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6
/ 2

0


《环境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张馨文,张文智,冯成业,杨文浩

(济南大学 水利与环境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摘 要:《环境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环境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环境科学基础理论作了探索性研究,是环境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方面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环境学》的理论教学应与实验教学、生活中的环境保护知识相结合,合理把握章节之间的衔接,将生态学思想和案例式教学方法融于整个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环境学;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1 课程定位和教学问题

1.1课程定位

《环境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环境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环境科学基础理论作了探索性研究,它的任务在于揭示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分别从人口与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物理环境、生物环境、人居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阐述了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1]。《环境学》作为环境相关专业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理解起到基石的重要作用。

1.2教学问题

目前,由于环境学课程是以揭示环境基本规律为主线,从人口与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物理环境、生物环境、人居环境、景观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论辩证性较强,抽象难懂[2]。因此,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环境学原理,往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学生感受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讲授环境学原理的同时,没有联系真实的环境问题,故常常印象不深,逐渐对课程失去了兴趣。环境学课时量有限,内容众多,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由于不同的章节具有一定的关联系和重复,因此需要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做到粗中有细、详略得当。

环境学教学的好坏不仅影响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对学生进一步深造也有直接影响。环境学的内容纷繁复杂,目前教学上主要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无法与国内外环境保护相结合,无法准确反映环境领域的新动态、新机遇、新挑战。

2 环境学教学改革初探

在保持现有的较好教学方法前提下,环境学的教学改革主要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化和优化来实现。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利用多媒体制作的教学信息, 图、文、声、像并茂。 可以将教学过程变得更为生动、清晰,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可在有限的时间内, 传播的与课程有关的更多信息[3]。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精心制作课件,精选演示内容,做到取舍适度, 排除纷繁复杂的信息带给学生的困扰,将主要的精力集中于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上来,适当加入一些教学小视频,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这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并且调动其学习热情。

2.2巧妙采用对比教学方法

环境学的大部分章节都采用相似的环境原理或者相同分析思路,只是阐述的环境问题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讲授过程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对各章节的教学重点进行前后对比,有助于学生加强对环境问题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全面理解。例如,涉及到水、空气、土壤等章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对不同介质中污染物的采集、预处理和测试方法的差异性进行比对,增加学生对前后章节知识点的理解;引导学生对难点知识进行分析和突破,通过对比来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并通过观察和研究自主地进行归纳与总结。

2.3理论教学与环境污染 、保护的实际相结合

环境学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所以在环境学的教学过程中, 要联系生活, 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污染物的使用、降解情况,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比如,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洗衣粉、药品、化妆品、塑料制品,农业生产所使用的化肥、农药等都是环境学研究的对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地把它们的生产、使用、污染、降解等实际情况介绍给学生,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到他们所学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系统和全面的认识,加深对课程重点知识的认识并牢固掌握其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以便解决对课程难点的理解问题。同时密切关注我国乃至全球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及时向学生介绍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2.4理论知识和案例教学相交叉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某些章节增加一些案例教学,布置专题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某些专题进行自我学习,搜集自己感兴趣的环境学的研究现状、方法最新进展,这样可以拓宽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

此外,在某些涉及到生活实际的知识点,可以用案例教学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例如,在讲授水环境问题的案例中,可以适当引用目前比较受关注的城镇黑臭水体的危害和化学分析,并且通过对黑臭水体的污染组成进行分析,明确其污染物浓度,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的对黑臭水体的治理提供依据。由于涉及到学生身边的实际案例,因此学生会比较感兴趣,进而增强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案例与专题教学模式,及时将环境学领域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等引入到相应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并且结合相关内容进行讲授,使得环境学与实际应用理论结合起来。

3结语

《环境学》课程是环境相关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理论分析能力、创新认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高素质人才训练有重要意义。本课程在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通过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学思维的创新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调动学生创新性和学习积极性,抓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个关键,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左玉辉. 环境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 陈英旭. 环境学[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1.

[3] 张寒冰, 唐艳葵, 閤明勇. 环境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 广州化工, 2011, 39(017):118-119.



基金项目:济南大学教研项目: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无机及分析化学》研究性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张馨文(1992.03—),女,山东聊城,讲师,工学博士,环境科学与工程。stu_zhangxw@uj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