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心脏骤停患者在护理中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1
/ 2

院前急救心脏骤停患者在护理中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的应用效果

蒋继红 、 张龄文 、 李鸿梅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 ( 云南 昆明 ) 650000


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心脏骤停患者在护理中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以80例心脏骤停者进行研究,40例是参照组,应用常规心肺复苏术,40例是研究组,应用规范心肺复苏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均更低,与参照组比较,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更高,与参照组比较,P<0.05。研究组治疗后肌酸酶同工酶指标、心肌酶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心脏骤停患者应用规范心肺复苏术治疗,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自主循环恢复,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关键词:院前急救;心脏骤停;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

引言

心脏骤停为临床常见疾病,常采用心肺复苏进行治疗,可促使致死率有效降低。因此,成功实施心肺复苏有助于改善预后效果,减少残疾率,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1]。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关键之处为心肺复苏术,研究数据表明,心脏复苏时间低于4分钟的存活率提高约40%[2]。研究指出,心脏骤停患者应用规范性心肺复苏术,可有效提高存活率。本文将以近年来8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80例心脏骤停者进行研究,40例是参照组,40例是研究组,研究时间是2018年11月-2020年11月。参照组,19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为37-65岁,平均年龄为(54.75±5.87)岁;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分别为16例、19例与5例。研究组,18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为39-68岁,平均年龄为(53.35±6.26)岁;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分别为14例、18例与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治疗与护理:对患者呼吸、心跳进行检查,触摸动脉,开放呼吸道,进行人工呼吸。实施胸外按压,按压频率超过100次/分,指导患者保持去枕平躺位,采用双手叠扣法心肺复苏,操作是需低于40min。

研究组实施规范化心肺复苏术护理:建立急救小组,完善心肺复苏标准、急救流程,加强小组成员培训学习,并进行考核,在合格以后参与工作。做好急救车、急救设备的准备工作,包括氧气、吸痰器、心电监护仪等。急诊科护士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简单了解患者病情,快速派车,救护车出诊后与患者家属和现场人员主动联系,了解患者病情,并让现场人员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以确保患者安全;现场救治时保持安静,不让患者剧烈运动,结合其受伤部位与伤势情况取合适体位,保证患者呼吸顺畅,及时吸氧,以防缺氧。第一时间实施心肺复苏,了解患者病情,对心脏骤停的原因进行分析,尽快除颤,实施气管内插管术,增加心肺复苏时间,使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开放绿色通道,保障急救工作连贯性,给予患者脑复苏、综合治疗。营造一个清洁卫生、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保持室内光线充足,调整合理的温度与适度,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避免受到不良环境刺激。向患者讲述疾病知识、患者自身病情,制作健康知识手册向患者发放,其内容包括发病机制、治疗效果与治疗方法等,巩固患者所掌握的疾病知识,并指导患者及家属重视,在疾病治疗中积极参与。在患者意识清醒以后,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做好沟通与交流,关注负性情绪,一旦发现需及时缓解;给予患者鼓励,对于患者的诉说,护理人员应当耐心倾听,并及时解答。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急救反应时间、自主心跳恢复时间、抢救成功率。随后,抽取静脉血,检测患者的肌酸酶同工酶水平、心肌酶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分析本研究数据,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形成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比较分析

研究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均更低,与参照组比较,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更高,与参照组比较,P<0.05。如表2所示。

1:两组患者抢救效果比较

组别

n

急救反应时间(X±S,min)

自主心跳恢复时间(X±S,min)

抢救成功率(n/%)

研究组

40

7.34±1.99

4.95±1.45

38(95.00%)

参照组

40

10.79±1.12

8.53±1.23

32(80.00%)

T

/

5.2356

4.9677

4.1143

P

/

0.0000

0.0000

0.0432


2.2 两组患者多项指标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肌酸酶同工酶指标、心肌酶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如表2所示。

2:两组患者多项指标比较分析(X±S,U/L

组别

n

肌酸酶同工酶

心肌酶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40

179.39±7.94

104.52±5.79

234.45±32.64

65.56±15.55

参照组

40

179.65±7.85

145.39±7.18

231.75±31.72

123.37±16.84

T

/

0.8945

11.8943

0.0468

14.5673

P

/

0.3421

0.0000

0.8288

0.0013


3 讨论

心肺复苏术是心脏骤停患者主要抢救手段与措施,常用于迁就各种因素引起的心脏骤停,主要方式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促使患者自主循环恢复[3]。有学者提出,心脏骤停患者应用规范心肺复苏术治疗,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4]。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应用不同管理方式,结果可见,研究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均更低,与参照组比较,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更高,与参照组比较,P<0.05。研究组治疗后肌酸酶同工酶指标、心肌酶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规范心肺复苏术口通过建立人工气道、早期除颤、气管插管术等,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的生命,改善预后效果[5]

综上所述,心脏骤停患者应用规范心肺复苏术治疗,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自主循环恢复,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姝英,尹兴. 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的临床效果[J]. 健康大视野,2019(13):156.

[2] 郝素真. 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的效果[J]. 养生保健指南,2019(4):252.

[3] 宋守霞,张芹. 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的临床效果分析[J]. 心理医生,2018,24(36):208-209.

[4] 韦勇,农朝雷,黄绍湘. 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对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体会[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32(5):812-814.

[5] 刘颖. 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的临床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9):176.

项目名称: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科研课题项目

项目编号:2020-10-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