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青霞老师治疗慢性外耳道湿疹的经验总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汪青霞老师治疗慢性外耳道湿疹的经验总结

武艳燕 1 , 汪青霞 2 ( 通讯作者)

1 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2 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110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外耳道湿疹患者经中药方案治疗疗效。方法:40例慢性外耳道湿疹患者为样本,就诊时间2018年5月-2020年5月,随机分组,A组中药治疗,B组西药治疗。结果:A组疗效90.00%高于B组60.00%,P<0.05;A组不良反应风险5.00%低于B组25.00%,P<0.05。结论:慢性外耳道湿疹患者选取中药治疗,可改善皮损,减少渗出,恢复外耳道皮肤光洁度、亮度,还可降低皮肤感染、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风险,安全高效。

【关键词】慢性外耳道湿疹中药治疗疗效


外耳道湿疹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类型,诱因繁杂,多与食物过敏、长期不良挖耳、代谢障碍、药物刺激等因素有关,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典型症状为局部皮肤红肿、瘙痒、水疱、丘疹、色素沉着、脱屑等,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大[1]。由于外耳道湿疹多为局部发病,病灶处于体表,因此外用药物疗效更佳。本文选取40例慢性外耳道湿疹患者探究中药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时间2018年5月-2020年5月,选取慢性外耳道湿疹患者40例为样本,随机分组。A组,11例男、9例女,年龄17-54岁,均值(35.78±1.24)岁;B组,12例男、8例女,年龄18-55岁,均值(35.81±1.27)岁。选入样本均出现表皮皲裂、皮肤增厚、色素沉着、脱屑、苔藓样变等症状,均经中医辨证为湿热浸淫型与脾虚湿蕴型。对比40例慢性外耳道湿疹患者资料,P>0.05。

1.2治疗方法

A组中药治疗,组方如下:川椒、桑叶、蛇床子、地肤子、苦参、枯矾与丹参各20g,煎后取汁20g,涂在患耳处,每日3次。辨证如下:湿邪重者,加薏苡仁20g、苍术10g;脾虚者,加人参12g、白术15g。用药前,准备清洗剂清洁外耳道痂皮,随后利用消毒棉签干燥皮肤表面,随后更换棉签,蘸取药液后涂抹在皮损处,维持药物温度35-40℃,治疗期间不可游泳、挖耳,同时规避辛辣、刺激性食物。给药10d。

B组给予硝酸咪康唑乳膏,外用涂抹给药,每日2-3次,给药10d。

1.3疗效观察

用药后,慢性外耳道湿疹患者皮损消退、瘙痒消失、痂皮减少,且外耳道皮肤恢复光洁度与亮度归入显效;患者皮损消退超过30%,症状改善归入有效;患者皮损消退低于30%,症状未改善归入无效[2]

1.4统计学研究

由SPSS 21.0软件对慢性外耳道湿疹患者各项资料进行计算,采取%、60ffbc808c0c0_html_36b2a6c93bfa11eb.gif ±s对文中计数、计量指标进行记录,X2、t检验。P<0.05,具备对比意义。

2 结果

2.1慢性外耳道湿疹患者疗效对比

A组中药治疗,疗效90.00%;B组西药治疗,疗效60.00%,对比疗效差异,P<0.05。如表1。

1 两组慢性外耳道湿疹患者疗效分析表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A组(n=20)

13(65.00)

5(25.00)

2(10.00)

90.00

B组(n=20)

8(40.00)

4(20.00)

8(40.00)

60.00

X2

-

-

-

4.8000

P

-

-

-

<0.05

2.2慢性外耳道湿疹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中药治疗后,A组不良反应风险5.00%低于B组25.00%,P<0.05。如表2。

2 两组慢性外耳道湿疹患者不良反应分析表n,%

组别

恶心

皮肤感染

毛细血管扩张

发生率

A组(n=20)

1(5.00)

0(0.00)

0(0.00)

5.00

B组(n=20)

3(15.00)

1(5.00)

1(5.00)

25.00

X2

-

-

-

3.7373

P

-

-

-

<0.05

3 讨论

中医将慢性外耳道湿疹归入“耳疮”、“湿疮”范畴,认为本病局限于皮肤表层,因此多采取外治法治疗,药物直接接触皮肤,可提升疗效。汪青霞老师选取中药自拟方治疗,方中桑叶可疏风散热、滋阴养血;地肤子可清热、止痒、利湿;蛇床子可祛风止痒;枯矾可燥湿解毒、杀虫止痒;苦参可祛风燥湿、杀虫止痒;川椒可温中止痛、杀虫解毒;丹参可活血止痛、舒筋通络,诸味中药合用,可共奏祛风燥湿、杀虫止痒之效,且取材方便,疗效显著[3]。结合现代药理作用分析,桑叶富含黄铜,可抗应激反应、抗衰老,提升机体抵抗力;地肤子富含脂肪油、三皂苷及维生素A等成分,可抑制多种皮肤真菌;蛇床子内含有挥发性物质,熏洗止痒效果良好;枯矾可抑制各种革兰阴性球菌、杆菌,还可抑制皮肤癣菌与厌氧菌;川椒富含柠檬烯,可消炎、止痛,还可抑制皮肤癣菌与真菌;丹参含有水溶性、脂溶性丹参多酚酸盐,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4]。西医多采取激素类软膏治疗,虽具有止痒、消炎作用,但长期服用易导致色素沉着、毛孔粗大,不利于外耳道皮肤美观。结合本文数据,A组疗效90.00%高于B组60.00%;A组不良反应风险5.00%低于B组25.00%,P<0.05。提示中药治疗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慢性外耳道湿疹患者选取中药治疗,直接涂抹在患处,可改善皮损,减少渗出,恢复外耳道皮肤光洁度、亮度,安全可行,与汪青霞老师治疗慢性外耳道湿疹的经验总结相符。

参考文献:

  1. 杨晓斌. 探究对慢性湿疹湿热浸润型采用中药治疗的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9, 019(085):264-265.

  2. 韩巍. 微波理疗配合中西药治疗外耳道湿疹的临床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23):192-193.

  3. 胡晓雪, 陈娟娟. 中药药浴联合针灸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 2019, 023(001):103-104.

  4. 岳颖, 顾礼忠, 刘维. 中药及中药制剂在治疗湿疹中的研究进展[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38(003):30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