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广东 深圳
课标要求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标及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学生知道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课标对城市和乡村所关注的是学生根据城市和乡村的景观照片,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种聚落的差别。关于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内容,以示意图与地图相结合的形式反映出乡村演变为一般城市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分析不同时期聚落在景观上和空间分布上的变化,加深对城乡景观差异的认识,同时又能够从发展角度来体会社会经济发展与聚落发展和演变之间的关系。课标没有要求学生系统地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只要求学生能针对具体聚落(提供图片或说明资料)的实例,初步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即可。
本节课依托湘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节“世界的聚落”开展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针对“聚落的形态”和“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两个内容进行设计。教材提供了地图、景观图、阅读材料、活动等,为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供了素材,是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资源。
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学习目标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并能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运用图片描述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景观和规模等的变化。
(3)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重难点。
教学重点: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教师引导)带领学生上网浏览深圳AR地图。然后,请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深圳。
(学生浏览深圳并发言)略。
(教师引导)现在深圳很繁华,那你们知道40年前的深圳是什么样的景象吗?
(学生发言)略。
(教师引导)同学们都知道小渔村,但具体景象不清楚,那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深圳40年前的景观面貌视频资料。
(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引导)从刚刚浏览深圳和观看视频,让我们深刻地、直观地体会到深圳在短短40年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请同学们思考40年前的深圳和现在的深圳是否属于聚落,并请说出判断的理由。
(学生发言)40年前的深圳和现在的深圳都属于聚落,因为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他们都是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形成的。
(教师引导)那40年前的深圳和现在的深圳分别属于聚落的哪种形式呢?
(学生)40年前的深圳属于乡村,现在的深圳属于城市。
设计意图:以学生们生活的城市按主题导入,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意愿,使学生很好掌握了聚落的概念及两种主要形式。
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教师展示图片并引导)这里有三组对比图片,分别是深圳深南大道同一段路前后40年景象的对比、深圳前后40年生产活动对比、深圳居民生活方式前后40年对比。请同学们对比照片,说出城市和乡村两种聚落的差别。
(学生小组讨论并选代表发言)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图像对比资料深刻感知城市和乡村两种聚落的差别。
乡村演变为一般城市的过程
(教师展示图片并引导)请同学们看到这两组对比图片,分别是深圳80年代初,90年代后期和现在三个阶段城市规模图对比及对应的景观照片对比。请同学们对比分析深圳这三个时期在空间分布上和景观上的变化。
(学生小组讨论并选代表发言)略。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据图分析深圳城市主要沿什么扩展。
(学生)海岸线。
(教师引导)深圳沿海岸线扩展会使深圳形成什么样的城市形态呢?
(学生)狭长条带状。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通过深圳发展早期、中期和充分发展后的城市规模图和景观照片相结合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切身地感受聚落在不同时期,在景观上和空间分布上的变化,加深对城乡景观差异的认识,同时又能够从发展角度来体会社会经济发展与聚落发展和演变之间的关系。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各自然要素息息相关
(教师展示图片并引导)请同学们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图,思考深圳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并选代表发言)略。
(教师引导)同学们刚刚分析出了很多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文社会原因。我听到过这样一种观点:“深圳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就是因为被国家确立为经济特区。”你们同不同意呢?
(学生)不同意。
(教师引导)为什么不同意?
(学生讨论并回答)略
(教师引导)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其实被国家确立为经济特区的一共有5个,深圳能成为发展最好最快的特区原因有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发展也与这些自然要素是息息相关的。自然地理要素可以促进聚落的发展,同时也会制约它的发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深圳的发展这一具体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各自然要素是息息相关的。
(教师承转)刚刚我们通过探讨深圳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已经初步认识到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聚落的各自然要素息息相关。与城市相比,乡村的民居建筑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
聚落的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师展示图片资料)接下来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去打卡三个网红传统民居:高脚屋、平顶屋、冰屋。打卡的时候介绍每一个民居的名称和特点。
(教师准备活动)故意在世界地图挂图上把3个网红传统民居图片贴在错误的位置。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帮我把这三个传统民居贴在正确的位置。
(学生活动)略。
(教师引导)我特别喜欢这个冰屋,我建议东南亚的民居都建成冰屋,你觉得他们会采纳我的建议吗?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略。
(教师引导)刚刚听了同学们的分析,我觉得东南亚确实不适合建冰屋,那都建成这种平顶屋,可不可以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略。
(教师引导)你们说的很有道理,这种平顶屋也不适合建在东南亚。这是不是说明高脚屋就是最好的一种民居建筑呢?我在世界各地都建高脚屋,可不可以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略。
(教师小结)看来民居不能简单评价好坏,只有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才是最好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同学们去详细分析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让同学们深刻领悟到传统民居的形式、风格及建筑选材与当地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教师总结)我们这节课学习了聚落的形态和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深圳40年的发展实例我们掌握了聚落的形态的相关知识、深刻理解了乡村演变为一般城市的过程、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与各自然要素息息相关。通过分析深圳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和打卡网红传统民居的活动,让学生深刻领悟到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课后拓展
我国最近发射的嫦娥5号已经成功完成登月、采样和返回地球。中国计划10年内在月球建成我国的“月球科研基地”。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月球的自然环境帮助设计我国的“月球科研基地”。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聚落的形态以及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授课老师牢牢抓住这一重点组织教学活动,将学生们生活的城市深圳按主题引入课堂,真正做到让课堂“活”起来,有效地引发了学生的学习意愿。授课老师也创设了富有地理思维性与逻辑性的课堂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学生的主导地位,坚持用学生主动探究性学习、分组合作式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度,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做到以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同时,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和辩论,使其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
作者简介:曹云,硕士学历,一级教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
手机号:13632959882;通讯地址:深圳市罗湖区爱国路3002号;邮编:518021;电子信箱:caoyun668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