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207 )
摘要: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教育已成为社会治理的一个重点方向,网络的普及、自媒体的发展,促使意识形态教育出现了新的特征,认识这些新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网络进行意识形态教育。
关键词:网络;意识形态教育;
一、主体社会化
网络是一个开放、共享的空间,在网络中人人都拥有发声的权利,人们可以利用网络实现彼此之间的交流。网络的出现大大促进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微观角度来看,按照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教育主体一般是学校老师或者主流媒体,而网络的出现给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人人都可以成为意识形态的教育者。如今我们可以看到,在网络空间中传播意识形态的主体,不仅有传统意识形态的教育者,还有社会中从事其他工作的社会大众。这种情况的出现,足以说明意识形态的教育者已经实现了社会化。例如,微博、贴吧、抖音、快手、B站等软件上的很多用户,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向社会大众普及知识,这些也都实现了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从宏观角度来看,网络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全球以网络为媒介将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联系在了一起,单从从网络的角度来看,整个世界就成为了一个“地球村”,国内和国际的人们通过网络互相交流,获取信息,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实际上,无论是网络上的意识形态教育者,还是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者都需要通过网络这个工具来搜集资料,进而转变为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所以,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安,网络实现了意识形态教育主体的社会化。
二、客体主体化
互联网引入我国一段时间之后,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模式在高校实行起来。最早的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形式之一是校园红色网站。1998年末,清华大学最早着手这方面的工作,由清华大学的学子自发创立了“清华大学学生红色网站”正式开始运行,该网站的创立深受大学生们的喜爱,这也成为高校开展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开端。该网站的创立是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成功实践,之后的一段时间其他高校也开始探索极具本校特色的网络阵地,其中较为出名的就有北京大学的“红旗在线”、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工作”等。校园红色网站的创立说明了高校学子不再只是意识形态教育的客体,他们正在实现从教育客体向教育主体的转变。这是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客体主体化的表现之一。其次,90后、00后是最早接受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群体,他们深受校园红色网站等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三观。这批随着互联网成长长大的孩子更善于用网络来交流各自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具有正确三观的青年便成为国家理念、政策等思想的传播者,成为了意识形态教育的主体。这是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客体主体化的表现之二。从意识形态教育的长期发展来看,意识形态教育要一直传承下去的必然现象就是曾经的教育客体成为新的教育主体。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发展的规律也是如此,现在的教育客体,在未来都可能实现向教育主体的转变。因此,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有着客体主体化的趋势。
三、内容碎片化
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所处的大环境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中的信息层次不齐、多种多样。首先是网络自身的特点造成了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碎片化。在网络中,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不同的主体发布、传递、分享的信息和思想是不同的,从而产生大量、分散的信息。社会大众在浏览网络的过程中,接受到的信息就是碎片化的,人们很难形成系统的思考方式和分析方法。最具代表性的网络产品就是“抖音”、“快手”,最能体现内容碎片化的模式是短视频的出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有太多的信息可以获取,网络用户的耐性不断被消磨掉,短视频的出现便是最好的证明,短视频有两点能够迎合市场的需求,第一是它的“短”,第二便是表现方式的新颖。这些软件所营造出的网络环境,使得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更为分散。其次,从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对象的角度来看,教育内容的碎片化也是存在的。网络用户在学历水平、思想深度、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因而,个人在网络中接受的信息也是不同的。大家更容易接受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特别是社交APP中关注功能的发展很容易造成“信息茧房”效应的出现。对于自己喜欢的内容,大家关注更多,这就更容易固化人们的思想。
四、形式多样化
网络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于一体,网络的发展也在逐渐增强网络用户的体验感。在20年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主体不断适应网络的发展,利用网络中受大众喜爱的形式展开教育。最早的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主要运用文字和图片来开展,例如:论坛、网站等,从2G到5G的飞跃使得网络意识形态教育能够采取教育效果更好的形式,比如:游戏、纪录片、综艺等。作为意识形态教育主体之一的政务部门,也更加重视网络在这个过程中的意义。各个政务部门在用户量较大的平台开设公众号,采用短视频+政务公众号的形式,有效地展开意识形态教育的工作。作为传统意识形态教育和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主体之一的主流媒体,在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过程中也日益体现出自己的重要性。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例,今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不仅创作了许多受大众喜爱的综艺和纪录片,而且开发了自己的软件,主流媒体从占领商业软件逐渐向开发自己的软件过渡,这也反映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动性增强,从被动教育转向主动教育。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主体,在利用网络开展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形式。高校推出了以“中国慕课MOOC”为代表的公共教育平台,高校教师开设了大量的公共课,社会大众有机会学到更为深刻的思想。实际上,各种新媒体平台也逐渐承担起意识形态教育的责任。例如,哔哩哔哩弹幕网推出了《这就是中国》、《守护解放西》等综艺。所以,从各个教育主体来看,利用网络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所采用的形式是多样的。
五、效果最大化
如今,网络的普及程度极高,网络意识形态教育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是无意识教育的一种形式,具有无意识教育的效果。网络意识形态教育能够消除大众的逆反心理。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会提高人们对于教育内容的接受度,大众通过综艺、纪录片等了解国家的思想观念,这种方式改变了大众对于官方工作的刻板印象。同时,由于网络是一个双向交流的空间,大众可以对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提出自己的看法、观点和意见等,教育主体可以通过信息的反馈,了解到自己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当前,以《主播说联播》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的教育工作深受大众的喜欢。这样的节目既有深度又接地气,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达到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其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能够覆盖意识形态教育的全过程。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育主体能够随时随地对教育客体进行教育,实现教育覆盖教育客体的整个生活空间。网络在现实生活中渐渐成为了必需品,开展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是可以持续性的进行,在现实生活中,关于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不会时常出现,而网络是可以实现日常教育的。因此,网络意识形态教育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正式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实现了意识形态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网络对于意识形态教育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充分利用网络的优点,结合线下工作,双管齐下,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抵消错误思想的影响。
参考文献:
仇志伟. 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19.
袁寒梅.网络时代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思考.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5(11):199-200.
袁寒梅.网络时代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思考.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5(11):199-200. [1]袁寒梅.网络时代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思考.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5(11):199-200.
网络在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为此,应从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力、吸引力、管控力、中坚力等方面入手,强化网络时代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凝聚和提高网民的社会认同感和政治认同感。
作者简介:孟燕(1997-),女,四川绵阳,汉族,研究生在读,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