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禽类良种研究保护推广中心 西藏自治区 拉萨市 850000
摘要:我国大部分地区对于蛋鸡育雏的方式都是使用平养式,这种养殖方式会造成雏鸡在出生后,如果遇到惊吓极易出现扎堆现象,导致雏鸡死亡,特别是对于养殖规模较大的养殖场而言,这种养殖方式风险较高。因为平养式的特殊性质,雏鸡需要直接接触地面,但是地面极易受潮,造成各种细菌滋生,严重影响雏鸡生长,降低养鸡场经济效益。而合理使用笼养式一体化养殖方式,能够防止雏鸡出现扎堆情况,减少细菌滋生,为雏鸡提供一个良好生存环境,有必要对其应用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蛋鸡笼养;育雏育成;一体化养殖
引言: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增长,畜牧行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养鸡场蛋鸡养殖规模逐渐增加,各种新型管理技术在养殖场内部得到有效应用。但是在养殖过程中,如果使用平养式的方法来育雏,极易造成雏鸡死亡,对蛋鸡养殖场带来严重影响。所以,需要改变传统平养式的育雏育成方式,充分使用蛋鸡笼养式育雏育成一体化的方式,让育雏育成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提升育雏育成效率,使雏鸡能够健康生长,增强养鸡场经济效益。
选址和布局
(一)选址
在选择雏鸡养殖场地时,要确保场地远离当地水源地、居民生活区以及交通干线附近,距离要在500m以上,与各种屠宰场、养殖场的距离则需要在1000m以上,鸡舍周围环境良好需要符合NY/T388规定。鸡场的建设位置地势要高并且开阔,尽量背风向阳,土壤拥有优秀的透水性能够满足GB15618规定要求,鸡场要有稳定水源和排水设施。养鸡场内部水源可以取用地下水或者自来水,水质可满足NY5027的规定[1]。
布局
在养殖场内设置相关的生产区、办公以及粪便处理区等,粪便、病死鸡等处理区要设置在下风向,地势偏低的位置,与雏鸡养殖区隔离,并对该区域封闭管理。在生产区设计育雏区、育成区以及蛋鸡区,将各个阶段分别设立,并保持适当的距离,每栋鸡舍之间也需要有一定距离。
二、鸡舍建筑以及笼养式所需设备
对于鸡舍可以使用全封闭的有窗或者无窗类型,建造走向可采用东西走向,鸡舍地基要稳固,墙体以及屋顶坚固结实,墙壁能够拥有良好防水性能,可耐酸碱。建筑结构可利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钢结构,鸡舍外围结构需要具有一定保温和隔热性能,能够防雨雪和鼠害,在鸡舍内部,地面两侧设计排水沟,并使用排水管道将污水排放到舍外。
蛋鸡笼养设备主要有育雏、育成以及产蛋的鸡笼,笼养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分别为阶梯式或者重叠式。同时在开展蛋鸡笼养的方法时,需要在当中配置合理的给水、给料以及清理粪便的设备,并在舍内装配供暖设备。在进雏前要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物资供应计划、周转计划和防疫计划[2]。
三、笼养式育雏育成一体化养殖方法
对于笼养式育雏育成养殖的具体应用方式为,使用A型的育雏育成笼,笼分为三层,除粪措施要用刮粪板,刮粪板操作相对简单,并且成本较低,能够有效清理粪便。在向鸡舍引进雏鸡之前,要先将鸡舍进行消毒,之后使用棉帘把鸡舍一分为二,在前半部分,第一层以及第二层养鸡笼内铺设一层垫网、牛皮纸,能够起到保温和引诱雏鸡吃料的作用。在铺设5天之后,将牛皮纸和棉帘撤除,因为鸡舍环境相对较为潮湿,牛纸质长时间铺设会滋生球虫病。在铺设15天之后,将垫网撤除,并开始分群工作。可以使用热风炉不间断地向鸡舍内部输送新鲜空气,提升通风性能,把热风袋放置在鸡舍的前半部分,可充分节省鸡舍内部空间,减少成本[3]。雏鸡要放置在鸡舍前半部分的第一层和第二层内,因为热风袋放置在前半部分,所以第一层和第二层温度相对较高,能够使雏鸡充分吸收卵黄。可在雏鸡逐渐长大过程中将其分群放置在第三层靠近地面的笼当中,直至将鸡舍内所有鸡笼装满。每个鸡笼内雏鸡养殖密度在8-9只,鸡笼面积需要视情况决定,一般情况下每个鸡笼面积是70cm*55cm。
四、育雏育成要点
(一)饲喂管控
雏鸡进食时间需要严格管控,不宜过早,通常需要在雏鸡饮用2.5h左右的水量之后在开始喂料,遵循少喂勤添的原则,每天可以喂食7次左右,在育雏阶段饲料的蛋白在20%左右。
(二)温度和湿度管控
在开始育雏后,室内温度在育雏前三天要为36℃,直至鸡群逐渐分散,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在第4天开始后,每周需要降温2℃,夏天每周降温3℃,在温度降低到25℃时停止降温。冬天每周降温在2℃,降低到18℃时停止降温,育成时期室内温度要在19-24℃。鸡舍内湿度需要为50%-60%,空气较为干燥的话湿度则不能低于45%[4]。
灯光管控
在育雏前3天每天需要24小时进行照明,到第4天之后,照明时间缩短至18个小时,在育雏第三周之后,每周缩减两个小时,在缩短至10小时之后停止。在前15天光照强度为2.7W/m2,之后光照强度则为1.3W/m2。
通风
在育雏开始的第3天,对鸡舍进行通风,通风之前要将鸡舍内的温度提升2℃左右。在喂食雏鸡时进行,打开鸡舍内部的换气扇,夏季鸡舍温度过高时要使用引风机,每天通风次数为3次,每次通风时间在8分钟左右。
(五)雏鸡保健
育雏期为开始前的1-6周,育成期为之后的7-15周。在育雏前1周,要加恩诺沙星来预防肠道疾病,以及VC来提升雏鸡的免疫能力;在育雏的第10天左右,加磺胺类药物防治球虫病;第15天向雏鸡注射林可大观霉素;第19-21天加泰乐菌素;第28天左向雏鸡注射可那霉素;第60天将卡那霉素与黄芪多糖相结合进行注射,有效预防滑液囊支原体。因为滑液囊支原体病发病时间较长,一旦鸡群出现感染情况,很难将其彻底清除,造成鸡群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所以需要在育雏阶段对其加以重视,做好预防工作,降低滑液囊支原体出现概率,提升养殖场经济效益。
体重管理
育雏时期和育成时期鸡的体重是否达到标准要求是养殖关键。所以养殖场每周都需要对雏鸡以及与育成鸡进行称重,观察其重量是否合格,接近国际饲养标准。如果出现超重情况,则要控制饲料,反之体重较轻的话,要立即对这一原因展开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鸡的体重能够尽快达到标准要求。育成鸡在后期,其生殖系统会快速发育,要及时对其进行分群,如果分群太迟就会造成鸡的体重较轻,并且难以恢复。根据研究发现,在培育90天左右是最佳转群时机。转群是养殖过程中重要的一个工作环节,在转群过程中为防止鸡群出现应激现象,需要在转群前以及转群后的3天加入一些抗应激药物,转群之前停止喂食7小时左右,之后再开始转群,转群当天鸡舍内要24小时进行光照,让鸡群能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对于体重超标的育成鸡,要将其转移到蛋鸡舍的最下层,并对其进行限制饲养,避免因为体重超标而无法产蛋;体重过低的鸡则需要将其转移到鸡舍的最上层,饲料槽当中要时刻有料,让其能够随时进食。在夏季,可采用水帘降温系统来对鸡舍进行降温,主要就是在窗户当中设置相关水帘,让水能够循环利用。
结束语:总而言之,蛋鸡育雏是否成功与养殖成本,蛋鸡产蛋性能都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育雏时期需要进行严格管控,合理使用笼养式育雏育成的养殖方式,确保蛋鸡养殖能够规范化、科学化,增强蛋鸡的健康水平以及抵抗力,让鸡舍内鸡群分布更加均匀,提升雏鸡的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防止各种病菌出现,有效增强养鸡场经济效益。在使用这一方法的过程中,要对鸡舍内的温度、湿度、灯光等进行合理管控,及时开展分群工作,提升蛋鸡养殖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合强.现代肉种鸡育雏育成期饲养管理关键控制点(上)[J].家禽科学,2021(04):23-27.
[2]倪建生,韩昆鹏,杨凌,陈静华,吴婷婷.节粮型蛋鸡育雏育成期养殖关键技术[J].山东畜牧兽医,2021,42(02):16-18.
[3]宋福发.蛋鸡笼养式育雏育成一体化养殖方法的应用[J].兽医导刊,2021(01):85.
[4]殷若新,邵磊,于德燕,王怀东.笼养肉种鸡育雏育成期的均匀度管理[J].家禽科学,2017(1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