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南区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414
摘要:目的 对16层螺旋CT以及MRI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临床价值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95例小肝癌患者,为所有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以及MRI增强扫描进行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16层螺旋CT检查灵敏度为95.45%,特异度为66.67%,准确率为92.78%;MRI增强扫描灵敏度为94.31%,特异度为55.56%,准确率为90.72%。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6层螺旋CT以及MRI增强扫描在准确率上并无显著差异,可结合实际情况,作为彼此的互补检查方式,用于小肝癌的诊断。
关键词:16层螺旋CT;MRI增强扫描;小肝癌;临床效果
小肝癌在临床上属于肝癌的一种,也有亚临床肝癌的别称,患者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如果不能确诊,往往会耽误患者正常治疗。随着临床逐渐增强了影像诊断技术的应用,小肝癌的检出率也在逐年提升,对患者后续治疗有较大参考价值。本研究将以本院95例小肝癌患者为研究样本,对16层螺旋CT以及MRI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临床价值进行讨论,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95例小肝癌患者,其中包含男患53例,女患42例,年龄为31-64岁,平均为(42.58±3.47)岁。所有患者均确诊患有小肝癌,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经过病理检查,共发现97个病灶。
1.2 方法
为所有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以及MRI增强扫描进行诊断。CT检查:选择16层螺旋CT扫描机(飞利浦生产),平扫患者过后,进行增强扫描,检查之前在患者肘部静脉位置,利用高压注射器做穿刺,向患者静脉中输入100mL非离子型造影剂,以2.5mL/s控制注射速度,以55秒控制门静脉期时间(上下误差超过5秒),以26秒控制肝动脉期时间(上下误差不超过2秒),以300秒控制平衡期延迟时间。造影剂注射完毕后,进行增强扫描,门静脉期和肝动脉期时间控制和上述指标相同,平衡期为110秒左右(上下误差不超过10秒)
MRI检查:选择低场磁共振成像系统(贝斯达035型)检查,平扫患者之后,进行动态扫描,以140-160mm控制层块厚度,以4mm设置层厚。选择扎喷酸葡胺为造影剂,在患者肘部静脉位置,利用高压注射器做穿刺,以3mL/s控制注射速度,总注射量为30mL。注射造影剂的不同时间点,对患者进行扫描,读取MRI图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诊断准确率=(真阴例数+真阳例数)/总例数×100%;特异度=真阴例数/病理诊断阴性总例数×100%;敏感度=真阳例数/病理诊断阳性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6层螺旋CT检查和MRI增强扫描结果
16层螺旋CT检查灵敏度为95.45%,特异度为66.67%,准确率为92.78%;MRI增强扫描灵敏度为94.31%,特异度为55.56%,准确率为90.72%。
表1 16层螺旋CT检查和MRI增强扫描结果
病理检查 | 16层螺旋CT检查(n=97) | 合计 | |
阳性(+) | 阴性(-) | ||
阳性(+) | 84 | 4 | 88 |
阴性(-) | 3 | 6 | 9 |
合计 | 87 | 10 | 97 |
病理检查 | MRI增强扫描(n=97) | 合计 | |
阳性(+) | 阴性(-) | ||
阳性(+) | 83 | 5 | 88 |
阴性(-) | 4 | 5 | 9 |
合计 | 87 | 10 | 97 |
2.2 两种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对比
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两种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对比
分组 | 例数 | 灵敏度 | 特异度 | 准确率 |
对照组 | 97 | 95.45(84/88) | 66.67(6/9) | 92.78(90/97) |
研究组 | 97 | 94.31(83/88) | 55.56(5/9) | 90.72(88/97) |
χ2 | - | 0.117 | 0.234 | 0.273 |
P | - | 0.732 | 0.629 | 0.602 |
3 讨论
小肝癌在临床上也称为早期肝癌,体征或症状通常不明显,如果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或两个癌结节直径和在3cm以下,即为小肝癌。临床需要加强对小肝癌的诊断,才能进行针对性治疗。本文讨论了螺旋CT和MRI扫描诊断的临床价值,其中螺旋CT可以通过容积扫描的方式,方便医生对患者病变情况进行观察,不仅扫描覆盖面积较大,而且效率相对理想。扫描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阶段(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完成增强扫描,从而显示疾病病变情况。而MRI检查方式则不会生成较多运动伪影,而且成像速度较快,诊断效率较高。研究结果显示,两种诊断方式准确率都较高,超过了90%,且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如果经费条件有限,可以用价格更便宜的CT扫描诊断方式。
综上所述,16层螺旋CT以及MRI增强扫描在准确率上并无显著差异,可结合实际情况,作为彼此的互补检查方式,用于小肝癌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黄承谋. 探讨64层螺旋CT和MRI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影像学特征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肝癌诊断效果[J]. 健康大视野, 2019(6):10.
[2] 吴丽鹏. 探讨小肝癌经320排螺旋CT和MRI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 3(16):31-32.
[3] 王青松. 多排螺旋CT与MRI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J]. 河南医学研究, 2020, 29(9):1678-1679.
[4] 吕天甫, 黄勇, 王永新. CT增强扫描和MRI诊断小肝癌的应用价值[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0, 42(1):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