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山市第二医院 关节三科 河北 唐山 063000 ; 2 河北省人民医院 骨科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 3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心内一科 河北 石家庄 050051 ; 4 唐山市第二医院 小儿骨科 河北 唐山 063000 ; 5 唐山市第二医院 关节三科 河北 唐山 063000
摘要:目的:主要探究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于治疗方式中各种后交叉韧带保留型的有效运用。方法:我院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份在我院临床首次收治的进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84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治疗对象,对其采取电脑随机分组,针对不同组别分别采取不同治疗干预措施,分别将其设定为常规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每组拥有42例参与患者。针对相同干预时间,不同操作方式下,两组参与患者得到的最终治疗效果。结果:相同干预时间,不同操作方式下,不同组别得到的实际治疗效果均存在不同,可发现实验对照组参与患者所得到的实际治疗效果优于常规对照组得到的实际治疗效果,且上述差异均具有重要统计学事实意义(p<0.05)。结论: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针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常规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形式治疗上,增加采取后交叉韧带保留型方式,有效采取后,对比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可较为客观的提高预期治疗效果,并对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具有非常客观的效果,故方案值得推广。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保留;治疗效果;膝关节置换术
近些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膝关节骨关节炎等退行性病变越来越多。相应的现如今针对膝关节置换术是否采取后交叉韧带方式,依然存在一定争议[1]。因此,为探究更好的治疗方式,本组实验我院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份在我院临床首次收治的进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84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治疗对象,对其采取电脑随机分组,针对不同组别分别采取不同治疗干预措施,现将不同治疗干预措施干预方法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份在我院临床首次收治的进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84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治疗对象,对其采取电脑随机分组,针对不同组别分别采取不同治疗干预措施,对采取常规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形式治疗干预措施的组别对其设定为常规对照组,采在本组42例参与患者中,年龄最小48岁,最大78岁,平均(66.25±3.44)岁,其中包含25例男性参与患者,17例女性参与患者;采取后交叉韧带保留型治疗干预措施的组别对其设定为实验对照组,在本组42例参与患者中,年龄最小48岁,最大78岁,平均(66.64±3.57)岁,其中包含26例男性参与患者,16例女性参与患者;两组本次共同参与研究实验结果患者均在各自本人已经知晓本次共同参与研究实验,且其患者家属个人均持相同研究意见的基础情况下共同参与开展,针对本次两组共同参与研究实验结果患者的相关个人信息基本资料使用情况分别进行比对后,无较大差异并且无任何客观统计学性和事实提示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对照组 采取常规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形式治疗干预措施。
实验对照组 采取后交叉韧带保留型治疗干预措施。
两组参与患者均为相同工作人员进行手术,从而尽可能降低客观因素影响。并针对两组采用相同的术后干预措施。
1.3观察指标
针对相同干预时间,不同操作方式下,两组参与患者得到的最终护理效果。最终护理效果根据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组别参与患者接受干预后,相应术后、三个月的疼痛程度、以及膝关节功能水平作为参考依据。疼痛程度以疼痛量表评分作为参考依据,满分10分,分值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高;设定膝关节功能水平以本院自制调查问卷表作为数据收集方式,满分100分,分值越高则代表膝关节功能水平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织的实验对所涉及的得到的实验数据定量信息统一分析采用了spss21.0软件系统进行定量分析。
2结果
2.1对比两组参与患者得到的最终治疗效果
相同长期干预护理时间,不同干预操作护理方式下,比对两组不同参与护理患者干预得到的最终长期护理干预效果。发现同期实验对照组护理患者术后、三个月的疼痛程度评分为(1.25±2.44)分、(3.36±2.84)分,同期常规对照组护理患者术后、三个月的疼痛程度评分为(1.24±2.23)分、(3.18±2.37)分;同期实验对照组护理患者膝关节功能水平评分为(78.35±4.36)分,同期常规对照组护理患者膝关节功能水平评分为(69.22±4.28)分;综上,可见同期实验对照组护理患者长期综合临床护理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同期常规对照组护理患者,差异均值具有重要统计学事实意义(P<0.05)。见下表1
表1 两组参与患者得到的最终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 n | 术后疼痛评分 | 术后三个月疼痛评分 | 膝关节功能水平评分 |
实验对照组 | 42 | 1.25±2.44 | 3.36±2.84 | 78.35±4.36 |
常规对照组 | 42 | 1.24±2.23 | 3.18±2.37 | 69.22±4.28 |
P | / | P>0.05 | P<0.05 | P<0.05 |
3讨论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方式相对而言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膝关节弯曲的本体体验。并对增加骨量并保持活跃度具有很好的作用[2]。而结合研究结果显示:相同干预时间,不同操作方式下,不同组别得到的实际治疗效果均存在不同,可发现实验对照组参与患者所得到的实际治疗效果优于常规对照组得到的实际治疗效果,且上述差异均具有重要统计学事实意义(p<0.05)。
综上,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针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常规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形式治疗上,增加采取后交叉韧带保留型方式,有效采取后,患者相应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比例等无较大差异,但长期对比可发现,采取后交叉韧带保留型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疼痛缓解效果。故方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冯超,吕波. 保留后交叉韧带全膝关节置换术与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05):237-239.
[2] 张长成, 王峰, 刘瑜,等. 两种置换术治疗膝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术后运动学的比较[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 048(003):328-330.
课题编号,20170278,
立项单位,卫计委,
项目级别,省级,
主要职责人,陈佳,
课题名称,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呼吸衰竭影响因素的前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