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小学英语合作学习的几点看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5
/ 2


浅谈对小学英语合作学习的几点看法

张英

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风景区第二小学 164155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多种多样,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其中之一。我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已经多年,身为一线教师,我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和聆听校级教研课、省市级赛课的过程中逐渐感悟到我们的一些一线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学和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都存在哪些问题呢?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和误区呢?我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和体会,虽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可以拿出来我们共同探讨交流。   

(一)合作学习的出发点和时机不是很恰当。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进行各级各类赛课中、教研课中,很多教师都会采取合作学习,以此来体现课改倡导的研究、体验、合作、探究的新理念。而很多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是忽略了真正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合作学习应该、也必须是在教学和学生需要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的,因为教师的出发点错误,那么合作学习在对有经验的听课者来看实际上就成了课堂教学的点缀和迎合而已。例如,我在听三小的一名英语教师讲授《This is my friend》一课时,这位老师可以说教学方法很灵活、很有跳跃式,整堂课忙的不亦乐乎,对这样思维敏捷的老师来说怎么能不采取合作学习呢?一定会有的。于是这位老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了小组交流,一会儿要求学生同桌之间进行合作学习,一会儿要求学生前后桌之间合作学习,再过一会儿又要求学生整个一组进行小组活动,完全忽略了合作时机是否得当得问题,其实很多地方是需要采取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她只是因为有听课的教师的存在,为了合作而合作。所以我认为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互动合作,也没有真正体现合作、探究、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有悖于合作学习倡导者的初衷。  

(二)合作学习的任务难易程度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摒弃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将自己的角色自己向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转移。转移方式就是采取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但是很多老师却往往不实事求是,随意性很大,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缺乏客观性。很多问题没必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探讨和研究,因为教材中已经有了现成的答案,学生一眼就能找到,这样的问题太过于肤浅;还有的老师为了凑足几个问题,自己编了一些不是问题的问题,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是在没必要;还有的问题过于笼统,不能形成相互交流的需要;还有的问题根本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不能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甚至有的问题难度过大,根本不符合所教年段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合作研究半天也达不到老师的预设成果,使合作没有任何成效,不仅耽误了学习时间,也降低了学生的讨论兴趣。

(三)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匀  

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要求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能够、而且都应该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学生必须通过积极体验、参与实践以及主动的尝试和创造,才能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采取合作学习是一定要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动起来,亲身体会到合作、探究、成功的乐趣。但是我们很多老师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却出现了学生参与程度不均衡的现象,而且很普遍,很严重。例如三小的英语教师讲授《This is my friend》时总是英语学习较好的几个个别学生进行发言和交流,大多数学生只是做做样子、走走形式,还有部分学生由于胆怯等性格原因根本就是成了旁观者,成了合作学习的陪衬,他们学习的权利和交流能意识都被教师忽视了,结果我们的合作学习成了少数人的学习,多数人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根本不能完成真正意义卜的共同学习任务,也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  

(四)合作规则不明  

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学生之间共同学习,彼此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和组织形式。每一项合作任务都要有具体的注意事项和方法,要求学生要根据这些方法和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生之间要有团队意识,而不是教师一交代合作任务后,教室里就呈现出热闹的场面,学生之间的讨论毫无意义。

(五)合作评价有失公正、全面。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之一便是激发起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都能提高学习成绩,都能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都能拥有积极参与的热情。而我们一部分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再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总是青睐于少数的几个优秀的孩子,这些孩子在汇报交流时成了展台前的常客,他们的汇报发言也总是他们个人的意见,或者说是老师个人的意见,根本不能或者很少代表本组所有成员的意见,老师们常常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红花等奖励发给这些孩子,而那些有不同意见或者和老师的想法不符合的学生总是没有发言的机会,要发发言后就被老师否定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浇灭了。老师的这种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小组集体的评价慢慢的泯灭了孩子的求知欲,也忽略了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参与程度、创新意识的关注。这是不公正、不全面的,极大地挫伤了孩子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这样完全抹杀了合作学习的实际意义。

针对上述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做呢?

我个人认为,应该采取以下的几个对策来摒弃以上问题。

(一) 合作时机要恰当 

我们不能单纯为了合作而合作,合作要有实际意义,要在需要合作的地方而合作。学习内容简单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应该由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完成。较为复杂的、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就要求我们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例如小组编创对话,并进行表演,每个学生都有角色、都参与进来,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话题可以由学生自选,所选话题可以是正在学的内容,老师要鼓励学生融合先前所学的话题材料,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编和排练,利用课前特色展示进行表演,教师要给与积极的鼓励和表扬。

再比如,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在教学篇幅较长的课文时可采用小学合作分学习方式,降低课文的难读,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开口,提高学习效率。

(二)合作任务的设计要高效  

合作学习要既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例如,我在教授《I like hamburgers》一课时我一步步将讲台设计成食品店,T: now we have learned fifteen words in this unit. What are they? Let’s review them together. (出示本单元学过的单词图片,生读,师将图片贴在黑板上、柜子上,继而将讲台设计成食品店)T: This is a snack bar. I’m a waitress. Who wants to buy something? Please come here.(教师示范,叫三名学生当顾客前来买食品)小组合作,根据本课时所学的对话,一人扮演服务员,三人扮演顾客买食品。小组合作完成对话后,教师叫个别小组到台前展示。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短时高效的情况下复习、融合了本单元甚至是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而且每个人都参与了进来。

(三)合作小组成员搭配合理 

要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成效,就要做到合作小组成员搭配的合理,老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和性格特点进行优化组合,已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同时,小组成员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时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  

我认为,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特别是低年级课堂中),应以小型的合作小组为主。在合作小组的成员安排上要尽量考虑到均衡、分层、自主。 

合作学习既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又可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教师要一定要保证每个人都有事做.避免个别学生游离在小组活动之外。

(四) 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规  

合作小组分好后,教师要一套保证“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要做到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到位,小组长、组织员、记录员、汇报员各司其职,适当的时候还要进行调整。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保证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同时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能人云亦云。教师还有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

总之,合作学习模式虽然是一种正在探讨和尝试的教学模式,但它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越来越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仅要求学生积极思维、积极参与,也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行动,共同推进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