知,创伤性休克患者需补充较大血量,使体内血液循环得以恢复,生命体征保持正常。有关研究表明,大量补液将影响患者体温和渗透压。临床中基于此提出限制性补液治疗方法,本研究对此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初步探讨,现将有关情况进行总结。

2.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资料

收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的急诊创伤性休克40例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均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中有13例男性,7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5-59岁之间,平均(42.12±2.76)岁。对比组患者中有14例男性,6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6-61岁之间,平均(42.52±2.49)岁。纳入被研究的患者标准:与创伤性休克诊断标准相符,并根据病情分为三级。排除本研究患者标准:妊娠期、颅脑外伤、精神障碍及其它原因引发出血等疾病患者。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存在的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差异(P>0.05)。

2.2 方法

对患者吸氧、包扎止血及处理伤口。对静脉通路进行建立并开展相关检查。采取预防感染及纠正酸中毒治疗方法,与手术指征相符患者可采取手术方法治疗。

对比组患者应用积极补液治疗方法,早期治疗大量补液,先补充平衡液,总量不足30%时,迅速补充7.5%高渗盐水。随后对晶体和胶体溶液进行补充,并结合病情对补液量和输液速度进行调整。

研究组患者应用限制性补液方法治疗。轻中度患者将静脉通路开通两条,重度患者切开静脉或置管中心静脉,建立通路不少于2条。30-60分钟内对轻中度患者补充平衡盐溶液750-1500毫升,剩余50%液体时,将7.5%高渗盐水补充到另一通路,再按照2:1将晶体液和胶体液输入,同时给予羟乙基淀粉500毫升,控制总补液量在1.5-1.8升。若患者缓解休克症状,对输液速度进行调整。没有缓解休克症状时,应快速补液并输血,保持收缩压90毫米汞柱。针对重度休克患者,调整平衡盐溶液1-1.5升,羟乙基淀粉1升,适当增加胶体液和晶体液,总补液量2.5-3升。并采用800-1000毫升全血输注治疗。

2.3 指标观察

对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治疗后凝血功能及血清乳酸指标、治愈率、临床疗效、死亡率及产生多功能肾衰比率等指标进行比较。

2.4 统计处理

采用数据处理软件SPSS 21.0统计分析患者资料,采用(X±S)形式表示患者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方法,采用百分率形式表示患者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方法,P<0.05表明有关数据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意义。

3. 结果

表1. 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比较

组别

患者数量

心率(次/分钟)

平均动脉压(毫米汞柱)

血氧饱和度(%)

研究组

20

88.57±9.28

47.43±5.19

95.78±5.62

对比组

20

101.18±8.29

64.42±4.48

89.87±3.59

P


<0.05

<0.05

<0.05

在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平均动脉压等指标方面,研究组患者比对比组患者好一些(P<0.05)。治疗后在血清乳酸水平、活化部分凝血酶及凝血酶原时间等方面,研究组患者比对比组患者低一些(P<0.05)。在治愈率、死亡率及发生多功能肾衰比率等方面,研究组患者比对比组患者好一些(P<0.05)。

4. 讨论

体液补充量大,可能迅速降低患者体温和渗透压,引发肺水肿或代谢性酸中毒等,使患者加重病情。补液过量将增大血管张力和通透性,进而发生感染,导致血凝块在患者出血部位发生脱落而使出血量增大。所以,应在大量补液前止血。基于对患者机能和供血的维持,对补液量和输注速度应适当控制。并发现补液量和患者体能恢复的平衡点,使患者血流灌注快速恢复,休克症状得到改善。限制性补液治疗通过评估患者休克和出血情况,及时补液适量。使患者缓慢恢复体能和血容量,还可避免影响患者体温和血压等指标。但并非所有患者对限制性补液治疗方法都适用,颅脑外伤严重和老年患者应谨慎使用,并采取限制性补液措施,准确把握选择的液体、时机及补充量。

5. 结语

综上所述,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用限制性补液治疗方法,可保持相对稳定的生命体征,使凝血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死亡率降低,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为,赵晓东.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液体复苏[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10

[2] 黄洋峰,蒋薇,乐磊.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21

[3] 涂攀.创伤失血性休克应用不同液体复苏的抢救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电解质水平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9.3

[4] 李震宇,李鑫,龚德彰等.限制性液体复苏在胸外伤为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的临床应用[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8.11

[5] 李薛鑫,刘健,张德巍.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8.16


作者简介

吴永卓(1981-),男,汉族,黑龙江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急诊外科创伤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