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铭财混凝土有限公司
摘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发生较大的变革,施工的方式也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在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浇筑施工成为了建筑施工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工程技术,尤其是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对于混凝土浇筑技术使用极为广泛。混凝土浇筑技术的使用虽然可以有效地提升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采用合理的方式来对混凝土浇筑技术进行应用,那么也会导致各种施工问题的出现,因此为了有效地提升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质量,就必须严格保障混凝土浇筑技术使用的合理性;严格根据混凝土浇筑技术的规范要求施工,对混凝土浇筑的细节和重点进行控制与监督,保障浇筑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养护
1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特点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发展中,混凝土的施工具有关键的作用,对于建筑结构的稳固性来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现代建筑工程的发展中混凝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混凝土浇筑工作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复杂性以及繁琐性的特点,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般是集中在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分部来进行的,尤其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和混凝土浇筑工程中,对于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时钢筋的数量都是较多的,且这类施工环境中对于混凝土的密度要求也较大,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任务工作量也较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有效完成混凝土浇筑的工作,施工单位需要积极地对混凝土浇筑作业进行强化,在施工现场,工人展开混凝土浇筑作业时,严格操作规程及技术规范尤为重要。否则极容易造成混凝土浇筑后出现裂缝,不仅影响美观,还会破坏建筑结构整体的稳定性,诱发质量、安全事故。
2 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原因
2.1 水泥水化热
混凝土结构断面普遍较厚,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其中的水泥遇水出现水化热现象,导致内部热量无法排出,造成较大的内外温差。而水化热的热量堆积情况与水泥种类有很大联系,混凝土的保存时间越长,其水化热现象越严重,释放出的热量也越大。
2.2 温差变化
外界因素对混凝土结构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其温度、湿度都会受到外界气温的影响。在温差变化的情况下,温度下降会导致内、外部的温差发生变化,这也会造成混凝土的质量发生变化。这类现象的主要起因是外界温差变化导致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变大。为了规避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对混凝土浇筑温度进行有效控制。
2.3 运输管理
在完成混凝土搅拌工作后,要进行运输管理,运输距离较长,消耗时间越多,如果没有按照标准方式储存,会出现混凝土沉淀,从而影响混凝土性能。在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混凝土会发生稀释现象,这会影响混凝土的整体质量。而外界因素也会影响运输管理情况,从而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为了避免混凝土发生质量问题,就要采取有效的运输管理方式。
3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概述
3.1混凝土施工准备
建筑工程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砂石、水泥等混凝土材料,要根据合同要求进行混凝土材料的采购,同时要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材料进场时的检查工作,杜绝质量差、不符合规格要求的材料进场;材料进场后按材料的类型和规格进行分类堆放,同时也要保障材料存放过程中的材料质量,避免因天气等原因降低材料质量;在施工前要对混凝土材料进行检查,发现不合格材料要立刻更换。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控,才能确保施工时材料的质量依旧达标,从而保障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的基础施工质量。另外,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施工之前,应先制定科学、合理的浇筑方案,通过混凝土原材料的性能,制定混凝土材料配合比,指定搅拌混凝土所使用机械设备,并做好原材料的运输计划和混凝土施工结束后的养护工作,才能确保下一步工序的有序进行,也能提高搅拌配合比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2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需要由石灰、水泥等原材料通过一定比例混合搅拌而成,搅拌操作方式有人工操作和机械操作,建筑工程混凝土搅拌过程先使用机械搅拌,再使用人工搅拌成型。混凝土的搅拌流程为:首先,根据定好的材料配合比先进行涮膛,也就是进行预拌,预拌的意义在于冲涮机器内膛,从而保证混凝土正式搅拌时材料配合比的合理性;其次,启动搅拌机,并以此放入除水之外的原材料后进行均匀的干拌,然后按照比例将水徐徐加入,需要注意的是,原材料添加时间不能高于2分钟,全部加入后继续搅拌2分钟;再次,将拌合物卸出在拌打捞上,使用人工搅拌方式继续搅拌1~2分钟即可进行试件测试,需要注意的是,加入水后必须在30分钟内完成全部操作。
3.3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应将施工区域的垃圾、油污等彻底清除,确保施工区域环境良好,也要对垫块的铺设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施工区域具有良好混凝土浇筑施工条件才能进行施工。通常来说,有三种混凝土浇筑技术。第一,全面分层技术,通常应用于施工量较小的建筑项目中。按照技术要求,自下而上进行浇筑工作,避免造成施工错误。第二,分段分层技术,通常在平面面积不宽广的工程项目中应用。对大规模的施工建设要考虑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建筑企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考虑采用多样式的分段浇筑技术,从最下层开始,逐步浇筑到顶层,完成整个建筑的混凝土浇筑工作。采用分层浇筑技术可以进行中等规模工程项目的施工工作。第三,余面浇筑技术,这是一种应用在混凝土项目中的浇筑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常应用于混凝土厚度在国家标准3 倍以上的建筑工程中。首先要做好异型建筑的定位工作,在施工过程中采取自然浇筑模式,使混凝土自然形成斜坡,保证斜坡比例为1:3。在施工过程中,建筑人员要着重进行混凝土大面积砌块的管理工作,在进行切面管理工作时,大面积的混凝土砌块可能会出现裂缝现象,而针对这类问题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在后续的施工环节中,混凝土施工的工作频率要保持一致,这样才能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
3.4混凝土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所采用的混凝土的横截面积较大,所以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其水化的过程会产生较多的热量,这种情况下如果不采用合理的措施来保障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就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为了有效地对这类问题进行解决,需要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 内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小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小于14d;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足够的润湿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在砼强度达到1.2Mpa 之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时,宜涂刷养护剂;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
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周期相对较长,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特别是混凝土浇筑环节,会受到工程材料、施工工艺、现场环境等的影响,如果在技术控制环节没有加强控制,那么会导致出现质量隐患。面对这种不利因素,需要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制定完善的技术方案,规范施工环节。而且需要加强施工质量控制,采取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案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工作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周杰.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门窗,2019(24):128.
[2]王彦卓.建筑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居业,2019(12):115-116.
[3]王萌.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特点与施工技术要点[J].中国高新科技,2019(24):38-40.
[4]蔡进胜.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问题分析与研究[J].四川水泥,2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