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广西 柳州 545001
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基础资料,探讨其电刺激吞咽神经肌肉、针刺治疗方法及临床成效。方法:本文选取2019年2月为研究起始时间,2021年2月为截止时间,选取研究对象(n=70例)均已确诊,对其分组后,实施临床治疗,即:常规治疗(对照组,n=35例)、电刺激吞咽神经肌肉+针刺治疗(研究组,n=35例),其分组依据为:随机抽样法,2组患者疾病分类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对比其临床疗效,包括:吞咽功能评分VFSS、神经缺损功能评分NIHSS。结果:常规治疗、电刺激吞咽神经肌肉+针刺治疗前,VFSS评分、NIHSS评分无区别,P>0.05;治疗后,比较对照组、研究组VFSS评分,(6.68±1.85分)VS(8.04±2.93分),研究组高,P<0.05;NIHSS评分方面,(5.17±1.92分)VS(2.61±1.84分),研究组低,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在其吞咽功能、神经功能改善方面,可联用电刺激吞咽神经肌肉、针刺治疗措施,效果明显,推广价值高。
关键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VFSS、NIHSS评分;电刺激吞咽神经肌肉;针刺
脑卒中,为脑血管疾病,有突发性、危害性高的特点,临床发作后,患者自感头痛、恶心、呕吐,且意识障碍、吞咽障碍等现象也普遍存在;其中,吞咽障碍相对常见,发生率高达62.5%,对患者生活质量、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1-2]。基于此,本文将对电刺激吞咽神经肌肉、针刺治疗内容展开重点分析,探讨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就诊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该措施治疗效果,阐述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后,筛选患者资料,分为2组,指导原则为:随机抽样法,组别类型为:对照组、研究组,经分析统计,该阶段内患者疾病已确诊,即: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区间为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病例总数为70,具体如下。对照组(35例):18例男患,17例女患,年龄最小值、最大值为46岁、75岁,平均(60.53±1.12)岁;研究组(35例):19例男患,16例女患,年龄最小值、最大值为48岁、72岁,平均(60.05±1.33)岁。比较上述指标(例数、性别、年龄值),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数据无区别,P>0.05。
1.2方法
对照组(n=35例):用以常规治疗,即:肢体康复锻炼、吞咽功能锻炼等;
研究组(n=35例):用以电刺激吞咽神经肌肉+针刺治疗。(1)电刺激治疗。①仪器: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②操作:将仪器电极片消毒,粘贴于患者舌骨上肌群处,展开治疗,时间为:20min,1次/日。该过程中,电极片相关参数如下:电流强度、频率分别为14-20mA、80Hz;(2)针刺治疗,手法为:三棱针点刺出血(金津、玉液);泻法(水沟、廉泉);针刺喉结法(翳风、凤池),刺入后,以平补平泻手法治疗,其刺入深度为2.0-2.5寸,在患者出现得气反应(酸、麻、胀、痛感)后留针,时间:20min。
1.3判定指标
常规治疗1个月(对照组)、电刺激吞咽神经肌肉+针刺治疗1个月(研究组)后,关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n=70例),比较以下内容:(1)吞咽功能评分VFSS;(2)神经缺损功能评分NIHSS。
1.4统计标准
SPSS23.0分析,T检验计量资料(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VFSS评分、NIHSS评分),( )加以代表,数据统计标准为:P<0.05。
2结果
关于VFSS评分、NIHSS评分,治疗前数据比较,无差别,P>0.05;治疗后对比,研究组优势明显,VFSS评分高,NIHSS评分低,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效果( ,n=35例,分)
组别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VFSS评分 | NIHSS评分 | VFSS评分 | NIHSS评分 | |
对照组 | 2.49±1.83 | 12.54±2.81 | 6.68±1.85 | 5.17±1.92 |
研究组 | 2.51±1.55 | 12.52±2.53 | 8.04±2.93 | 2.61±1.84 |
T | 0.05 | 0.03 | 2.32 | 5.70 |
P | 0.96 | 0.98 | 0.02 | 0.00 |
在临床上,吞咽障碍,属于一类伴随症,与脑卒中疾病联合发作时,以呛咳、咽下困难、吞咽黏滞感为典型表现,对患者危害性较大,显著表现为:营养流失严重、吸入性肺炎、误吸、窒息等[3]。
本文中,研究结果为:治疗前,VFSS评分、NIHSS评分比较,数据无显著性,P>0.05;常规治疗、电刺激吞咽神经肌肉+针刺治疗后,VFSS评分比较,研究组高,P<0.05;NIHSS评分方面,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低,P<0.05。原因探析得出: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患者喉部血液循环的改善较好,在受损神经系统修复,加速新陈代谢方面,有明显效果;与此同时,针刺治疗,围绕机体舌咽部经络展开,能够通过有效刺激,对患者体内气血循环进行调节,有利于喉部神经功能尽快恢复,从而对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进行较好的改善[4-5]。
总而言之,电刺激吞咽神经肌肉、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意义重大;其一,表现在改善神经缺损功能方面;其二,表现在促进吞咽功能尽早恢复方面,值得大力推荐。
参考文献:
[1]张颜伟, 赵见文, 宋书昌,等. 吞咽针刺法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 32(08):1153-1154.
[2]朱红蕾.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效果观察[J]. 甘肃医药, 2020, 39(07):71-73.
[3]马晴、邵妍、王鹏琴. 针刺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 34(11):18-21.
[4]徐颖. 醒脑开窍针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9, 28(01):107-110.
[5]钱小蕾, 常立国, 谢遵伟. 神经肌肉中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 5(04):40-42.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编号GZZC2019216)
课题名称:基于吞咽造影的局部取穴针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