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大豆各庄小学
【摘要】
创意,简单地说,是具有新颖性特点和创造性特征的思想意识,是主观能动性的一种本性表现形式,禁锢自我、墨守陈规就不会有所突破和创新,通过对校外国画的发展教学存在的不现状探究,结合指导小学国画创作过程中的经验,分析如何开展国画教学的实践并对校内外教学提出希望,以期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使小学国画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创意 模式化 笔墨情趣 课标
一、小学国画实践创意教学概念。
1.小学国画教学概念。
小学国画教学是中国基础教育当中学生美术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智力特点,选择适当教材教法,让学生了解和学习运用一些他们能够接受和容易掌握的方法表现他们生活中的事物,并逐步进行创造的教学活动。我们研究中所指的小学国画教学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国画教学,除了传统的笔墨情趣的内容,它还包括现代生活环境下,新材料、新技法综合运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2.小学国画实践创意教学概述。
小学国画教学是中国基础教育当中学生美术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智力特点,选择适当教材教法,让学生了解和学习运用一些他们能够接受和容易掌握的方法表现他们生活中的事物,并逐步进行创造的教学活动。我们研究中所指的小学国画教学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国画教学,除了传统的笔墨情趣的内容,它还包括现代生活环境下,新材料、新技法综合运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殷双喜老师的著作《实验水墨的文化意义》自我主观性很强的抽象型艺术、夸张型图式表现、表现型水墨、拼贴组合及部分以墨性材料为主要组成媒介等等都是实验水墨有机组成部分。
我们在美术教学中除了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励、指导学生大胆创作,在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联想、想象之外,还应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在美术活动中,在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知识越丰富,技能越熟练,人的视野也越开阔,创作思维也越活跃,作品也越具有创造性。另一方面是要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则要开展创新性的国画教学。创新性的富有魅力的课,对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大的作用。
二、小学国画校外创意教学存在的现象。
1.小学生国画校外教学观察能力的引导。
观察是美术教学中最核心的东西,比其他学科更为突出。人在观察过程中会在大脑中形成对物体形象的感知的东西,自然就形成了意象。这种意象会跟经验、观察当时发生的事产生联系。如果在我们引导下,每个孩子在观察中能迅速地产生这种意象的话,对他们来说美术的空间、形象思维的拓展就有很大的意义。特别是在我们引导中,注意引导孩子去观察事物、去感受事物,再将意象再头脑中形成的话,对后面的创造学习会有非常大的帮助。意象是每个人潜能中都有的,中国人的形象思维本身就具有丰富性,特别是儿童。
当老师提出一些内容或者是引导学生观察一些东西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习惯让大家猜一猜、看一看,这就是直觉的表达,也就是感知事物的特征。教师在无意中引导了,比如有时候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有时候又可以从局部去观察和感受。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孩子就能感受到观察事物的方式方法;如不积极引导,那学生的观察很可能是散的。举个例子,在一次课外国画兴趣课上,校外教师讲螃蟹的画法,把螃蟹的外型画了一遍,边画边讲解外型的组成部分,并且强调了墨法,技法。看似很完整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孩子们实践中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螃蟹大军,壳的形态变形,螃蟹腿向各个方向延伸,没有规律。作为辅助教师的校内教师,开始这一节课的拨乱反正,走到学生中寻找重点问题,挨个讲解螃蟹背部的形态是一个似梯形的移动城堡,由三笔组成。螃蟹由八条腿用来行走,两个螯足上面有两个大钳子用来抵御敌人,挖穴,吃东西等。螃蟹是横着走路,腿要有秩序的前行,不能散乱。不同方向的螃蟹怎么构图有趣?几只螃蟹组合在一起爬行给你什么感觉?上完每周的兴趣课是我最累的课,常常教孩子观察事物,梳理观察到的知识。我认为美术的观察非常重要,是核心的能力。这种观察是抛开表层的,逐渐向内的深层去引导的。比如教授课文《风来了》,很多老师把重点放在“风”上,并给一些符号性的斜线,这些都几乎是约定俗成的。一旦学生记住了这些符号式的东西,那孩子对风的生命、风的概念就没有了。有的时候我们常常给概念,而不是引导去观察,其实学生能够感受到甚至触摸到。这节课不是研究风,是从美术的角度去感受风,看看画家怎么借助风去表达自然界中的景物。所以我认为,面对具象的景物,我们应该从艺术的角度去理解、观察,这是我们这个学科应该做的。在欣赏齐白石的虾时,我给学生讲齐白石老爷爷为了画好虾就亲自养了一些虾经常进行观察,所以他画的虾特别生动。如:“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吴道子一日之间绘成嘉陵江300余里的壁画,而李思训几月足不出户”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发现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和笔墨的巧妙之处。
校外的美术教师不仅需要过硬的基本功还需要引导小学生观察的意识,在足够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尽情发挥笔墨。
2.小学生国画校外教学创意能力的模式化。
创新是人天生的能力,当我们花很多时间去培养创新,可是培养了半天,这种创造力却离我们的要求越来越远,什么原因呢?可能是我们在选用了教学方法、方式、内容时背离了创新能力,使得人本来具备的创新能力被屏蔽了。有一次,校外教师在讲荷花的表现,讲的很具体。到孩子们实践的时候,有一个孩子不从荷花的中心开始画,而是从周围的叶子开始画,正好被校外教师看见,他马上就指出来:“你这个不对,没按照老师示范的去做。”我阻止了这位老师,结果这个孩子画出荷花来了,而且比其他孩子的都好,这是他自己的创造力。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忽略了这一点,有可能他刚开启的创造力又封闭了。如果不断重复,那就越来越封闭了。艾斯纳指出:“任何一种艺术问题都不会有唯一正确的答案,都可以作多种解释。没有什么法则能告诉学生究竟是他还是她的解释才正确”。所以在水墨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继承与创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水墨画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发展为根本,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在学习创作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形成健康的人文素养,使美术教学更加有效。
在国画创意实践教学上还存在很多不足,提出的教学模式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作为美术老师应该解读学生的作品,通过作品可以读出孩子的思维特点、个性特点、其内心世界以及孩子的情感需求。对于低龄的孩子说的每一个点、线的表现都是学生思维的呈现,是对世界最朴素的感受和认知,是最富有灵性纯美的绘画语言。所以老师更要从学生的个性思维特点与认知能力去点评作品。
3.小学生国画校外教学意境营造的具象化。
校外美术课,多数教授具象的形体,意境很少提及,画远山就是远山,仅仅存在笔墨的浓淡。到具体的意境方面只能讲的模棱两可了。孩子在作画的时候也许看不到笔墨,看不到意境,看不到画面的形式美,所以可能一节课下来,孩子们没有理解美术语言、美术的意义。后来我想让他们画出来的时候,介于清醒与混沌之间,需要一些混沌,因为,从笔墨表达的角度来说,如果把这座山画的亲清楚楚、明明白白,树就是树,云就是云,雾就是雾,那就没意思了。我认为多临摹一些好的作品,并且带孩子欣赏优秀的作品的绘画形式美,绘画意境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在绘画的时候才能自然而然的注意意境层面。
三、校外小学美术国画创意教学的实施策略。
诗歌是语言文字形式的一种艺术,所有的语境情景都是通过文字语言媒介实现的。同学们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只能通过多媒体图像或者生活中的经验感知来理解诗歌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从而进行思维联想,调动想象力来幻想诗歌里的情景画面。
如 图宋代的杨万里之手,描绘了一幅小泉悄无声息的流淌着水,映在水上的树荫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鲜嫩的荷叶露出尖尖的角,蜻蜓早早的立在上头的情景。通过这些线索描绘一个情景画面,请同学们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思维的发散,再结合多媒体图像再次深化诗句内涵,将学科语文与美术完美结合,拓展文学内涵,提升人文素养。“诗中有画”的意思就是诗歌突破了语言的限制充分发挥心理暗示的作用,让同学们能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图画形象展现。这样更能帮助同学们理解诗歌,也有利于诗歌的传承和发展。
小学的优势和特点就是在一个学科的学习上可以很深入,将经典古诗等传统文化与学生美术教学结合,不仅能让同学们在设定的情境中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而且还能提高孩子审美能力从而培养同学们独特的个性。加强美育思想教育,创设故事情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外在动力。
四、校内校外小学国画教学的区别。
校内的优势,是在于我们有一个很好地课程标准,有一个相比较可以执行的教材和教参,相对来讲校内的老师有一个很好地培训体系,有一个比较趋大同的目标方向。校外的老师优势也许在于没有课程目标,没有课程标准。因为艺术有时是向老师学习的,在校外如果碰到一个好老师,这个老师可能已经有了自己的课程体系,已经有很好地教学经验,再加上校外教育的灵活性这些因素都能促进艺术特长长足发展。最大的缺点也是没有课标,没有教学体系,没有教材,很多没有经验的校外教师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有的来路不清楚,老年大学毕业的都有,有可能课上重复了都不知道,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最后归纳起来,两者互补是最好的,校内外教育蓬勃发展,孩子学习校内外也得兼顾,希望校内外教育把国画教育完整到最小的不足,携手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播。
【参考资料】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2]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6.
[3]李于昆.《越界一当代艺术研究》.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专著,2007.10.
[4]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
[5]徐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国画家》,2005.1.
[6]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
[7][徐建融等编著.美术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美)阿恩海姆著,郭小平等译.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9]王建军著.美术教学与审美创造力开发[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