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心理障碍原因与健康援助相关方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大学 新生心理障碍原因 与健康援助相关方法分析

雷灵煜

深圳市豚海心理咨询中心 518034

摘 要: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大学新生入校后,在环境、学业、生活等多方面都要面对新的变化,与此同时,其在心理上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加强对大学新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关键词:大学新生 心理障碍 问题原因 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大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特殊性及其现实处境,使这一群体常常处于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高风险状态。国内许多调查研究发现,心理障碍一直是造成大学生休学、退学甚至犯罪的首位原因。心理障碍不但会给患者本人带来极大的困扰,甚至可能引发心理危机。

一、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现状

心理障碍(mental disorder)指心理、行为显著偏离正常,以精神病性症状、社会功能下降和本人感到精神痛苦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简单讲,就是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大学生心理障碍是指大学生在智能、情感和意志力等方面发展受到阻碍,使其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潜能不能正常发挥,表现为学业失败、人际关系不良、心理感受痛苦、躯体症状、行为异常和社会功能丧失,包括认知及发展障碍、情绪情感障碍、意志缺失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神经症及精神分裂症等。

心理健康普测是筛选心理障碍的一个有效方法。大学生人格问卷(简称UPI)的60个项目几乎涵盖了大学生生活中的所有烦恼,从学生对某些症状题作肯定回答的人数多少可以大致看出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哪些普遍性问题,特别是作肯定回答的人数排在前10位的症状题突出显示了学生普遍面临的心理困扰。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障碍现状的一项研究,采用UPI对大一新生及大三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测。通过对大一、大三学生选择率排在前10位的症状项目(见表1)进行比较有如下发现:61089b5042925_html_6d91e3fd785162c5.png

1.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几种心理问题,一是被强迫观念困扰,表现在对脏很在乎、对任何事情不反复确认就不放心、爱操心;二是人际关系敏感,表现为在乎别人视线、总注意周围人;三是自我认知偏差,如缺乏自信心、缺乏决断能力、思想不集中;四是情绪和意志力问题,如缺乏耐力、情绪容易被破坏。

2.将大三学生与其大一入学时的心理普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摆脱不了毫无意义的想法、缺乏决断力等问题成为困扰大三学生的新问题,而对父母的期待、思想不集中以及情绪易破坏等问题已经不是大三学生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因为度过了大一适应期之后的他们,此时需要面对的更多是就业或考研的压力。

二、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通过对测评结果分析、心理咨询实务及对心理普测中筛选出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访谈,笔者发现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主要受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一)学生自身因素

躯体疾病和消极人格是引发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内因。一方面,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两个方面共同促成个体完整的健康状态。身患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的学生要比身体健康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为躯体疾病,他们的学习可能受到影响,而且情绪不稳定,容易变得消极、低沉,甚至由于无法正常融入集体生活而缺乏人际互动,从而变得孤僻、不合群,进而出现自卑、社交恐惧、抑郁等严重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性格内向、脾气暴躁、偏激等人格特征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一個人社会化的第一所“学校”,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与其家庭环境有很直接的关系。一是教养方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二是家庭结构:父母离异、单亲家庭及曾是留守儿童的大学生容易形成极度的自卑感或极强的自尊心,也是心理障碍的易感人群。三是经济条件:国内已有的研究发现,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且患抑郁症、焦虑症的比例要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一些大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难以满足与同学相同水平的消费需求而产生挫败感、自卑感。

(三)学校因素

学校是一个人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大熔炉。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代教育理念下,学校教育事实上还是偏应试教育,特别是初等、中等教育注重强化知识的灌输和智力的提升,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方面的疏导与关怀,忽视对其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三、大学新生心理障碍的健康援助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加强对大学新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大学新生在面对心理障碍时,用科学的方法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学习缓解和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1.正视自己,坦然面对

心理障碍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有的表现明显,有的没有明显表现。因此,教师需引导大学新生正视自己,树立自信心,坚强面对生活;积极扩展知识面,提升自我;勇敢地表达自己的心声。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由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基本都不擅长主动社交,可通过各种校内外活动比如校内各社团的活动、校与校的联谊活动等,来拉近学生距离,让学生能通过活动认识更多朋友,学会维护基本的人际关系;懂得如何以正确的方式与同学、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有助于更好地融入集体,提升安全感及归属感。因此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对于解决学生心理障碍问题也会带来巨大的帮助。

3.转移注意力,尝试参与多样性活动

常见的心理障碍都存在一个普遍的特点——自我越在意、问题越严重。因此,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淡化它,比如进行与音乐、运动、美术、舞蹈等相关的活动,可以在心情烦躁、焦虑不安或是抑郁不开心时,纾解不良情绪,抚平内心的焦躁不安。

  1. 结语 
      大学新生开始大学生活后,容易因身份、环境、学业、生活等变化而导致心理变化,出现适应性问题甚至心理障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加强对大学新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开展好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避免新生出现各种适应性心理问题,为帮助大学新生拥有健康的心态,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成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夏翠翠,宗敏,涂翠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2]杨陆欢.探究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J].传播力研究,2017,1(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