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 四川 成都 610031
[摘要] 班级常规管理,不仅是班集体形成的内在诉求,也是培养学生习惯和品质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实践基础上,总结了三方面策略,以期给一线班主任教师一些参考。但是,制度之外有温度,常规之外要创新,班级管理工作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 班级常规管理 班主任 班干部培养
班级常规管理的意义
马卡连柯曾对“班级”作出阐释:既能感觉到统一和团结,也能感觉到这不是朋友聊天集会,而是具有制度和责任的组织。[1]可见,组织性和纪律性是班级的基础,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落脚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指出: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是班主任的基本职责。[2]
班级常规管理,包括安全管理、纪律管理、卫生管理、思想品德管理等,不仅是班集体形成的内在诉求,也是培养学生习惯和品质的重要途径。所以,中学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班级常规管理的实践
1、群策定则:共同制定行为契约
要把诸多差异的几十个个体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班集体,首先要建立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因此,班级组建之初,就要在《中学生守则》、《校规》等基础上,整合班级文化理念,形成班级公约。班级公约应该是纲领性的,简明扼要、文段练达,强调正面引导,惩罚“何者为非”之前,要先告知“何者为是”。如图1。
图
1
班级管理是一个用“法治”替换“人治”的过程,力争做到“以规治班”,而非“以人管人”。可以发动全体学生群策群力、共同商定,把《班级公约》的要求细化成具体条目,进行赋分,形成量化评价依据,这是一种“精细化”管理的教育理念,能够促进班级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协定行为契约的过程就是一个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应该创造一个怎样的班集体。也是一个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的过程,能激发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创造一种和谐积极的管理氛围。这样形成的行为契约,既能反映学校的统一要求,又能反映学生对班级的共同愿望,更能把学生从“被管理者”变成“制定者”、“守护者”。
良政善治:渠道畅通的分层共管
2.1 班级事务责任到人
班级管理仅靠班主任的力量无法实现,要以班委干部为主,发动全体学生贡献各自的力量。可以先梳理出所有任务,由各个班干部自主“争取”职责,班主任协调统筹,保证各项任务责任到人、明确每个人的具体工作内容;最后,梳理成文,并理清监管流程。
但是要注意,各个班干部“分工不分家”,尤其主要班委,要有班级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在需要的时候主动协管。
2.2 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班级管理工作要长期有效地推行,必须要有一支肯奉献、能力强的班干部队伍,他们是班级管理的中坚力量和核心组织。主要班委干部的选拔由全体学生共同投票产生,科代表由老师和班委会共同考察选拔,组长、寝室长可由对应的团队自主选定。
班主任必须重视班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在真正成为班集体的核心和龙头。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应该秉承“三服三管”的理念,如表1。
三服 | 服从 | 对班级工作的安排和执行,我服从集体的需要 |
服务 | 我会为集体变得更好而服务 | |
服气 | 我会以身作则、公正严明地处理班级事务 | |
三管 | 想管 | 我想为班集体和同学们做点什么 |
敢管 | 我敢于开展班级工作,面对错误行为,我敢挺身而出 | |
善管 | 我会不断反思总结,优化工作方式,提高管理能力 |
表1
2.3 小组合作与竞争
班级管理可以平行分出若干个学生小组,通过评比竞赛来落实各项要求,培养学生习惯。班主任可以先对全体学生分段,以便形成各方面较为均衡的、有竞争性的小组,具体操作流程如图2。组间定期评比,结果对应做清洁、选座位、奖品等事项。
图
2
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著名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提出了信息时代学习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事、学会做人。[3]都蕴涵着“合作”这一理念,学生小组就是一种合作。通过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培养学生的团队观念、合作能力、竞争意识和反思精神,利用团队荣誉感,激励个体更加乐于和严于要求自己。
同心向上:集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般来说,中学生班级的发展要经历四个时期:孤立期、同化期、形成期、发展期。[4]学生从一个个孤立的个体,到小团体的交往熟悉,再到形成“班集体”,最后进入发展期,班集体不再仅仅是被管理对象,而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至此,集体发展和个体发展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如何实现集体和个人的同心向上呢?
首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能使学生充分体验成长的愉悦,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促进其主动向善向上。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自我肯定、自我批判、自我激励、自我完善。某同学的自我记录和评价如图3。
图3
班级常规管理要进入良性循环,必须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管理是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5]所以,班级常规管理的追求还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通过制定行为契约、在“被管”中养成良好习惯、在团队中取长补短、在自我评价中不断完善,形成自主管理的意识,获得向上向善的内在动力和能量。
另外,各种活动也是班集体成长的重要载体。班级活动中,学生可以展示才能、拓展知识、改善个性、塑造品格,同时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培养学生“与班共荣”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三、反思与展望
1、制度之外有温度
班级常规管理的基本理念不是限制和惩罚,而是预防和激励。因此,制度之外有温度,除了刚性,集体还要有温情。学生的行为背后有多种因素,有些违规可能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是可以理解和谅解的。更重要的是,有很多方面是无法全用规则和赋分来衡量的,比如学生的努力、状态、心理情绪等,班级管理也是一种养成教育,要个性化地分析学生的问题,帮助其成长,管理之外,还需要教师更多的关爱。
2、常规之外要创新
班级不是机器,设定好程序就能周而复始地运行下去。学生的多样性和反复性,决定了没有一种制度可以一劳永逸。教育家叶澜说:教育的魅力应该从创造中去寻找。所以,班主任们应该有更多的思考:
一是重视制度和管理的创新,根据班级实际不断改进优化,给予恰时恰当的导向,时常思考探索更好的工作方法;
二是加强班科合作,让科任教师给班级管理带来更多活力,真正把教学与管理结合起来,形成班科一体化的教育团队;
三是班主任要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刷新自我。陶行知先生在《教师自己主动进修》中指出:有些人一做了教师,便忘记自己也是一个学生,因此停止长进。班级管理需要优秀的组织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机智的应变能力……这些都需要班主任们不断提高专业素质,精进不休。
参考文献
1] 吴士颖等主编.马卡连柯文集[M].上卷.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1月:133-134.
2] 教育部.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通知.2009年8月12日
3[] 德洛尔.学习:内在的财富[R].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3):15
4[] 王志刚.班级发展联盟打破常规管理模式[J].中国德育,2015(24):76-78.
5]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