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

顾婧

庆阳市西峰区人民医院 甘肃 庆阳 745000


摘要:新生儿护理的复杂特殊性,使其其中隐藏诸多不安全因素,而如何识别这些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防护至关重要。为此,本文拟通过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技术及人员等多种不安全因素的归类分析,探究层次防护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具体将选用2019年2-2020年8月我院8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0例,观察组给予层次防护措施,对照组给予一般防护措施,对比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新生儿抚触、脐部护理、沐浴等合格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新生儿体重、身高及头围等体征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居于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准确识别新生儿护理不安因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防护措施;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新生儿护理是针对产后28d内的婴幼儿进行的科学、针对性的护理,因幼儿刚出生不久,身体机能、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健全,抵抗能力较弱,对于护理环境、技术及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新生儿身体各方面机能发展各异,较为脆弱、复杂多变,不稳定特质较为凸显,但是,因为无法通过语言或肢体直观描述,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技能及经验,以精准分析、识别新生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规避风险,以最大限度的减控新生儿病患发生率、提升其发育水平,让新生儿健康成长。为此,本研究将结合临床实践,着眼于新生儿护理中的不安因素,通过归类总结,来探究有效的防护措施和方法,并应用实例分析其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的报告如下。

1新生儿护理不安因素的识别归类

    1. 环境因素

新生儿因刚刚出生不久,身体组织器官及免疫系统尚未构建完善[1],尤其是早产儿、难产儿、超期儿,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对于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加之,新生儿家属缺失专业的护理知识背景及技能,在照看、护理新生儿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当行为,容易造成新生儿细菌感染、自适应免疫低下,进而引发诸多疾病;此外,新生儿病房中嘈杂的环境、非规范、消毒器械的使用,亦会增加新生儿护理风险,引发诸多负面影响。

1.2人员因素

新生儿安全、高效的护理依赖于医护人员专业的知识、技能及经验,但是,因为新生儿护理工作繁重,每天出生的新生儿众多,增加了护理任务,而且,目前多数医护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不足,导致其安全护理的意识和素质不高,在并未积累充足的护理经验下即进入临床,疲于应付,很容易出现护理记录以往、护理操作失误,进而引发护理风险,更有甚者可能威胁新生儿的生命,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为此,人员因素是新生儿护理中重要的不安因素之一,需予以重点关注。

1.3技术因素

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医疗技术及设备是在不断更新、进步的,而部分医院因为资金、管理层面的原因,未紧跟更新步伐,不能及时配置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使得新生儿护理的配套设施不完备、配套技术发展滞后,无法正确认知和熟练操作新型护理仪器和技术,阻碍了新生儿护理技术水平发展,增加了新生儿安全、高效护理的风险。

2新生儿护理不安因素的防护措施及应用分析

2.1新生儿护理不安因素的防护措施

针对新生儿护理不安因素,需给予针对性、层级性的防护措施,以规避风险,具体可在护理人员上岗前,通过系统的理论宣讲、实践体验,让其充分了解新生儿生理特征及护理的关键内容及方法,以充分掌握新生儿护理的专业知识及技巧;而在护理人员上岗后,则需持续强化新生而护理知识及技能培训,并不断更新其知识体系及技术水平,在培训过程中,每周定期举行一次由科内护士长及高级护理人员宣讲的护理知识及技术培训[2],并根据临床需求,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各类护理流程的模拟训练,让所有护理人员均能够熟练掌握护理操作的关键点及技巧;及时更新、配置新型的医疗护理设备及技术,淘汰落后、非规范的护理设施,并完善设备及技术培训学习的规章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及流程,优化新生儿病房的环境、软硬件设施,强化监管体制建设,严格质控及交接制度,并由护士长负责进行全过程的监管。

2.2新生儿护理不安因素防护措施的应用分析

为探究上述新生儿护理不安因素防护措施的应用效能,研究将结合临床实践进行细化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资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2-2020年8月我院8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0例,其中,观察组,胎龄为38-41+2周,平均(39.68±1.25)周,顺产及剖宫产分别为29例、11例;对照组,胎龄37-41+6周,平均(39.26±1.27)周,顺产及剖宫产各为31例、9例,两组新生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观察组给予上述层级化的防护措施,对照组给予一般的防护措施。

评价指标:新生护理后1个月随访,对比两组新生儿抚触、脐部护理、沐浴等合格率,及护理满意度(以我院自行设计的家属满意度调查表,100分为十分满意,90分以上为满意),新生儿1个月体重、身高及头围等。

统计学方法: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选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x±s方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想χ2检验[3],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可得给予层级防护措施的观察组,其新生儿抚触、沐浴、脐部护理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8%、95%、98%、9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2%、38%、48%、6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可得,通过有效识别不安因素给予针对性的层次防护措施后,观察组新生儿1个月后体重、身高、头围分别达到了(4782.61±447.11)m/g、(55.02±1.31)l/cm、(37.22±0.72)l/cm,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372.61±307.28)m/g、(54.11±0.91)l/cm、(35.69±0.66)l/cm,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束语

新生儿护理不安因素众多,一旦防护不当则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为此,如何利用专业的护理知识及技能,准确识别这些因素并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护至关重要,其不仅要关注护理人员自身素养、技术的优化,而且,要配备先进的医疗护理设备,以给予新生儿不同层级的安全护理,防护不安因素的产生,最大限度的提升新生儿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且经过实例验证了这一做法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刘大芳.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2):189.

[2]蔡穗霞.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2):176.

[3]胡筱琪.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