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普场馆讲解词的撰写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5
/ 2

论科普场馆讲解词的撰写设计

肖弘哲

湖南省同天工业设计创新中心、长沙市工业设计协会 410000


摘要:伴随近年来科普活动的全面开展,对科普场馆讲解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科普场馆讲解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科普场馆解说词撰写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发挥的方法和技巧。


科学研究是为了增进科学知识包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而科学普及则是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公众接受科学知识,推广科技应用,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如果说科学研究是社会知识产生的源头,科学普及则是社会知识扩散和应用的实现过程[1]。因此,如何展开科学有效的科普传播已成为实现科学研究成果现实转化、教育提升广大公众的科学素养的重要课题。而科普基地作为面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公众文化设施,是提高公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场所,也是科技教育工作的主场,能否撰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解说词,对开展科普教育和接待服务,体现科普水平与科普特色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科普场馆讲解的特点

  1. 空间性

相较于科普读物、纪录片等,科普场馆教育的特殊性首先在于其学习场所的空间属性。大多数科普场馆已拥有系统的展品陈列、完整的参观流线和多元表达的呈现方式,科普内容的基本信息、基础原理观众基本可以通过视觉获取,即便是抽象的科学现象和科学规律,很多也已通过现代声光、影像设施加以呈现表达。因而,现场解说更多是补充展陈语言表达的不足,应着重于对展陈内容的梳理和引导,对重难点内容加以剖析和细化,同时结合观众的具体情况,如整体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等,择取适宜的案例加以补充说明、实现知识迁移。

  1. 参与性

科普场馆讲解不仅仅是一个知识输出与传播的过程,更是一个引导观众积极参与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单纯阅读图文可实现10%内容的有效记忆;通过倾听可实现20%内容的有效记忆;亲眼观看可实现30%内容的有效记忆;视听双重方式可实现50%内容的有效记忆;阐释复述可实现70%内容的有效记忆;而通过听、说、看等多种感官互动的方式,可实现90%内容的有效记忆。以上数据表明,认知程度与观众的参与度成正比,讲解过程中观众互动程度越高,认知的程度也就越高[2]。

  1. 趣味性

科普场馆参观学习过程中,能否帮助观众产生兴趣,是直接影响观众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实验教育学中,兴趣可分为情境兴趣和个人兴趣,其中情境兴趣由外在环境形成,当外在环境消失,情境兴趣也随之消失。然而在一定的协助下,如活动的参与、知识的分享、他人的鼓励引导等,情境兴趣则可以转化为个人兴趣,进一步为学习探究带来动力,促成学习循环。很多科普场馆在设计撰写解说词时,往往忽略其趣味性设计的重要性,致使人们的倾听欲望大打折扣。因此,在接下来的解说词撰写活动中应以留住观众的脚步、激发其参观学习兴致进行语言设计,进而充分显现趣味性设计的重要性。

  1. 目的性

回归科普本身,科学普及和技术普及都始终是以普及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技术成果为首要目的,而无论综合性科普场馆还是专题性科普场馆都各有其不同的侧重方面和特色内容,讲解词的设计撰写必须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围绕科普教育这一中心目的进行展开。

  1. 科普场馆解说词撰写技巧

  1. 问题导向

科普场馆参访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探索式学习,观众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储备,但是在面对未知领域又不具备完全自我探索的能力,在独自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无法分清重难点,或者面对疑难问题选择性跳过,失去继续探索学习的动力,科普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针对这一问题,在解说词的撰写上要格外加以重视,可以采用问题导向式的写作技巧,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观众发问,并在解说员的带领下层层深入,解决关键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在采用这一写作技巧时需注意以下三点,首先,撰写者需要对场馆内容进行系统、深度地分析,确保问题能够指向重难点,并作为线索引导学习过程;其次,把握好提问的技巧,强调问题链的完整性,通过问题链,发散观众思维,引导他们调动已有知识思考问题;最后,问题的设计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总而言之,问题导入的设计并不是强调一问一答式的学习,而是可以让观众以问题为切入点,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学习中,从而实现学习效果,完成科普任务。

  1. 生成效应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指出: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愈强烈,工作积极性愈高,潜能发挥的愈好,取得的效率也愈大;与此相反,动机的强度愈低,效率也愈差。在科普场馆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遵循这一原理,如何有效激发观众的兴趣和状态是解说词撰写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科普场馆的探访学习是一个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学习、探索的过程,因此在撰写设计解说词时可充分利用这一行为,在解说词撰写中设计互动内容,通过互动有意识地唤起观众既有知识,并通过引导帮助观众自我生成新的知识,而在这一过程中因既有知识的唤醒带来的成就感,和自我生成新知带来的满足感和收获感,将大大激发观众学习的积极性和专注力,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1. 类比案例

由于科普场馆学习内容的特殊性,很多知识是抽象的规律或原理,在撰写相关内容时应充分运用类比技巧,通过举例的形式实现思维迁移,帮助观众理解较为抽象的科学原理。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应尽可能选用人们熟知的概念为比喻,说明新的概念,并尽可能考虑到观众有可能只从自己已经熟悉的面向思考,而无法进一步得出预设的结果,这也要求我们在日常要仔细留心生活,积累案例,撰写解说词择取案例时才能得心应手。

  1. 纠正观念

人们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往往受旧有观念和思维定式的影响,而错误观念则很容易影响对科普内容的接受程度。在解说词撰写中往往重视阐释而忽略纠偏,但当面对敏感话题或普遍存在错误认知的内容时,纠正观念就格外重要。而纠正观念不仅仅是简单的否定错误观念,而是尽可能指出其中推论错误的部分,在观众充分理解后,进而提出正确观念,则会大大提升观众的接受度和学习效果[3]。

  1. 语言设计

最后,科普场馆解说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生动风趣,感染力强的解说词往往更受欢迎也更易被观众记住,因此在保持内容准确性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解说词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也是提高解说词功能和效果的重要手段。


[1]任海,刘菊秀,罗宇宽.科普的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2]王伟.基于游戏化学习的科技展示交互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3][美]丹尼尔L.施瓦茨等.科学学习:斯坦福黄金学习法则[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