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 研究生一年级
内容摘要
对于新一代的年轻人提到红色题材的舞蹈或影视作品时,总是会停留在传统的思想观念里,并对红色旋律有莫名的抵触感。但是,由上海歌舞剧团创排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一上演就受到舞蹈工作者与观众的好评,并在央视春晚与综艺节目中出演,打破了观众对红色题材舞蹈作品的原印象,成功地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佳作。
以解放前夕那段黑暗历史与人物为故事背景,舞剧《电波》表达了那些为革命斗争隐姓埋名的地下革命工作者用生命开创国家光明的爱国情感,他们无惧敌人、无惧战火,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国家。
【关键词】红色题材 艺术语言 舞蹈语言与形式
一、红色革命题材
这部舞剧作品以“谍战”为历史背景,把“为国家奉献自己生命”的伟大爱国情感传递给观众们,重现了解放前夕与黑暗势力斗争的战场,使得许多观众沉浸在了舞剧作品中,迟迟不肯离去,这或许就是一部成功的红色革命题材演艺作品的最大意义。
舞剧《电波》讲述了1949 年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发报员李侠烈士与革命同志们共同为新中国成立作斗争,最终奉献出生命的故事。
艺术语言
服装
在这部舞剧作品中,女演员的服装大部分以旗袍为主,不仅展示了上海女子柔弱婀娜的曲线,同时表现了女子在国家有难面前不惧生死的英雄气概。“渔光曲”舞段中统一的烟灰色旗袍与“裁缝店旗袍舞”舞段中款式多样的旗袍,展示了女子轻盈曼妙的身段,就像上海弄堂清晨的光晖那样引入眼帘,让人沉浸在美妙的世界里。舞剧将多彩的旗袍引入作品中,使得舞剧在生活气息上有了艺术的提升。
音乐
或许是历史革命题材中的悲壮故事与上海弄堂里无数革命先辈们看似平静但实际惊险的斗争历程,使得这部红色作品的音乐引起观众们的共鸣,虽然置身事外,但就像身在那段革命历史中一样,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也许就是音乐的魅力之处吧。
1.“弄堂旗袍舞”
这个舞段中的《渔光曲》深刻的表达了当时处于社会底层渔民们苦难的生活状态,引起了人们的同情之情。在烟灰色的舞美灯光背景下,处在“老上海”弄堂里的女演员们身穿高开叉的灰色缎面旗袍、带着耳饰、手拿蒲扇、以板凳为道具,将上海女子们从围炉生火、烧饭、尝羹汤、伸懒腰乃至晚上梳头、昏昏欲睡的娇态完美的诠释出来,展现出上海女子柔美精致的生活情趣,把“老上海”弄堂生活极致的表现出来,身临其境般的回到了“老上海”。女演员们细腻入微的动作与神情,完美表达了上海女子的“风情”,使我最感触的就是演员们站在板凳上伴随着音乐切换起后腿的齐舞,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力与感受。
2.“裁缝店旗袍舞”
下半场的“裁缝店旗袍舞”在音乐的强弱转换下,表现了地下党员兰芬与女特务在旗袍店的心理猜忌与斗争。在该舞段中,作曲家吸收西班牙音乐的风格,为观众们展示出一段带有鲜明“中国风”气质的旗袍舞。女演员身穿各种各样的旗袍、梳着不同的烫发,在舞蹈时以极具力量的扭腰和外开等肢体动作以及丰富的表情神态,表现出了上海女子的妩媚与开放。 舞美中,既有“老上海”样式的沙发,也有多样的旗袍模特、试衣镜与裁缝的皮尺,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裁缝店的装饰风格,为这段惊心动魄的旗袍舞起到了加分的作用。
3.“回忆双人舞”
“回忆双人舞”是在学徒小光用红围巾掩护李侠而献身,李侠摆脱特务追击,回家倒地伏在兰芬肩头难掩悲痛这一情境中。舞台空间被划分成4部分区域,出现了代表着不同时间下发生的“双人舞”,以当下的李侠与兰芬为主,出现了三对双人舞来回忆两人为革命斗争事业相识相爱的点点滴滴。在双簧管的甜美与大提琴的深沉伴奏下,既表现了二人相识时组成革命伴侣的尴尬与拘束,也表现了相爱后的争吵与关爱对方,并且孕育出了爱情的结晶,以此把两人的生命历程一一出现在观众眼前。
布景与道具
该舞剧中出现的石库门、弄堂、报社、黄包车、旗袍裁缝店等元素都是极具老上海特色的物件。舞台上的每个布景,大到栅栏式的电梯门、门房上的牌匾、木制床、沙发、镜子和衣帽架,小到板凳、蒲扇、报纸、皮尺和装饰画,都是老上海真实生活的再现。例如,那条红色围巾,不仅表达了兰芬与李侠之间的爱情,也表现了小学徒为了保护李侠而献出自己生命的革命精神。裁缝的皮尺不仅能为女子量旗袍尺寸,也成为了传递革命信息的重要物件。所有这些小小的道具在剧情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除了传统舞剧中都使用的布景与道具,该舞剧的舞美设计者将电脑操控的机械式巨型移动屏风运用在舞台上,为整部作品的情节发展与空间变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屏风被挂在舞台上,既可以打开与收住,也可以移动变换,使整个舞台空间变换不同的背景,为作品中故事情节的叙述与人物情感的表达提供了多样的背景风格。屏风不仅具有极大的灵活多变性,还极具有欣赏性。例如,在展现上海街头的清晨时,许多巨大的屏风立于舞台上,各式各样的代表性人物在移动的屏风中表现出了真实的生活情景,有包租婆、家庭妇女、理发师、小学徒、卖花的女孩、上班族等人物形象,为地下党人的革命工作增添了生活的气息。随之出现在弄堂里、手拿蒲扇和板凳的女子群舞,在屏风的舞美背景下,将上海女子柔情的慢生活深刻的表现出来,与地下工作者惊险的革命斗争历程形成强烈的对比。
舞蹈语言与形式
该舞剧突破传统舞剧的舞蹈语言,采用了插叙、倒叙、平行叙事等叙事手法,为这部作品创造了新的语言结构。剧中大量运用蒙太奇手法,用布景、道具和灯光等外物将舞台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使得在同一时间的舞台上,多个场景同时展现在观众面前。例如,在兰芬拿到藏在旗袍中的情报后,舞台的左侧出现了裁缝将情报缝制在旗袍衣领的故事情节,此处就采用了平行蒙太奇的叙事手法。
在上海歌舞团编剧编创这部舞剧前,《电波》已经有了电影、电视剧、歌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但是用舞剧来表现红色革命谍战的历史故事,还是第一次。在舞蹈形式上,编创者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将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舞蹈形式不断穿插,展示出了惊心动魄的革命故事。例如,双人舞:在同一舞台上出现“四个时空”的双人舞。三人舞:女特务、报馆记者和李侠三人在电梯里相互猜忌。群舞:以《渔光曲》为音乐伴奏的旗袍舞和“裁缝店旗袍舞”。
结语
这部舞剧在传统的舞剧中顺利出圈,获得了大众与舞蹈专业工作者、乃至世界舞蹈家的极大关注,不仅是由于舞蹈演员们的高超技术,同时也是由于编剧与编导在舞剧编创主题中的革新,以解放前夕新中国的成立为红色编创题材,表现了编导对革命先辈的敬佩之情以及对国家兴盛的期望。
参考文献
[1] 夏静 .当代舞剧叙事中的“互文”与“对话”[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0(6):120-124.
[2] 汪子涵 .论演员在舞剧人物形象塑造中的能动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1):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