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导向的“辐射式”互动教学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5

基于目标导向的“辐射式”互动教学探索与实践

赵巍 张磊 鄂磊 郭振刚

天津城建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天津 300384

摘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研究生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利用大数据的辅助作用,构建可量化、动态的教学场景,是一种提升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文章以材料类研究生课堂上的互动实践为基础,提出了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方案。通过强化互动课堂中教师“辐射”的作用,建立有效的生-师-生的互动关系,同时利用互联网手段辅助教学,量化互动教学效果,进一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高质量的互动教学实践可为培养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较高的归纳总结及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终身学习习惯的研究型人才奠定较好的基础,也对推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起到良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辐射式;研究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天津城建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JG-YBZ-1929)

作者简介:赵巍,天津城建大学材料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材料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张磊,天津城建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材料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鄂磊,天津城建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材料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鄂磊,天津城建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材料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联系方式:zhaowei@tcu.edu.cn;zhanglei@tcu.edu.cn



Exploration of "Radiation Transmitted" Interactive Teaching for Postgraduates Based on the Goal Orientation

ZHAO Wei ZHANG Lei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Abstract: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is an important goal of postgraduate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education,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e teachers to build a quantifiable and dynamic teaching scene with the help of "Big Data", which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teaching. Based on the interactive practice in the graduate class of material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n optimized scheme for the interacitive teaching by designing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amo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interactive classrooms, strengthening the role of the "radiation transmitted" knowlege mode of teachers in the interactive classroom and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internet assistants,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student-teacher-student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and quantify the effect of teaching, it is helpful to establish a new model for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effectively. This work will not only form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research talents with high ability of induction, logical thinking and lifelong learning habits, but also play a good reference role in promoting graduate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intera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ve; radiation transmitted" mode; research talents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教授在2011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指出,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的挑战就是“能不能整体地、系统地、而不是单一地、片断地来研究一下如何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关键”[1]。对于教师个体来讲,提高教育质量,要从具体的如何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做起。

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听课评价机制是一个常用的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而在教学评价意见栏中,对任课教师的听课建议经常出现的一个话题就是“互动”性差。“互动”性已成为课堂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以“互动课堂”为主题,检索近期发表在中国知网核心期刊的文章,研究对象多为中小学课堂教学,且主要为英语课堂的互动研究,尚未有涉及研究生专业课堂教学互动的话题。相比本科课程,研究生专业课程具有更深、更广、更新等特点,为了实现提升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教学目标,尤其要加强专业课堂互动教学改革。本文以《生态环境学及生态环境材料》课程教学为例,探讨了材料类研究生课堂互动教学中的模式设计、实践和效果评价。

、互动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互动”,也称为社会相互作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背景下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在心理、行为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2]。课堂上的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是社会互动关系的一种,这个关系中,存在着教师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教师以及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等几种关联,在短短的45分钟课堂内,三种关联的信息传递对于相互成长起着主要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发挥三者之间的联系,是互动教学中最应该关注的地方。

(一)传统互动教学模式及存在问题

1. 问答式互动

在这种互动课堂中,教师通过提问的形式传递课堂重点内容,属于教师对学生群体的互动方式,师生之间通过对话来互相传递信息并互相反馈。此种互动方式对教师及讲授内容要求比较高,理论性内容注重系统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前沿性内容则注重前沿知识与基础知识的结合,因此不同的学生受体会得到不同的学习效果。对于同一组学生受体,优秀的教师、优秀的课件以及优秀的启发式问题都能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反之亦反之。

2.讨论式互动

在这种互动课堂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互相讨论或小组学习得到即时答案;或者通过竞赛模式,在下次课堂进行展示,达到掌握特定层次知识的目的。学生这种互动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有相互作用之外,学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双向流通,是一种信息的多向传递反馈过程。

3.存在问题及原因

问答式互动教学注重的是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课堂信息量较大,是研究生课堂常用的一种方式。但教师对学生群体的启发式提问,是基于整个课堂的通用的问题和内容,获得的是整体的课堂反馈,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度则不够。讨论式互动则不仅注重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还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方式虽然增加了互动范围,但总体来讲,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学生传递的信息量会受到很大影响。此外,对分组形式、学生素质以及话题设计的要求都比较高。大部分学生则表现为“较少的提问”、“被提问”、“较少的口头报告”,以及“较少的参与讨论”[3]

造成上述互动“困难”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学生素质方面的问题以外,重要的是学生对互动的认识不足,但更重要的还是教师的课堂设计不够走心。存在着如:随口发问,未经设计的话题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讨论题目过大过难,短时间内无法得出完整结论,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面对面提问,造成紧张气氛等问题。因此,要达到效果良好的互动课堂的设计,如何转变教育理念,进而带动教学方式的改变尤其重要[4]

(二)优化互动模式的设计

目前,根据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新工科背景下,主要培养创新型和竞争型人才[5]。互动课堂模式的设计应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导向,应该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如:系统而深入的专业知识传授、归纳和逻辑思维模式的建立、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的塑造。针对上述目标设计“互动”课堂,是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1.教师的主体作用引导辐射式互动课堂

对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必须突出教师的作用。与互联网教育相比,教师在面对面的互动课堂中起到引领和规范的作用。首先,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分析学生基础情况以确定教学内容,整合参考教材,使之适应选择本课程的学生水平。其次,课堂授课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教师适时增加互动话题及可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内容,灵活控制课堂气氛,由一言堂的沉闷变成共同学习的轻松课堂氛围。对于思维模式的锻炼,可采用教师指导的方法。与互联网教育相比,教师在面对面的互动课堂中起到奠基的作用。教师通过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给出建设性的学习建议,有效建立预习、讨论及总结升华的课堂流程;通过典型案例式教学,解析相关知识点,提高学生兴趣度,使其在认知过程中获得结论,锻炼思维能力。

对于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要促进学生角色的转变。通过设计评价机制,增强学生参与感,通过设计有效的成绩指标点、合理的课堂反馈维度,在评价同学中获得自身能力的提高,在审视自身成绩的同时查漏补缺。总之,课堂应以教师为中心,将教师的情绪、能力以及知识辐射到学生心中。经过教师的主体引导作用,学生会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持续的学习习惯,通过互动课堂的洗礼,学生会逐渐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将知识内化于心的前提下,增强创新能力。

2.互联网+背景下的互动课堂实践

从社会学角度来讲,人类互动相对于动物来讲是有重要意义的,是互为条件和结果的。即人类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有影响,同时自己的行为也被其他人的期望所影响。这种关系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表现的更为突出,尤其是在课堂活动中,好的互动课堂显然不仅使学生受益,教师也能从中受到启发,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在研究生课堂教学中,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本人针对研究生《生态环境学及生态环境材料》选修课程,进行了以下互动课堂实践。

首先,设计问卷调查,调研学生受体的背景。如:设计问题调研学生的研究方向,锁定本课堂教学范围;调研学生的导师情况,了解学生的具体研究课题;调研学生对本课程的预习程度,了解学生学习方式;调研学生对材料类专家巨擘的熟悉程度,了解学生知识储备;调研学生对时事热点人物的关注跟踪,了解学生兴趣范围。通过课前调研,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相应修订课件制作方式和内容。

其次,设计授课方式,完成角色设定。如:明确课堂目标、成绩分配、结课方式及授课方式。指出研究生课堂与本科课堂的区别,明确基础理论知识自取、查阅文献归纳扩展、重点话题探讨分析、理论知识与研究课题结合的学习及思考模式;确定课堂教学的整体目标和评分规则,增加互动分数权重,通过课堂表现和大数据评价检验目标完成情况;确定共同授课,即共同完成教师和学生一起讲授和讨论的真正“互动”课堂,教师的角色由主体到主导再到引导变化,学生角色由群体到个体再到主体变化。

再次,控制课堂过程,完善时间分配。如:设计“基础知识自取”环节在课下完成,包括教师对课本内容进行分割,确定学生自学范围并以PPT形式进行课堂汇报,教师根据学生PPT讲授情况进行内容补充和完善等,一定程度上解决课堂互动时间太长,影响知识信息量的问题;教师讲授内容由全部知识讲授变为重点知识讲授,包括对学生讲授内容的纠错、纠偏和补充;学生包括讲授课本基础内容、课题结合内容及评价和讨论特定话题等;学生或教师PPT讲授时间占总体时间的40%,教师和学生讨论点评时间占40%,总结时间占20%。总之,整体课堂覆盖基础知识讲授、共同学习、提出问题、课堂求解和总结升华整个流程。

最后,建立自评、互评机制,评价学习效果。包括课堂和课下评价,重点问题和整体效果评价两个方面。设计课堂评价点主要包括讲授内容、PPT形式、语言表达及时间掌控几个方面,重点问题评价以讨论的形式和投票的形式完成;课下评价侧重于对课程内容的评价,包括讲授形式及逻辑性好坏、掌握程度、趣味性、作业质量等综合分数或等级评定。随着课堂不断深入,评价标准可逐步提高,学习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最重要的是,上述课堂实践都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设计并实施的,选择微助教为主要辅助工具,通过建立QQ/微信群、腾讯会议等方式与学生进行随时在线沟通,实现线上线下全方位互动。如:在微助教平台建立课堂资源库,使学生能够通过手机或电脑等工具随时关注、查看课堂数据库资源;通过微助教平台对学生分组,可以逐步上传学生讲授内容,方便同学随时进行查看和复习,对相关内容进行互评和自评;通过微助教平台答题环节进行问卷调查,可以实时根据投票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匿名投票有利于获得更加准确的信息;通过微助教平台的签到、点答及抢答功能键,查看考勤的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课堂活跃的学生,也避免对某些学生进行重复提问;通过腾讯会议的屏幕共享功能,可以实现线上小组讨论功能,共享教师和学生的讨论结果,缓和学生在面对面发言时的紧张气氛,同时也能够让每一个同学了解其他同学的想法;通过微助教平台的平时成绩和总成绩设置,可以利用大数据将学生的每一个行为量化成分数,形成有效的学情报告;设计微助教平台的课程反馈模板,可以更加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反馈结果可以指导下一次课堂实践的设计与实施。总之,互联网、手机APP等多元化手段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真正成为了教师的“助教”,配合课堂设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互动教学效果评价与启示

(一)互动课堂效果总体评价

通过上述课堂实践可知,研究生互动课堂具有动态性和可操作性,教师通过设计教学内容、营造探讨氛围、深化总结并拓展课题,通过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行为分析,可以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如下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将课程内容、课堂时间进行划分整合,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准备的学习方式,增加了课程知识量和信息量,丰富了授课形式,提升每位同学的参与感。

第二,学生与教师共同学习和讨论,形成了针对每个同学进行个性化教学的形式,提高了每个同学的辨识度。

第三,讨论话题的设计实施,既突出了课程知识的重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逐渐完善和建构自身知识体系,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第四,互评和自评机制,使得生更加看重自身在群体中的地位,更加珍视自己的表现机会,更加渴望自身成果被认可,因此会更加认真准备课程内容、积极消化课堂知识并反复提高自身水平。

以《生态环境学及生态环境材料》课程为例,课堂反馈要求同学以教师授课态度、课程掌握程度和对自己成长的帮助三个维度为基准对课程进行评价,课程效果以对学生成长为更高的要求,占比较大。通过学生的匿名反馈词云可以看出,词频中出现的“方式”、“能力”、“表达”等表明学生能力的提升为重点;“老师”、“学习”、“同学”等词频出现说明课堂并不是以学生或老师为主,而是达到教学共同参与;“环境”、“环保”等词频出现说明本门课的互动范围是紧紧围绕课程重点内容进行的。通过反馈评价来看,大家对教师态度和自身成长都非常认可,说明课堂的效果较好。

60ffc70b479ba_html_c9c47f0589c0f76a.png

图1 课堂反馈模板及评价情况

(二)学生个性化特点分析

微助教、雨课堂、腾讯会议及微信群的引入,可以更加精确记录每个同学的课堂情况,如签到、答题快慢和准确度、参与讨论积极性及质量、PPT汇报质量、课外资源的点击量等,使课堂互动能够较好的量化为平时成绩,本课堂根据PPT汇报质量为80%权重,签到和答题讨论、查看课件为20%权重,根据回答课堂提问质量还可获得附加分1-5分,平时成绩总分为30分。学生PPT汇报由个人、同学及教师互相评价(最终总成绩分别按照10%、20%和70%的权重计算),成绩设定100分满分。期末成绩为与所汇报的PPT相关的结课论文,设定70分为满分。从图2的学生最终成绩图可以看出,除了学生自评的成绩受主观因素影响外,其他成绩均表现为趋势相同的分布曲线,说明互评成绩、平时成绩及期末成绩真实有效。图中画“X”的数据为存疑数据,如9#同学结课成绩明显高于PPT成绩,21#同学同学互评成绩明显低于其他成绩,22#同学期末成绩明显低于PPT成绩。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除了个别同学的PPT表达与文字表达能力有较大差距外,整体课堂互动情况较好的同学,最终成绩都比较高,从成绩的角度也验证了本课堂的互动效果较好。

不仅如此,通过学生最终成绩与个人自评成绩的对比,也可以通过分析发现各位同学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要求标准是否统一,从而判断该同学的自我评估水平,进而给该导师个性化指导学生的科研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60ffc70b479ba_html_5c4aeed8068dcb40.png

图2 学生成绩数据分析图 :a 自评,b互评,c师评,d平时成绩,e 期末成绩

(三)互动课堂的启示与思考

通过互动课堂的实践,不仅学生,任课教师也会获得良好的课堂体验。如通过学生PPT介绍,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课件;通过学生的资料收集,可以扩大自己的课堂资源库;通过与学生的互相交流和评价,可以真正实现换位思考,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并掌握学生的特点,有利于后续研究生指导。目前,《生态环境学及生态环境材料》互动模式的课堂已经运行5个周期,每次结课后与相关导师的反馈与教学讨论都对后续的研究指导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互动课堂也有自己的不足。如,本实践是在27人的选修课堂上进行的,小班上课可以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同学,超过30人的班级效果会明显降低;充分的互动多在选修课上效果较好,因为选修课多强调知识的延伸性,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理论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来源较广泛,知识背景丰富,可表现在课堂上的讨论、互动等的多样性;互动课堂在理论教学中实施较困难,需要结合教师课堂深入讲授和学生课下反复学习巩固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互动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总之,丰富的个性和丰富的表现力组成了丰富的课堂,但这些都应该以充分的课堂设计为前提,只有精心的准备问题、具体的指标要求以及合理的评价系统才能推动课堂的互动氛围,丰富的课堂也促进学生的课前知识储备和课后知识巩固。正如图3所表现的那样,教师以教学目标为指挥棒,在充分备课的前提下,积极调动学生,关心关爱学生,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60ffc70b479ba_html_7f2c5ebc692235d7.png

图3 “教”“学”关系推动路线图

教师就像太阳一样,要照耀到每一个同学,学生就像星星一样与教师相互辉映。相信在教师的悉心设计和指导下,互动课堂一定会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和长期的教学影响。

结语

在互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处于主体地位,是一种共同学习的关系,但是教师要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也就是要起到“辐射”作用,通过不断围绕教学目标把握指导路线,有力推动课堂实施,通过加强效果评价和认真对待教学反馈,形成良好的教学循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对学生成绩和能力的多方位提高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远清. 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J]. 中国高教研究,2011,11,4-7.

[2] [美] 戴维·迈尔斯 著,智勇 , 乐国安, 侯玉波 等译,社会心理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3] 史静寰, 涂冬波. 基于学习过程的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 2009 [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4):9-23.

[4] 袁明月,李庆丰,互动式教学法研究综述[J],教育进展, 2017,7(6), 415-422.

[5] 杨现锋,蒋洁,张国强,等,新工科背景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创新型和竞争性人才的培养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9,1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