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培养儿童的音乐表现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2
/ 2

重视培养儿童的音乐表现力

江安琪

厦门市音乐学校 福建 厦门 361000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的演奏存在着这样一种差异:有些学生的演奏感情充沛,富有意境;有的则缺乏变化,从头到尾平淡无味。作为教师,我们希望学生的演奏声情并茂,妙趣横生,我们摒弃枯燥死板的拼凑音符。本文立足于日常专业教学过程,强调了音乐表现力对小提琴演奏的重要性,并从听、看、唱、想四个方面入手,对培养儿童的音乐表现力的训练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儿童 小提琴 音乐表现

一.音乐表现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音乐表现是指演奏者在理解乐曲内容,把握风格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经过二度创作,把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音乐重新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这一过程。音乐表现丰富的演奏有意境,引人入胜,它是心灵流淌出的真挚感情;它妙趣横生,充满魅力;它动人心弦,沁人肺腑。它是音乐的灵魂,是器乐演奏的最终目的,也是它存在的唯一目的。

小提琴启蒙学习的最佳年龄是5-7岁,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理解能力较弱,但模仿能力和想象力丰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儿童的特点,因材施教。对于音乐表现力的启蒙教育,教师不应把自己的音乐理解强加给学生,这样只会限制了学生对音乐深入理解的发展。教师应更多的采用启发式教学,充分开发儿童的视听能力,引导其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音乐,演奏音乐。本文尝试从听、看、唱、想四个方面,论述了关于培养儿童音乐表现力的几点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一.听——多听音乐,接受熏陶

作为教师,应引导儿童养成多听音乐的习惯,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内心的歌唱性,这是提高音乐表现力的先决条件。它可以是一场精彩的大师音乐会,通过欣赏演奏家的表演,体会音乐家所塑造的音乐形象的特质,体会速度、力度、情绪的丰富变化,使自身对优美的性质、形态有了一定的感悟,进而通过模仿,学着自己做出来。它也可以是一次学生之间的演奏会,聆听同龄人的演奏,更容易受到感染,产生共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可以从同学身上学到很多优点和长处。通过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发现其它人对音乐的不同诠释方法,从而激发灵感,产生内心歌唱的迫切欲望。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小型交流音乐会,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音乐的氛围,在日积月累中,儿童可以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从而引导自己的演奏向良性方向发展进行。

二.看——从小培养认真读谱的习惯和严肃认真的演奏态度

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对着乐谱上的表情记号很不重视,演奏起来很不严谨。他们经常只满足于把乐谱上的音符拉出来,对于表情变化、力度变化、速度要求等记号,几乎视而不见。这种像“和尚念经”似演奏,只是在堆砌音符,并不是演奏音乐,音乐是需要情感投入的。我认为认真看谱是正确演奏的先决条件,只有看到了这些表情记号,才能进一步去学习演奏这些记号方法。掌握了这些演奏方法,就是掌握了处理音乐的手段,这些手段是万能的、通用的,在其他乐曲的演奏中遇到类似的要求就可以举一反三。对于儿童,教师应教会他们看懂基本表情记号并能掌握初级演奏方法。如懂得快板、中板和慢板之间的速度区别;懂得强、中强,弱及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及演奏方法;懂得欢快和悲伤的情绪区别,懂得热闹与安静的不同。从启蒙阶段起就养成良好的看谱习惯,重视各种表情记号,尽早掌握演奏方法,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唱——“演奏就是用乐曲唱”

早在L.莫扎特的教学法中就主张在拉琴前先拿起乐谱,声情并茂地唱出旋律,并把其定为教学的基本准则。小提琴是最接近人声的乐器,在演奏前先把旋律唱出来,对于儿童来说,不仅有利于帮助他们找好音准,学会呼吸,更有利于使他们的演奏真正做到发自肺腑,动人心弦。著名小提琴家林耀基教授曾说过“内心歌唱率两手,两手顺从跟着走”,他主张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在音乐上的感受,要求学生要唱谱,认为心里不唱,拉出来的是无情之曲。当林教授感到学生演奏发“白”时,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来,他不但唱得极有味道,而且一边指挥,一边眉毛眼睛都充满表情。学生在他的带领下马上就情绪高涨,演奏得绘声绘色了。【1】我也常常在课堂上带着学生一起打着拍子唱谱,在唱谱中首先解决节奏问题,而后找出呼吸,根据呼吸划分乐句,再分析旋律线条的高低起伏,找出乐句所要强调的关键音,进而要求学生声情并茂地演唱,体会乐曲的情感内涵。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以唱带拉”的形式十分有效,既解决了基础节奏

四.想——发挥创造力,展开想象的翅膀

良好的音乐表现讲求的是音乐个性,它不能单纯靠模仿来做到,必须是演奏者内心灵感的迸发,这就需要演奏者发挥创造力,充分发挥“想”的作用。这个“想”可以是“联想”,把抽象的音乐同其他具体的艺术形象联系起来,如建筑、绘画、舞蹈、雕塑、诗词等,使它具体化、形象化。也可以是“想象”,让思想插上翅膀,天马行空。儿童的想象力丰富,富于幻想,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引导儿童理解较晦涩难懂的无标题音乐。我们可以把巴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一乐章雄壮的音乐风格想象成雄伟的宫殿;把维瓦尔弟a小调协奏曲想象成一幅春意怏然,生机勃勃的画卷;把沙汉坤的《牧歌》和《敕勒歌》中描写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联系起来。通过联系和想象,为音乐增加具体的形象,使演奏更生动更发自肺腑【2】。

【结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对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既要丰富学生的演奏技巧,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更要引导学生领会乐曲的情感和内涵,激发音乐创造力,使演奏富有情感和美感。

参考文献

  1. 杨宝智,《林耀基小提琴教学法精要》,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第四次版

  2. 彭淑芝,《小提琴学习问与答》,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二次印刷

作者: 江安琪 单位:厦门市音乐学校