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贝齿口腔医院 四川资阳 641300
霉菌性阴道炎又称假丝酵母菌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是一种由念珠菌感染引发的真菌性阴道炎症。是发病率仅次于滴虫性阴道炎的第二大常见妇科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外阴部奇痒,阴道烧灼感,白带增多,尿痛等。这是一种较为顽固的疾病,没有彻底治愈情况下很容易复发,会通过性交途径传染给配偶,无形之中给患者增添了很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今天就带大家了解这一常见的女性感染性疾病,包括疾病本身、治疗用药、患者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疾病的预防。
霉菌性阴道炎概述
本病属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根据大数据统计,有约65%-75%的妇女在一生中曾有过阴道念珠菌感染,其中约45%的女性出现治疗后复发,病症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且近年来这一情况的发生率逐年增长。
霉菌性阴道炎的致病菌以白色念珠菌为最常见,约占患病人群的70%-80%,余致病菌种还有类星状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等。白色念珠菌属于存在于人体的体表皮肤及与外界相通管道的粘膜上的正常菌群,一般情况下,这类可以与身体和平共处,并不会致病。但是一旦身体免疫力下降时,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有严重的感染、出现免疫系统疾病或有某些必须营养素的缺乏等情况下,狡诈的细菌就趁虚而入,破坏机体屏障引发感染。此外,白色念珠菌是一种腐败物寄生菌,主要分布场所即为女性的阴道,约有10%的未孕妇女阴道内有白色念珠菌的滋生。正常女性的阴道PH值约3.8-4.4左右,酸性环境会抑制病原菌的生长,除了上述免疫力低下的情形,当女性阴道内部PH值升高、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增多时,同样会导致致病菌的繁殖,达到一定数量便致病。正因如此,患有糖尿病以及妊娠妇女成为本病的高发人群。还有就是因感染而长期使用抗生素的人群,抗生素在杀灭感染致病菌的同时会导致机体内正常菌群的失调,使阴道内菌群失调、阴道原本内环境被破坏,从而导致白色念珠菌的大量繁殖。其他致病机制还有:日常生活中的不洁习惯、袜子与内裤一起洗、与阴道炎患者共用洗澡浴盆、穿他人内裤等等,都可能会导致霉菌性阴道炎。
患者常有外阴部瘙痒难忍,重者出现皮肤溃烂、疼痛,阴道内部有烧灼感,伴有尿频、尿痛以及性交痛。白带性状较为粘稠,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阴道壁覆有白色块状伪膜,将其擦去后可见粘膜充血发红等临床表现。妊娠期患者的瘙痒症状更为明显。
霉菌性阴道炎的用药治疗
就这一疾病,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给予抗真菌类药物进行治疗,有口服药,也有外用药。口服药我们可以选择氟康唑,又名为大扶康,为氟代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主要用于治疗深部的白色念珠菌和隐球菌的感染,其基本作用机制为抑制真菌细胞膜必要成分麦角甾醇合成酶的活性,使麦角甾醇合成受阻,从而破坏真菌细胞壁的完整性,达到抑制真菌生长繁殖的作用。一般仅需口服剂量为150mg的药物1次即可见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疗效并不长久,很容易复发。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与之同类的酮康唑、伊曲康唑口服治疗,三者药理作用相同,只是后两种药效相比第一种要弱一些,分别针对的是皮肤浅表性和身体内部真菌感染,服药疗程约5-7天。
阴道局部的外部用药治疗相比口服药来说更为重要,因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故见效也更快。首先可以选择应用碱性药物或洗剂如苏打水冲洗阴道,改变阴道酸碱度,破坏霉菌的生长环境,每日1次,1个疗程约15天。在阴道冲洗清洁之后,应用硝酸咪康唑阴道软胶囊置入阴道深部,辅以制霉菌素软膏擦涂阴道壁。两者均为针对真菌感染的局部用药,需连续应用5天左右。疗程结束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3-5天的小剂量激素静点,促进阴道上皮修复再生。还可以选择克霉唑栓剂,清洗后将其放入阴道深部进行局部抗真菌治疗。另外,龙胆紫水溶液,也就是我们外伤后涂在伤口局部的“紫药水”,也具有抗白色念珠菌的作用,在阴道及外阴部进行涂抹,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对于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除西医的口服和局部用药外,中医也有自己的一套治疗手段。择蛇床子、木芙蓉、冰硼散及黄连、青黛等中药,依方煎制成汤,清洗外阴或用棉签蘸取药液涂于阴道壁,通过局部用药,从而达到帮助患者改善症状、减轻痛苦的治疗目的。
三、霉菌性阴道炎的注意事项
如以上所述,霉菌性阴道炎是一种高复发率的疾病,它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与患者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因此对于这一疾病的治疗,除了基本用药外,还需要患者在生活中注意一些小的细节:
1.本病为妇女群体中的常见病,确诊后,患者不应有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保持平和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必须遵照医嘱进行及时治疗,详细了解用药时间、频次、疗程,按时按规律进行用药治疗。不要听信“偏方”,自己乱用药,延误病情,也切忌治疗时半途而废,这样不仅不会使病情好转,还会使没有完全杀灭的残余细菌生成耐药性,为后续再次治疗增添障碍。
调整饮食结构,增强机体免疫力。戒糖,多食大蒜。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血糖。
注意个人卫生,每日换洗内裤。
由于本病会通过性交途径传播,因此患病期间应避免性生活,防止传染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