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近郊型乡镇村庄布局研究—以博乐市青得里镇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0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近郊型乡镇村庄布局研究—以博乐市青得里镇为例

王自峰 周小虎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武汉市 430014

摘要:随着边疆地区“牧民定居”战略的持续推进,逐步形成了以“村落式”定居模式为主的定居格局。同时,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已进入了新时代,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空心村”、“人户分离”现象普遍存在,对村庄重新布局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少数民族地区、村庄布局

1.引言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村庄的合理布局是实现乡村有序发展的基础条件。

本文以博乐市青得里镇为例,通过对人口规模、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问题进行分析,来合理设置村庄数量、规模,对村庄进行布局优化,构建村庄人口、土地利用、产业、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发展格局,实现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促进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

2.青得里镇现状村庄概况

2.1村庄概况及人口

青得里镇辖区范围内共计行政村22个,其中,北部片区1个为顾里木图牧业村;城镇村庄集中片区20个,包括郭林布呼村、祖莫墩村、崩很特村、夏布尔塔村、昂崩那巴格村、青得里中村、塔木根赞格村、定吉格村、乃仁布拉格村、塔布勒村、托郭生布呼村、阿里翁白新村、巴勒特合尔村、冬都顾里木图村、托郭生布呼新村、托郭生布呼东村、均浩特呼尔村、道尔克顾里木图村、顾里木图村、基建队;博尔塔拉河以南1个为克日木村。

全镇户籍人口23749,其中,非农业3373人,农业人口20376人,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乡镇,汉族5530人,维吾尔族15594人,哈萨克族1182人,回族802人,蒙古族537人,其他104人,常住人口仅16210人,人口流失率32%。人口的大量流失使得原本薄弱的集体经济面临着劳动力短缺,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成本高。地方财政支撑能力不足,导致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比较低。同时, 边境地区生存条件较为恶劣,人才吸引力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稀缺,服务能力有限。部分人口稀少的边境地区布局医院、学校等相对较少,边民看病远、求学远等问题突出,部分边境地区医院、学校运营困难。

2.2.村庄用地

村庄布局相对集中,均分布于镇区7公里半径范围内。村庄居民点集中局部,形成近10处集中居民点。沿青得里大街—博尔塔拉河带状布局特征明显,并有网络蔓延趋势。村庄建设用地699.75公顷,其中:农村宅基地面积614.99公顷,约占88%;人均宅基地302平方米。户均宅基地面积近800平方米,宅基地多为庭院式,包含生活、养殖、简易加工及仓储功能。

2.3.村庄产业

村庄产业用地14.06公顷,单处用地面积约在2公顷以内,村庄产业优势及特色明显,城镇产业功能缺失,就业岗位局限。城镇就业主要为社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边防工作人员。农村人口依托卫星工厂实现就地转产就业,呈现高现代化与强特色化。

另外,一些边境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资源短缺、人才短缺和劳动力不足,都使其产业发展受到较大限制,难以发展高附加值产业,而边境贸易、农牧业等特色产业发展规模还比较小,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2.4.村庄公共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充分结合人口分布建设,主要集中村庄范围,村级设施齐全,有较好的村级设施服务覆盖。村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在村委会,功能包括幼儿园、便民服务中心、村卫生室。

3.镇域村庄布局策略

3.1.实行“三个一批”,构建扁平化村庄布局

以博尔塔拉河生态文化长廊建设为驱动,充分发挥城郊镇区位优势,结合村民意愿及村庄发展条件,针对已融入博乐市的村庄按照棚户区改造政策搬迁一批,为青得里中村、均浩特呼尔村、托郭生布呼东村、托郭生布呼新村、道尔克顾力木图村、顾力木图 村、基建队、巴勒特合尔村等八个村庄;针对村庄现状建设基础条件及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改造一批,有托郭生布呼村、夏布尔塔村、郭林布呼村、昂崩那巴格村、定吉格村、崩很特村、阿里翁白新村、克日木村、道尔克顾里木图村、克尔根卓牧业村、塔木根赞格村等是一个村庄;保留一批,有祖莫墩村、乃仁布拉格村、巴勒特合尔村等三个村庄。同时,加大村容村貌的治理,重点整治“十一乱”,对私搭乱建、违章建筑进行拆除。

3.2.实行“三区分离”,合理布局生活空间

大力实施“三区分离”,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引导农牧民发展庭院经济,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合理划分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既美化庭院环境,又带动农牧民增收。广泛开展最美庭院、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发挥庭院经济优势,引导发展饲料加工等粗加工产业,促进循环农业模式形成;加大产品推介力度,拓宽优质企业产品销路市场;引导鼓励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微特产品作坊,鼓励特色产品商标注册、企业登记。

3.3.实行“三产融合”,引导村民就地转产

强化农村三产融合互动,凭借市区强劲辐射,促进乡村地区实现空间职能城镇化转变。依托牧业村现状特色养殖产业基础,带动其他村庄构建饲料种植、加工产业循环协作。以家庭农场、卫星工厂等方式促进一二产业融合互动。依托博河生态带,整合地域特色文化,整合乡村农特产,打造精品农家乐、乡村度假村、农家酒店,实现三产融合。充分发挥部分村队位于博温路两侧的地理优势,加快发展马路经济,利用定吉格村、塔木根赞格村等村队博温路两侧的物业,推动餐饮、农家乐、民宿等服务行业的发展。

4.结语

总而言之,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村庄作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重要载体,村庄布局规划作为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根本目的是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民族地区要根据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的要求,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深入推动乡村振兴,做大做强村集体产业,坚持特色化、均等化,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严格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共建共享普及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完善农村公平公正治理基础,加大社区综合服务、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夯实边疆地区村集体建设,推进边疆农村地区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婷。武汉市美丽乡村规划特点与实践探索. 乡村科技, 2020年第6期.

2、程梦。武汉市: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实践。城乡建设2019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